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2014年2月24日,中央政治局举行了第13次集体学习,内容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指出,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这个讲话把核心价值观放到民族复兴的大局上去考量,开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新阶段。明确重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和文化软实力建设  相似文献   

2.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和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标识,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之间的内在关系出发,探析了当前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指出了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契合的路径,并提出基于传统文化视角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族地区的重要任务,它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由于语文教材中包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因此,作为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师,应切实把握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推进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进程。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三方面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4.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重要的精神支柱。从当前大学生价值观现状来看,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树立全员育人观念,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主阵地作用,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认知、认同。  相似文献   

5.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理解民族地区教育扶贫,教育扶贫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紧密联系。从国家整体利益探究国家层面上对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的定位,从教育功能探究社会层面上将社会价值取向具体化,在个人层面上使公民价值准则落实到每项教育扶贫工作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教育扶贫理念、目的、管理的指导思想,教育扶贫工作的建设实施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过程。对民族地区教育扶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学术意义上有利于丰富教育扶贫研究体系;实践意义上有利于加强民族地区政府、社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交流,发挥教育扶贫的地区稳定、共同富裕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青年大学生是国家与民族的希望,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以及社会的进步具有直接关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效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作为引领时代发展主力军的大学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存在着多方面问题,从而对最终效果造成了不良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大学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学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要切实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班级凝聚力建设中如何体现呢?首先要对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用社会主义荣辱观进行思想教育,并不断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在尊重学生自尊心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还要制定强有力的班级总目标,确定班级的发展方向,让每一个学生时时刻刻对班级充满希望。同时,要精心组织各方面的、适合学生实际的班级活动,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班级凝聚力班级活力,时刻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充分发挥自己的内在潜能。  相似文献   

8.
文化认同是凝聚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是生命延续的精神价值基础,文化认同的实质是对该民族的价值认同和价值观认同,核心是一个国家主导意识形态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的主导意识形态,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内涵,在理解的基础上从思想上达成共识,是产生认同的基础和前提。离开文化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犹如没有根基的浮萍。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的"血液"中,在文化认同的视域下引导正确的文化观念,培育理性的文化思维方式,营造和谐的文化生态环境,通过文化的基本价值、文化符号、文化符号的意义促使人们消除差异和隔阂,能够共享文化和有效沟通,进而促成合作,逐步产生价值认同和价值观认同,才能真正从行动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是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充分肯定和坚定信念,是对价值追求的高度认同,是保持民族精神独立性的重要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是文化自信的核心和灵魂,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面临严峻挑战:多元文化相互碰撞,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不强,削弱了民众的自信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出去"不占优势,在国际舞台缺乏重大影响力。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必须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动性和引导力,加强对各类思潮的驾驭和整合;深入民众生活,褒扬模范人物,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坚持理论自信,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国家建设、区域发展、个人成长三个方面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重要意义。通过对丽水学院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深入访谈和现实观察,梳理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现状,从提升思政课效果,拓展新媒体教育功能,创新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利用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平台和优化第二课堂设计等方面提出加强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集体意识"或"价值共识"对于形成社会的规范性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事实上,任何社会制度的确立都必然会形成与这个制度的基本性质相吻合的核心价值体系或"集体意识"。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社会规范性结构的形成中的作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的理论,结合中国社会的发展实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一核心价值体系既要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和现实要求,又要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性质和未来趋势,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成为凝聚各种社会力量的共同理想。  相似文献   

12.
集体无意识理论认为,神话是民族精神内涵的显性展示和核心表达,是人类集体无意识的原型载体,是社会精神气质的活化石。女娲神话作为中华民族最古老的神话之一,以故事的形式传输了中国传统政治伦理、宗法伦理、族群意识,展示了初民对社会、人生的理解与思考,是解读中国传统社会秩序的原初密码。女娲的丰业伟绩,指导着华夏族的精神理念从差异走向趋同,是展现中华民族不怕牺牲、崇尚英雄、敢于殉道济世等民族品格的精神化石。女娲神话作为一种具有虚构性质的文学形态,又具有一种超脱性的价值追求,它推崇天人合一、阴阳相谐、和悦共生,是中华民族审美取向的重要文化图腾。女娲神话所表现出来的集体无意识既是折射中华民族历史的镜子,也是照亮中华民族未来走向的灯塔。  相似文献   

13.
荣格原型批判理论的核心理念,是克服意识与集体无意识相互分裂的精神病态和危机,在意识与集体无意识相互补偿、整合与转化中,创造和谐时代精神,追求心灵健康和人生意义的"自性和自性化过程"。脱离自性和自性化这个核心及其对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的沟通与整合作用,望文生义地将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理解为荣格原型批判理论的核心理念,并从集体无意识和原型出发去理解荣格原型批判理论的性质、宗旨和意义,是对荣格的误读。克服对荣格理论的这个关键性误读,是新的时代背景下关于荣格原型批判理论再认识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女性与自然的本源同构观念存在于远古就已形成的人类集体无意识中,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的构建正是基于这种人类集体无意识在现当代人类央脑中的存在与激活。从这一“原型”出发,对认识、理解和研究生态女性主义的缘起及其理论观点有着一定的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实现国民幸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通过三个结合诠释新的幸福理念: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相结合;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相结合;创造幸福与感受幸福相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之路,为实现国民幸福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提供根本的政治前提,铸造必要的精神支撑,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6.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和精髓,是凝聚人心、确保中华民族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始终保持国家统一、繁荣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大力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我们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重要任务,也是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变化、保持我国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前提。爱国,就要坚持和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就要坚持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统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就要树立牢固的忧患意识,为国分忧;就要保卫祖国领土、主权完整,为国雪耻;就要反对霸权主义,大力弘扬抗美援朝精神;就要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就要坚决抵制和批判各种消解爱国主义精神的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人类共性的生存条件、集体无意识和核心元素及其差异的辩证统一等四个方面的剖析,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天然共性。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时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深刻的阐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做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他不仅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而且阐明了毛泽东思想对其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探索,构筑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框架;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进行了继承和弘扬;对构建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突出贡献,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目标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两个维度的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在当代中国的具体形态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因此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大众化目标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普遍统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普遍追求,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普遍具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普遍践行。要实现这些具体目标,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核心入手。  相似文献   

20.
信仰是道德的基本属性,民族精神的内核在于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价值信仰。中华传统美德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道德的信仰化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加强道德践行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