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案例:学生都希望在考试中能取得好成绩,在考试时也有要求带资料的愿望。有一位老师是这样引导学生复习的。该老师新接手一个班级,第一单元组织考试时,学生都很紧张。他说:"同学们,这一次考试啊,老师允许大家带资料"。带什么资料呢?只允许同学们每人带一张A4纸,你可以把你准备的内容抄在这张A4纸上。接着让班长给每人发了一张A4纸。全班同学拿到一  相似文献   

2.
解丽丽 《考试周刊》2013,(30):13-13
<正>"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校音乐教育就是采用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发挥独特的育人功能。从先秦儒家诸子认为"乐教"可以"善民心"、"移风易俗",到近代中国的有识之士把"歌乐"作为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都说明了先辈很早就意识到了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它是实施美育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主要途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优秀公民,音乐教师要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积极改革考试评价制度。从1999年开始,将原来的学生成绩报告单改为学生素质汇报单,注重学生素质和全面评价。我在音乐考试改革中进行了积极探索,努力打破以往音乐考试形式单一、内容  相似文献   

3.
我们积极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考试评价体系,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新的评价理念,努力实现评价的教育性、激励性、发展性功能,以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与多元化的评价内容,有效地促进了整个课改实验的进程.我们的做法如下: 一、改变考试的方式 我县在考试方式上采取"三个结合"的策略:(1)口试与笔试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听力是英语交际所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各种英语考试中必不可缺少的一项.听力考试的一大难点在于声音的"不可逆转性",声音一旦消失,就没法重听.这就容易使人感到紧张,而紧张是理解的大敌,原本能听懂的内容,一旦紧张反而听不进去,不能理解.再者,听力理解是试卷的第一部分,如果考砸了,会直接影响后面的考试情绪,甚至导致考试的失败,因此,要从学习听力方法、掌握考试策略等多方面入手,提高听力考试能力.  相似文献   

5.
从考试目的、内容和样题对美国"学业评价测试"(SAT Ⅱ)中的化学学科考试作了较全面的比较研究,并对其考试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化学新课程中评价与测试要更加关注"双基"、计算能力和综合能力、双向选择等考试功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考试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革考试制度,应让学生参与考试的各个过程,让学生把考试作为自己的事,消除以往被动、紧张的考试心理和死记硬背应试的情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一、把命题、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愿考传统的考试,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状态,从不参与命题和评价,命题和评价完全由教师承担,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我们尝试着把考试命题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1.让学生参与命题。平时的一些小练习,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出自考。高年级的学生对…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考试"成了敏感的话题.在课改实验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极端现象:认为课改考试评价的标准正在探索阶段,"乐观地"从以前的考试压力中完全松懈下来,不考试了,由此已产生了一些相应的负面影响;另一些则"未卜先知",尽量回避"考试"一词,取而代之的是所谓的"练习",并且由于课改后新内容的加入,"练习"的容量大幅度增加,结果导致学生的考试压力变本加厉,使学习成了"为考试而学习".这两种做法都不利于课程改革的推进.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初中语文考试评价的原则 课程改革十多年来,河北省初中语文学科的考试评价(以中考为代表)始终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同时又通过《中考文化课学科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对考试评价的内容加以具体化、精细化,一些向课外拓展的内容和当年将要有重大变化的部分,都会在"考试说明"中加以体现.例如,2009年要扩大文言文的考查范围,于是在"考试说明"中就明确增加了三篇文言文篇目,并在当年的考试中考到了其中的一篇,所以,"考试说明"的指向性非常具体和明确,要认真学习并加以落实.每年的中考命题都要遵循一定的命题原则,了解这些原则,可以消除对中考命题的神秘感,能使复习更有针对性,并能提高复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小海龟",国内中学教育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考试.一到考试(尤其是期末考试),作业跟着便多起来,睡觉的时间也少了,同学们都十分紧张.考试还要排名,某种程度上这会对同学的自尊造成伤害,所以不难理解一些同学会害怕考试了.  相似文献   

10.
在新颁布的2002年语文科《考试说明》中我们可以看到,考试的内容和形式都有调整。从内容上看,新增加了默写名句名篇和文言文翻译的内容;从试卷结构上,新调整了主客观试题的比例,把古代诗歌鉴赏改成了主观题。  相似文献   

