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今的教育发展,区域之间教育差别日益加大。城乡教育差别日趋增大,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差距也在不断加大。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显著标志是教学质量的差距。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其素质的高低制约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是国家发展农村教育的重大举措。认真组织好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对缩小城乡教育差别,缩小东西部教育的差距,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组织实施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中,要将硬件建设、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教师素质提高同步进行,最大限度发挥投资效益。使农村学校能将优质的教育资源用于教学活动中,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3.
2010年,受四川省郫县教育局委托,作者作为郫县社区教育现状调研的课题组组长,对郫县社区教育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郫县作为一个西部地区的大城市近郊县,在成都市统筹城乡改革的背景下,在农村普及了义务教育,随着"两免一补"的落实,城乡学校硬件差别迅速缩小,而城乡校外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差别仍然巨大,导致"5+2<5"现象普遍存在。但同时调查发现,在郫县,社区教育开始逐渐成为一支重要的教育力量,存在大量非学校的社区教育资源。安靖镇社区教育基金就是在进行非学校的社区教育资源统计时进入研究组视线的。  相似文献   

4.
初中新课程标准本着“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这一重要理念,强调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应渗透到家庭、社会、学校、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基于这一观点,在情感教育理论指导下,结合新课程理念及社会发展对学生的要求,我在对城乡结合部学生的情感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家庭-社区-班级-学生”四条教育途径,以培养和加强城乡结合部学校学生的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水平既有城市与乡村教育的差别,又有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的差别。新课程改革全面推广后,城乡教育的巨大差异,导致新课程改革在实践中可能遇到困难,新课程改革在农村的推行也随之面临质疑。  相似文献   

6.
肖云刚  刁文彬 《文教资料》2010,(31):204-206
城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上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多源于教育上的影响。城乡大学生之间家庭教育的氛围、关爱程度、文化程度均不同,所接受的学校教育中的课程设置、教学师资、教学质量也有差异,在社会教育中所接受到的社会信息同样有所差别.必然对其价值观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方面深入研究城乡大学生教育上的差异,从教育的源头缩小两者的差距,对培养城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更好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十四五”时期,我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缩小区域差别、城乡差别和贫富差别。县域教育在我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事关全局的重要战略地位。县域教育现代化重点聚焦立德树人、学生发展、文化传承和均衡发展等方面。县域教育治理现代化应以建设城乡教育共同体、建立县域教育综合评价体系、落实城乡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和构建开放的乡村教育体系为推进方向,为新时代我国共同富裕提供县域教育智慧。  相似文献   

8.
2004年9月昆明市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五华区地域扩大,学校增加,学校类型变单一的城区学校为城区.郊区.农村.山区学校并存。农村学校的加入,既为五华区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给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均衡发展带来了新的压力。面对变化,如何尽快缩小城乡差距,打造一支合格的农村(含郊区)教师队伍,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让同在一片蓝天下的城乡孩子享有均衡的基础教育,促进区域教育的协调发展和整体提高,成了五华区必须面对并亟待解决的问题。他们依托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通过联片教研,网络教研,城乡结对,聚焦课堂等手段,摸索出一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全区教育质量持续提高的新路子。[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扬州市着力打造三年一轮的城乡学校网上结对活动,利用校校通工程和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着力推动城乡结对学校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的同步实施、互学互长和共建共享,构建基于现代网络环境的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从而有效缩短与城市学校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0.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方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就义务教育阶段而言.教育公平最终要体现在教育质量的公平上。而目前在城乡学校之间,由于师资和办学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导致教育教学质量的差别比较悬殊。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让农村孩子享受与城里孩子“同质”的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和广大农村家长的迫切要求。作为教学研究部门,我们提出了“打造同质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研一体化”的工作思路.通过建立覆盖城乡的教研共同体.强化城乡教学研一体化管理,构架城乡教研互动体系等措施.力促城乡教育资源“同质化”.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上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1.
城乡教育有差别,要均衡,不应是“削峰填谷”,而应既“垒峰”又“填谷”。北碚教育的均衡发展,难点在“乡”。北碚教育人用一种特有的睿智,以“城”为基,以“乡”为翼,城乡共同推动北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统筹农村教育发展,激活农村学校活力,是北碚区教委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2.
扬州市着力打造三年一轮的城乡学校网上结对活动,利用“校校通”工程和“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着力推动城乡结对学校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的同步实施、互学互长和共建共享,构建基于现代网络环境的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从而有效缩短与城市学校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重庆市城乡教育的差别与公平,主要反映在城乡教育的软件和硬件方面。城乡教育机会不平等、投入不均衡、资源配置不合理等是重庆城乡教育之间差别较大的主要原因。要实现重庆市城乡教育一体化,达到教育公平的目标,需要公平配置教育资源、建立标准化的财政投入机制、平衡城乡师资力量。  相似文献   

