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952年的高校院系大调整是我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次大革命,全国四分之三的高校师生参加了这场运动,满载课桌椅、图书仪器的列车在全国各地奔跑,师生们带着行李铺盖南来北往地奔走,服从调配.那次大调整至今已过去半个多世纪了,现在的大学生们恐怕不  相似文献   

2.
燕京大学新闻系、复旦大学新闻系是20世纪40年代我国高校中的著名系科。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这两个系都面临着能否生存的问题。燕京大学并入北京大学,燕大新闻系成为北大中文系的一个专业,名称不叫新闻专业,而叫编辑专业。复旦大学新闻系也有停办一说。  相似文献   

3.
我系现有3个本科专业,一是图书馆学专业,在几次国家教委本科专业目录调整中,均未改动过,比较稳定;其次是图书出版发行学专业,这次新的本科专业目录将其与编辑学专业合并,学校在最近的院系调整中,按照新目录的隶属关系,准备划归中文系。因此,我系教学计划修订重点放在信息学专业上。信息学专业在最近两次的专业目录调整中变化比较大。1993年本科专业目录修订,将社会科学情报学等4个专业合并成一个信息学专业.  相似文献   

4.
20世纪50年代,复旦大学一批师生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参与援建安徽大学。文章从上海与全国经济发展的联动关系、建国初期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和安徽大学迁建合肥、建立综合性大学的历史背景出发,通过简述援建历程、援建师生名单以及援建师生贡献,传承和弘扬复旦大学援建师生的治学、育人、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5.
浙江大学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的共建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摘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实现全校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是工作的基础。本文简单叙述了浙江大学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共建的背景及资料室概况,并对目前已经开展的院系共建模式进行了介绍和探讨,提出了共建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汪初芸 《兰台世界》2016,(2):133-134
抗战时期,全国许多著名高校迁至西南,带来大量珍贵书籍资料。50年代全国院系合并调整使这些珍贵资料保留在了西南政法大学。本文对本馆所藏董康诵芬室稿本《签注刑法草案》进行初步考证分析认为,其或为参与修订民国七年《第二次刑法修正案》董康签注稿本,并对其学术与文物价值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吉俐涛 《传媒》2021,(6):88-90
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双一流"高校,浙江大学人才荟萃、实力雄厚.该校各学科,尤其是传媒院系发展势头强劲.长期以来,新闻教育界密切关注以数字化为基础的新闻媒体发展变革.浙江大学积极应对互联网时代对我国新闻教育事业提出的挑战,"数字沟通研究中心"也由此应运而生.该校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发展国内传媒示范学科;携手学界、业界专业人士,共同探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浙大特点的新闻传播话语体系.本文就"浙江大学数字沟通研究中心"的成立,浅析高校在发展数字新闻传媒教育方面作出的探索和贡献.  相似文献   

8.
由西北大学主办的第六届全国地方综合大学图书馆馆长会议10月16~19日在西安召开。浙江大学、苏州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大学、新疆大学、安徽大学、汕头大学、辽宁大学和广西大学9所“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及其他地方综合大学共24所高校的图书馆馆长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共提交学术论文26篇,其中有8篇论文获得一等奖。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西部大开发战略与东西部图书馆交流与协作”。会议还对“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实践与展望”、“21世纪高校图书馆环境与资源共享”、“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导入CIS理论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1998年9月,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四所同根同源的大学重新走到了一起,合并组建成新的浙江大学.跨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各方面工作的不断调整和融合,作为新浙江大学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的干部档案工作也随之提到议事日程上.原四校的干部档案工作已初具规模,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四校合并"后,新浙大以"建设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为目标,因此,干部档案工作目标也应该与"世界一流水平"相吻合.但干部档案工作如何改革,如何调整,如何科学地管理,更好地服务于新的浙江大学的干部人事工作,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2012年1月3-4日,第十一届"新世纪新闻舆论监督研讨会"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召开,来自各高校新闻院系的师生300人参加会议,少量境外和外籍学者与会。这次会议由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共6所高校的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教育家纽曼曾经说过:“大学(University)是一个传授普遍知识(Universalknowledge)的地方。在中国,1952年院系调整,综合性大学急剧减少,专业性大学成为主流。20世纪90年代末大学合并,专业性大学纷纷回归综合性大学,虽然其中存在很多问题,但大学向综合性的回归符合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则。经过漫长又损失惨重的尝试,大学终于摆脱过度专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主题 广播电视教育的未来这是一次虽未形成争鸣,但是见解并非完全一致的沙龙,所涉及的问题有:①建立广播电视理论的学院派。②广播电视学的基础建设。③我们需要真正的知识分子。④我们正处在一个转型期。⑤广播电视的生存环境--世界文化发展格局。③新的"院系调整...  相似文献   