11.
几年来,通过不断摸索,乐平市语文学科的学业评价.无论在评价内容、评价方法上还是在评价主体上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许多形式活泼、内容鲜活有趣的考试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2.
如果说考试就像士兵作战的话,那么每个中学生都可以说是“身经百战的老兵”了。但是即使这样,很多同学在进考场时还是很难做到沉着应战。在考试时经常会感到脸热、手僵、心慌、浑身出汗、注意力难以集中和脑子迟钝。考试越是重要,情况也越严重。 其实,考试前或考场上紧张、亢奋,是一种自然现象,在心理学中我们把它叫做应激状态,这种紧张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身体的能量,增强兴奋性,提高思维的  相似文献   

13.
"从考试到评价",是近年来我国教育考试改革与研究领域里提出的新课题.它既呼应了国上考试研究的发展趋势,又对我国教育考试改革实践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结合大规模教育考试的评价实践,以实例证明"从考试到评价"是必要的、可行的.要实现"从考试过渡到评价",改变陈旧的考试观念是前提,完善考试数据分析是基础,形成正确的考试价值取向是核心.  相似文献   

14.
"考试"一词潜在的含义,把"主考" 的教师和"被考"的学生放到了极不平等的层面,学生在这里完全处于无助的被动状态:被"隔离" (生生间隔开距离), 被"监视"(有时还是几双眼睛),被"审问"(不管你乐不乐意,都得回答)。考试中,为了保证考试的"公正",学生失去了信任,失去了自由, 失去了愉悦。再加上愈演愈烈的"抽考"、"统考"、"调研考"、"推磨考",让一切变得更加紧张。此时此刻,"考试"仿佛是一把在学生脑袋上高高悬起的"利剑"!或  相似文献   

15.
吟秋 《高中生》2008,(10):70-70
"考试季节"就要到了,很多人一到考试时就紧张,结果发挥失常。我多次参加大大小小的考试——高考、职称考、外语考、应聘考,每次考试都是唯一,不能失误,所以特别紧张。  相似文献   

16.
"形成性"考试方法是通过多次的、内容广泛的、方式方法灵活的考试来检验教学效果.在实施"形成性"考试方法的过程中,应当注重考试评价过程化,灵活运用多种考试方式,高度重视"试后管理",突出强调能力考核,使考试真正成为检验教学效果和评价人才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对广大的音乐考生来说,在考场上出现紧张焦虑、自卑乏力的心理状态是经常遇到的紧张心理现象.这种现象,不但会影响音乐考生考试的正常发挥,严重时还会产生"心理阴影"影响考生的一生.本文将针对这种紧张心理现象,通过内因和外因角度进行成因剖析,寻找调节、克服学生考试紧张心理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在考生的时间表上,"紧张"是主旋律,它的背后是考生匆忙、疲惫的身影。复习——考试——复习,每一项内容所用的时间都精确到了"分"。在如此"三更灯火五更鸡"的生活中,最容易被挤占的就是睡眠时间,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睡眠障碍。挑灯夜战、起早贪黑虽然是考生无奈的选择,但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却丝毫不能马虎,对睡眠的重要性更要有充分的认识。考生应该把充足的睡眠作为复习备考  相似文献   

19.
金灵子姐姐,最近我非常苦恼.前几天,我们班进行了一次单元测试.那些题我明明会做,却因为紧张答错了.每次考试一拿到卷子,我就特别紧张,因此常常出错.快要期末考试了,我很担心.金灵子姐姐,你能帮帮我吗? ——楠楠 金灵子:楠楠,每次考试时,你因为紧张,常把会做的题目答错了,这是考试怯场的表现.考试时头晕眼花、心跳加快,面对平常能顺利解答的题目变得手足无措,拿到考卷后大脑马上变成一片空白,什么也想不起来等,都是考试怯场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教学案例: 学生都希望在考试中能取得好成绩,在考试时也有要求带资料的愿望。有一位老师是这样引导学生复习的。该老师新接手一个班级,第一单元组织考试时,学生都很紧张。他说:“同学们,这一次考试啊,老师允许大家带资料”。带什么资料呢?只允许同学们每人带一张A4纸,你可以把你准备的内容抄在这张A4纸上。接着让班长给每人发了一张A4纸。全班同学拿到一张A4纸后,忙着找呀抄呀写呀,把老师要考的内容几乎全准备了,不但写满了正面,背面也写得密密麻麻。第二天考试后,所有的同学考得都很好,老师学生都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