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6 毫秒
1.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众多学术理路中,存在重史料、重理论、重概念提炼与重体验感悟四大理路,各理路各有其优点或可行性,同时也各有其缺点:“史料”具有似真性,“理论”具有过程性、预设性,“概念”易本质化、主观化,“体验感悟”则欠缺严谨等。四大理路的划分,有利于各理路的借鉴融合以及学术上的宽容开放。  相似文献   

2.
传统课程以学科知识为中心,只重理论逻辑,内容“难、繁、偏、旧”,不仅让学生难以理解,还因过于抽象,远离现实生活,不利丁学生感悟体验,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发展。因而新课程大力推进“生活化”,要求筛选学生熟悉的生活材料创设情境,以利于学生在情境中感悟体验、自主探究,既获得知识,又培养能力,还使其他方面也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3.
罗恩菲德的儿童艺术教育思想,特别是其关于儿童艺术教育与创造力培养的理论,适应了二战后社会转型的需要,以精神分析理论与实用主义工具论为其理论支撑,包含着“儿童中心”“重过程轻最终成果”“不干预不成人化”“以感性体验为前提”以及“艺术治疗”等一系列重要理论观念。罗氏具有回归“育人本位”与“欧陆美国文化交融”的学术贡献,但也存在理论缺陷及论述的片面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哲学社会科学的主导学术话语中,教育学不应仅仅处于理论的“被殖民”地位,而应把握自身独特的理论理路。本质意义上的“教育学”不是“教育现象之学”,而是“助人成长之学”,其理论理路的独特性在于理论起点上对人的成长的关注,研究理念上具有内在的乌托邦倾向,研究旨趣上的实践取向。对主流学术话语的借鉴需以对自身理论理路独特性的把握为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界定民族、民族认同和区域内涵存在理论交叉点的基础上,提出“区域民族认同”这个整体性的学术概念,选取符合这个概念的“个案对象”的条件是本区域主体民族的长期性和存在其他民族统一于一个整体的民族,分析这个慨念的学术背景是模糊不清和不具备普遍性的,重新界定这个概念的本质特征是地缘性、血缘性、情感依赖性、自身利益的需求性和社会环境的客观制约性,辩证地分析霍尔维兹的民族和区域相对理论,从哲学、心理学和文化学的角度对“区域民族认同”思想的狭隘性进行突破,得出“区域民族认同”思想本没有对错之分,但是偏向于自负保守还是文明开放则有对错之分,最终探究“区域民族认同”这个整体性学术概念重新探索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颁布,倡导了新的语文教育理念,引发了许多新的思考,更多地启迪人们从汉语的特点和语文教育规律的角度审视语文,突出表现在强调“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的新视角。一、整体感悟,培养学生语感汉语是一种意合性的文字,汉语文化是意合性文化,它的特点在于重视心灵的体验和感悟,在心灵的体验和感悟中直接把握事物的意义。离开体验,离开感悟,就背离了汉语的特点。1.语感的特征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就是语言的自动化。“一个学生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吕淑湘语),…  相似文献   

7.
“时间空间化”这一批评术语为各类研究者所使用,但他们的理论来源与所指意义各不相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詹姆逊针对后现代社会时间体验的扁平化与空间化现象,提出“时间空间化”概念用来揭示后现代文化弊病以及对历史意识缺席的批判。第二,“时间空间化”是王建疆立足中国社会发展现状建构的“别现代主义”美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指涉一种杂糅共谋且有待超越的当代社会发展形态并兼有理论自觉意味。第三,“空间时间化”作为与“时间空间化”相对应的概念在叙事研究的批评絮语中创生,被借以描述一种独特的现代空间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感性、悟性和灵性。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教育工作者对语感教学的深入研究,使得感悟教学不仅成为一种教学方法,更提升为一种先进性教育思想。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感悟学习已经成为一种具有现代东方文化特色,揭示语文学习规律的标志性概念。所以,感悟学习”有可能从一个日常性概念上升为科学概念,从而对教学理论与实践产生更广泛的指导意义。感悟,是一种心理过程,它以语言文字中的“事实和形象”的“感知”为基础,以阅读过程中“情绪和情感”的“体验”为动力,由特殊捕捉一般,由形象提炼抽象…  相似文献   