13.
在浙江大学馆藏档案中有一批关于浙江大学前身——求是书院的老旧照片.这些照片虽然经历的年代久远,但是却蕴藏着一种十分宝贵的民族精神,是浙江大学百十余年历史文化的宝贵财富.求是书院的创办,是满清王朝在甲午战争中遭受惨败、维新思潮进而风起云涌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的.  相似文献   

14.
胡思勇 《今传媒》2007,(4):45-47
理由四:新闻发展史是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传媒形态多样化的演进过程,也是报纸不断迎接挑战并进行适应性调整、新生的过程.近70年来,报业曾面临三次冲击.第一次是20世纪30年代,电台投入大规模商业运作,有些人曾断言电台将取代报纸.  相似文献   

15.
竺可桢作为中国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凭借其卓越的才智与艰苦的实践,不但为中国造就了一所优秀的大学,而且也为后人留下了其宝贵的教育思想与经验.从1936年到1949年,竺可桢担任浙江大学校长长达13年之久,是浙大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校长.而这段时期正是日寇侵略,国家生死危亡的关键阶段,浙江大学更是多次搬迁校址.但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竺可桢将浙江大学从一所规模较小、底子薄弱的地方性学校创办成为了中外知名的高等学府.  相似文献   

16.
提起北大校园,人们自然会联想起校内湖光塔影、风景秀丽的燕园,常把燕园比喻作北大。但历史上的燕园却是因燕京大学而得名。1952年7月高等院校实行院系调整时,国内所有的私立大学都一律与其它学校合并。燕京大学也被一分为八:机械、土木、化工三个系并入清华大学;教育系并入北京师范大学;劳动系并人中央劳动干校;政治系并人中央政法学院;经济系并人中央财政学院;音乐系并人中央音乐学院;民族学系并人中央民族学院;其余各系并入北京大学。随后,北大由市内迁出,搬进燕大校园。从此,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曾与北大、清华齐名,在国内外高等教育领域享有盛名的燕京大学成为了历史。这里,我们将燕京大学的形成及校园情况作一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17.
侯仁之大学进的是燕京,研究生读的是燕京,留学回来当教授也是在燕京,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转入北大,然后就一直未动。也就在1937年,侯仁之由顾颉刚教授的研究生,转至洪业教授名下。1940年,侯仁之研究生毕业,留校任助教,为校长司徒雷登看中,任命他为“学生生活辅导委员会”副主席。  相似文献   

18.
嘉陵与长江相汇而生重庆,人文与科学相济而衍重大。1929年,重庆大学创校伊始即设立文学院,后在院系调整中停办。2007年,重庆大学成立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2012年,学校调整学科布局,更名为新闻学院。现任院长是董天策教授。他曾作为学科带头人领衔创建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的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点、广东省重点学科、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首批特色专业、广东省首个文科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等学科专业平台,创办"传媒领袖讲习班",是一位富有现代观念、充满学术智慧的传媒学者。业有所长,学有专攻,董教授担任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以来,以研究学术、造就人才、探索新型的办学模式为主要思路,致力于把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打造成为一所以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为宗旨的现代传媒院系。师德师魂,智慧智勇,董院长以自己的学术智慧和生命境界引领着我国的传媒教育大踏步向前发展。近期,本刊记者有幸采访了董天策院长。  相似文献   

19.
全国文献资源调查是我国图书情报事业建设的一件大事,其重要成果和影响之一就是使我们对文献资源建设的指导思想、决策规划以及采访实施,从微观处理转向宏观指导和管理.在这次调查中,有36所师范院校馆和4所以师范教育或职业教育为主的综合大学馆参加调查,他们是国家教委直属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属重点院校.因此,所取得的调查数据具有重要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借用媒介生态相关理论审视延安《解放日报》的改版,认为其改版不仅是宣传指导思想变化和版面调整,实质上更是在全国媒介生态系统中媒介生态位的一次调整,是中国共产党人对自己舆论宣传工具的一次深刻再认识,也是党派、集团类报纸媒介生存发展符合传播规律的一次成功实践。通过调整使媒介生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政策因子促使该报在媒介生态系统中进行了更好的定位,实现了系统内媒介之间生存的错位平衡。审视延安《解放日报》的改版,对于激烈市场竞争中党报的生存、发展以及寻求改革方位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