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聋生学习口语的目的不在于“聋生会说话了”或者提高聋生的说话能力,而在于让聋生具备基本的唇读能力,能够帮助区分聋人手语与书面语言之间的结构差异(虽然口语与书面在语法结构上也存在差异,但是基本的语法顺序是一致的,语法关系也是一致的),在聋人手语与书面语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便于聋生掌握书面知识,便于促进聋生进一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融入社会的一种手段。为了进一步培养和提高聋生的口语能力,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看话是聋生特有的一种技能和交际方式,对聋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应该加强对聋生看话能力的评价和训练。通过对聋校学生看话能力的调查发现:我国聋生看话的准确率与国外聋生的相近;聋生的年龄、听力状况、句子的类型与长短以及词语的口形等因素与看话的准确性有紧密的联系。我国聋校目前的看话教学有必要做系统的改进。  相似文献   

3.
聋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聋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聋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聋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发挥聋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4.
聋生作为社会一分子,受主客观的影响,不断的心理调整与发展将伴随着他整个成长过程。尤其是进入21世纪,面对更激烈的工作与生活挑战,聋生要承受比过去更严重的心理压力。心理健康是聋生自强不息、残而有为的基础,也是聋生自强不息、残而有为的条件和保障。[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阅读教学是聋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这一过程为聋生的个性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对聋生而言,阅读是自主的、独立的,文本的意义是聋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建构起来的。然而聋校传统的阅读课教师的串讲串问,繁锁的分析、统一的答案模式剥夺了聋生的主体地位,抑制了聋生思维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让聋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聋生的阅读实践,从而实现真正意义的阅读,在聋生的阅读过程中如何加以指导,对老师而言,显得至关重要。几年来,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上好阅读课。  相似文献   

6.
在聋校语文课堂中,教师应为耳聋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引领他们在讨论中获得知识,学习语言、锤炼语言、运用语言。 1.讨论有利于培养聋生独立精神。培养聋生独立探究精神,激发聋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聋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语言(手语、口语)水平。使他们通过交流,能够独立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逐步形成和发展聋生语言能力。因此,课堂的讨论有利于培养聋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贾延菊 《青海教育》2014,(7):105-105
聋校的职业教育课程一直处于探索和模仿阶段,既没有国家课程的主线模式,也没有地方性课程模式设置。多年来,各聋校一直在按照自己的思路,结合本地特色、根据学生求职要求,自行开设校本课程,走过了探索与思考的漫长路程。聋生职业教育与正常职业教育相比,差异很大,这是由聋生的残疾特点所决定的。因此,聋校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更要着眼于地方经济建设特点。所以,由学校、教师、学生、社会共同参与的聋校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是实现聋生职业教育和就业有效性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8.
为了激励家长们学手语、用手语的热情,帮助家长与聋生很好地沟通,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感情,拓宽聋生的信息渠道,苏州聋校家长委员会于3月17日举办了“首届家长手语比赛”。比赛分手语演讲和手语对话,由聋人教师和聋生代表组成的评委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全校每个班都推选出家长代表参赛。  相似文献   

9.
聋生应用题答语中常见的错误与对策浙江省温岭师范特师部杨定汉正确解答应用题这是聋校数学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聋生在解答应用题时,会出现种种的错误。笔者试对应用题答语中常见的错误与对策进行初探,与同行研究。-、聋生在应用题答语中常见的错误1...  相似文献   

10.
聋生个别化教育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教学理念的根本出发点是以人为本。促进入的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这些观念的提出,要求残疾学生必须人尽其才,具有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聋校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充分尊重聋生的多样性、独特性、差异性,最大限度地对聋生进行个别化教育。强调满足每一位聋生的最大需求,注重对聋生个性的培养和潜能的发掘,尊重其差异,并适应其差异、利用其差异.从而促进聋生主动而全面地发展。这也是我国特殊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符合课改要求,顺应历史潮流的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