9.
【活动主题解读】体验性综合学习,是指在参透课文的基础上,借助于角色吟诵、改编、表演、品评等转换活动,在转换性的体验中加深对抽象文字的理解,对其中意蕴的感悟。本单元“杀身以成仁”“,舍生而取义”等古训,初中生们都会说,但对于“仁”和“义”这两个抽象的概念,他们是难以理解和把握的。如何化抽象的概念为具体的形象,体验就是本次活动的主题。【活动构想生成】语文学习是一种认知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体验活动,体验活动是伴随着认知活动进行的。对“义”认知的同时就是对“义”体验的过程,“体验”一词,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  相似文献   

10.
“体验”是通过亲历来感知和认识周围的事物。阅读教学中的体验就是要让学生直面文本,感受、体味、揣摩。“感悟”是有所感触而领悟。阅读教学的感悟就在体验的基础上,不断走进作品生命完成从无觉无悟,到有觉有悟,再到领悟的生成过程。长期以来,阅读教学总体上存在重认知轻情感  相似文献   

11.
现代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当代人类的生存境遇,也使人类的精神境遇陷入困惑和迷茫,基最明显的标志是主体文化已走到寻求幻觉体验的极致,在此情形下,人类迫切需要的调整整体的生存策略,以积极主动的文化抉择来改变的生存现状,而生态美学正是适应此而产生的,生态美学是一种包括了宇宙不同运动系统的全景文化科学观念系统,它将从根本方面有助于人类生态境遇的发展与完善,建构这种生态美学的核心问题是:一要确立合理的文明生态关系结构;二要从生态平衡这样的视野来解决科技因素对生存和生存的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12.
夏弘容 《海外英语》2012,(17):197-198
《瓦尔登湖》是梭罗的经典名著,其在多个方面体现了生态学理念。作者的生态思想对我们的启示是人类要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不仅要保护自然,更要减少内心世界对物质的贪欲。  相似文献   

13.
新形势下的“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应积极进行改革,做好“四个”加强:优化教学内容,加强教学的科学性;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的启发性;抓住重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4.
当今时代物质的丰足使人们的价值观作出了相应改变,追求虚荣心的满足已成为一部分人尤其是Y世代年轻人的特性。笔者通过一定的实践调查和文献收集,结果发现,虚荣特性与消费个体的价格知觉有着极为重要的联系:具外表观感的虚荣特性,较易具物质主义的财物成功与获取重心特性,成就观感者则较易发展成财务成功特性。外表观感较易具价格声望敏感特性,但若同时具财物成功者就较易发展成低价格声望敏感、价格意识与价值意识及高价格品质基模。成就观感者可直接发展成高价格声望敏感、价格意识与价值意识及价格品质基模。但同时具获取重心者也可能发展成高价格声望敏感、价格意识与价值意识及低价格品质基模。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要求高等教育教材不断地更新,以适应社会的需要。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课程特点、教材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效果,提出以设计为主线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材修订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四个关键管理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以质量立校,必须优化教学环节。本文从管理增效的角度,论及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凹个关键环节,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借鉴性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17.
弗吉尼亚.伍尔夫从“诗化小说”理论出发,在作品中充分进行了实验性创作,从而使她的小说充满了诗的意境和韵味。《达洛卫夫人》便是一部具有明显诗化倾向的文学作品。从感情和印象、诗化哲理、象征主义手法这三个方面可以看出《达洛卫夫人》的诗性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8.
吴晗是朱元璋研究的拓荒者,他的代表作曾多次改写,由抗战时讽喻时政的通俗读物《由僧钵到皇权》发展为新中国的学术性史学名著《朱元璋传》,在明史研究以及中国政治史、史学史上都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价值。《朱元璋传》的写作和修改,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经验与教训:唯物史观是指导历史研究的科学理论;影射史学不能真正起到为现实服务的作用;粗疏之风是史学研究之大忌。  相似文献   

19.
逻辑学发展至今,如何摆正传统逻辑与现代逻辑之间的关系?有的逻辑工作者提出用现代逻辑取代传统逻辑,我认为不可,由于两者所属的系统、所具有的性质和功能皆不同,两者的关系不能是简单地“取代”,而是一方面充分肯定现代逻辑的科学意义和重大价值,全面加强对其研究;另一方面并不排斥传统逻辑,主张所有的逻辑工作者依据其特长,在其不同的逻辑层面上,从事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全方位的研究,两者应当并行发展,相互切磋,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20.
根据"预设"的含义,把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分为全预设性、半预设性和非预设性三类。基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把"非预设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交流阶段、辩论阶段和认同阶段,并提出在"非预设性"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角色,增强人本意识和民主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