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的阅读教学只停留于课文内容理解与分析的层面,过度强调"读是写的基础",忽视了文本中语言规律和语言现象,从而弱化了写作的地位,致使学生"读书破万卷,下笔却未必有神"。基于写作能力提升的阅读教学是一种创新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手段,它不是传统的"读写结合",而是强调从学生的写作水平与学习需求出发,关注教材中的单元安排、体裁特点与写作特点,发掘教材中适用于学生的写作训练点,将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指向写作,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宋红娣 《语文天地》2012,(20):29-30
体验式阅读教学以体验式学习理论、体验美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强调阅读教学的"主体性"与"互动性",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主体体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体验式阅读教学变教师枯燥的文本分析为学生与文本的交流,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注重学生在自主式阅读中的体验与品味。  相似文献   

3.
部编版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即"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阅读教学应基于"品读",关注整体,感知文本结构,激发学习兴趣;应多维聚焦,即聚焦学生、聚焦语言、聚焦朗读,感知语言文字,理解文本的表情达意;教师应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感知文本写法,学会表达.  相似文献   

4.
<正>阅读教学中"读"是基础,人是根本。阅读教学首先要"用好教材",让学生充分地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组织、引领。其中,引导学生于文本"无字处"体会作者的思想,进行语文阅读训练,动态地把握课文整体,就能让文本"空白"处熠熠生辉。一、挖掘语言空白,促进与文本交流,充分与文本对话  相似文献   

5.
语文标准将语文定性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阅读教学关注文本的语言形式,强调语言形式的运用。语文教学应该明确"语文"的性质,把准"语用"的尺度。  相似文献   

6.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强调"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这就决定了语文的文本阅读教学所追求的不是答题的技巧而应是学生的能力,实现的不仅仅是分数的提高,更应该素养的提升。从文本阅读教学的角度上看,教师要真正"授之以渔",就应该重视文本细读,要从根本上教会学生阅  相似文献   

7.
课堂阅读教学依赖很多语言文字外在条件,虽然说写诗功夫在诗外,但是阅读教学功夫却不可在文本外;虽然说细读文本深入人心,但是单纯关注语言流,以及几个精彩的语言点并未改变教学问题。阅读教学的关键是生成语场,如磁场一般促使学生学习活动有条不紊地朝一致方向发展,减少"内耗",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8.
<正>小学阅读教学需要讨论文本的内容与情感,但不能脱离文本中相关语言形式的学习,一味地通过讲深、讲透来理解文本,那只能是让学生"知道"和"懂得",却忽视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中可以利用课文范例,借文学语,借语学文,在错综纷繁的语言现象中领会语言,提升语意理解的广度、深度、精度,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做到言意兼得。  相似文献   

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可以看出,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应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语用价值,是文本的核心价值。学语言,用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更要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而"得言"。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怎样挖掘文本的语用价值,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呢?  相似文献   

10.
浸濡,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因受水渍而湿透"。这与阅读教学强调学生浸润在文本语言中,徜徉在文字语言中的理念不谋而合。阅读教学的高效化,应在文本的真实中浸濡,探寻源头活水的本源;在文本的深远中浸濡,叩问文本构建的表达密码。  相似文献   

11.
正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将语文定性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以来,与时俱进的教师不甘于"穿新鞋走老路",许多新想法、新做法应运而生。语文课堂尤其是阅读教学的目标取向和教学内容因此发生了诸多变化,关注文本的语言形式、强调语言形式的运用俨然成为阅读教学的新潮  相似文献   

12.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回归"文章"本质,教师要树立阅读教学与习作"藕断丝连"的思想观念,明确各年段的教学目标,加深对文本的解读,在阅读课中不断地给学生创设一个语言运用的支点,在阅读教学与习作有效整合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找到语言运用的规律并学会迁移运用,分层进行"语文实践",让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习作中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3.
张皓伟 《学子》2014,(1):34-34
【正】一、文本互涉观照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文本互涉",又称"互文性"、"文本间性"或"文本互指性",它是指不同的文本之间互相指涉、互相映射,意在强调任何一个单独的文本都是不自足的,其意义是在与其他文本交互参照、交互指涉的过程中产生的。首先,文本互涉理论有助于高中生开展自我与文本的深层对话。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高中...  相似文献   

14.
群文阅读是语文阅读的一种新形式,它是由传统的单一文本的阅读教学走向多文本的阅读教学。群文阅读教学更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更关注学生在多种多样文章阅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开展写景文的群文阅读教学势在必行。立足学情,有主题地萃取文章,让群文紧密聚合起来,并从语言积累、写作特点的角度细研文本,同时关注语言文字运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实现"教课文"到"教语文"的美丽转身。  相似文献   

15.
协同是指系统中的诸要素或子系统间的有机合作和相互作用,它强调的是一个有机整体的协作.这种协同理论无论是与大学语文阅读教学本身,还是与大学语文阅读文本、阅读鉴赏等都有紧密的联系.文章从介绍协同理论的概念内涵入手,指出常见的协同理论阅读教学模式结构主要包括阅读环节模式和师生阅读活动过程模式,提出协同理论在大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自我建构的文本意义、突出教学系统关键因素、强调师生课堂合作等应用要求,并以《都江堰》案例具体分析了协同理论在大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语文阅读教学不仅仅是要引导学生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是否因习得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而"得言"。充分地挖掘课文中的练笔资源显得十分重要。阅读教学中写的契机源于贴近学生的生活;在于巧用课本资源;来自于发现联系之处。教师善于抓住契机进行引导,就能提高学生写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毛杏英 《海南教育》2014,(10):81-82
早在全国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老师就指出"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强调语文教学必须要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特别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强调用语文的方法学语文。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更多的是关注"怎么写",而非"写什么",应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言语实践中,或关注文本独特的言语现象,  相似文献   

18.
<正>语文阅读教学的本位是对语言的玩味与感悟,以及对语言背后价值取向的感知和人文精神的悦纳。教师独立地走进文本、品味语言,是教学富有成效的前提;教师善于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品味语言,则是阅读教学成功的关键。走进文本、品味语言的常用方法,包括语境解读法、涵泳体察法、比较赏读法等。所谓"语境解读法",即回归文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阅读教学就应该将提升学生语用能力,提升学生言语智慧作为重要内容。因此,本文提出"言语智慧呼唤对文本体裁的高度关注、言语智慧呼唤对结构设置的悉心体悟、言语智慧呼唤对文本语言的双重运用",以文本为基准,提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20.
当下,阅读教学步入一个新的误区:有的教者为了体现"语文味",为了体现自己的教学不是"得意忘言",为了体现自己不仅关注文本"说什么",更关注"怎么说",为了体现"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为了体现对"形式"的关注与重视……在学生初读文本,大体了解课文大意之后,即进行文本表达方法、写作知识技巧方面的分析、剖解。于是,阅读教学陷入另一种繁琐分析的泥淖:由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