14.
小学体育教学作为基础性教学内容,对于学生今后的体质培养有着重要影响,推进城乡小学体育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当前学校体育教育的一项重点工作。结合在体育教学工作中的相关经验,首先阐述了当下城乡小学体育教学间存在的差距,然后详细分析了产生这些差距的原因,最后针对城乡小学体育教育间存在的差距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改进意见与建议,希望能够推动城乡小学体育教育的均衡发展,为实现城乡间真正的教育公平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部署为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新视角。聚焦城乡义务教育在课程教学、教育资源、师资队伍方面均衡发展的困境,发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数字化服务的优势,从平台赋能城乡学校课程教学、学生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三个方面厘清平台赋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价值逻辑,并构建面向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需求的实践路径,为城乡义务教育教学、学习、教研的发展提供平台应用导向,在推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深度应用与有效供给的同时,为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6.
我观韩国教师城乡互换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允公 《山东教育》2002,(35):10-10
读了《韩国教师互换制度》(6月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一文,感想颇多,感受颇深。文中介绍:按规定,每隔2~4年,韩国教师都要在本地城乡学校之间进行调动换班,这样是为了保证城乡之间的教育质量一致。 这一规定对改善城乡教育条件,缩小城乡之间师资的差别.消除城乡教育的不均等无疑是个好办法。相信会有积极的作用。韩国一位教师说:“只有这种调动才可以解决潜在的严重社会问题。”这反映了韩国人见微知著的问题意识,重视缩小社会差别和不公平的立场,同时表现了他们敢于正视矛盾、善于解决问题的政治水平。我国城乡之问教育条  相似文献   

17.
廖明江 《广西教育》2014,(20):13-14
近年来,南宁市通过开展城乡校际远程协作学习项目和城乡学校共同体远程协作教学研究,探索以信息化助推区域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迪。一、南宁市结合教育信息化研究开展城乡初中共同体建设的实践探索2008年以来,南宁市以参与实施中外合作远程协作学习项目和开展城乡初中共同体建设为契机,组织开展区域城乡学校校际远程协作教研及教学实践,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8.
教育平等是教育整体发展的基础,是人们篝同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但是,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城乡差别发展模式在事实上造成了城乡教育的差别。特别是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形成了一种忽视城乡差别的“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本文以山东省为个案,通过分析造成城乡基础教育在教育经费、教育设施、师资力量、管理体制和教育结果等方面的不平等因素,认为要消解这些不平等因素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的互动。  相似文献   

19.
农村学校点多面广,大部分师资缺乏,设施陈旧,信息闭塞,教学成绩难有新的进展,影响着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使得教育教学改革难以全面推进。在这些学校开展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是突破农村教育“瓶劲”的关键。我县创立了植根于农村学校,依托于农村教学的学科专题教研例会。实践证明是从农村学校实际出发的有效教研形式,我们倍爱有加。  相似文献   

20.
《宁夏教育》2010,(7):16-16
一是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按照中学教育城市化、小学教育城镇化、规模化的原则,使市区学校由现在的85所减少为57所,促进城乡教育在办学条件、师资配备等方面实现一体化。二是认真实施城乡学校捆绑式结对发展工程,以教师交流和教育研究、教学研讨、教师培训、教学资源开发为重点,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薄弱学校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