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们不能轻易地想念鲁迅对作品主旨的自我表白,《我的失恋》不同于普通的打油诗,它有严肃而深刻的文化内涵,从中我们可以推测出鲁迅与传统文化诀别的原因,决别的勇气以及诀别时的心态,作品的风采格情感倾向与《野草》中的其他篇目基本一致,它是《野草》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我们不能轻易地相信鲁迅对作品主旨的自我表白,<我的失恋>不同于普通的打油诗,它有严肃而深刻的文化内涵.从中我们可以推测出鲁迅与传统文化诀别的原因,诀别的勇气以及诀别时的心态.作品的风采格调、情感倾向与<野草>中的其他篇目基本一致,它是<野草>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影的告别》出自鲁迅的散诗集《野草》,个人认为它是《野草》的代表作品。鲁迅的作品中,小说是新化革命的号角,杂是政治斗争的匕首与投枪,诗则是写给自己的,是纯粹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学。这不但是理解鲁迅的入口,而且是扩张我们对诗理解的至。  相似文献   

4.
评论一个作家的作品,一般来说,评论者最好具有与作家相应的思想水平和知识能力。然而,对鲁迅这样的作家,评论者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是难乎其难的。因此,我们对鲁迅的研究,总是在一个阶梯一个阶梯地上,而对《野草》的研究更是如此。鲁迅在创作散文诗《野草》时,就受到法国象征主义、弗洛伊德学说、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的影响,然而,《野草》研究六十年,我们还在对这些影响进行艰苦地探索与研究。最早提出《野草》有象征色彩的是刘大杰。他在!928年发表的《呐喊与访煌与野草》一文中认为,“鲁迅从《狂人日记》以后,以至《仿…  相似文献   

5.
《野草》展现了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也展示了其超凡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通过对作品艺术形象的解读,挖掘《野草》的思想内涵,可以重新理解鲁迅先生写作时的心灵历程,进而感受《野草》中所蕴涵的生命的哲学,提高对学作品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6.
齐慧爽 《现代语文》2009,(10):156-157
鲁迅的《野草》独具魅力。如何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真正魅力,对《野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解读,至关重要。《野草》中鲁迅寻求希望,与绝望抗争,敢于直面存在的虚妄。绝望与希望之间的矛盾不仅来自于外在的客观世界,也来自鲁迅内在的精神世界。与鲁迅沟通,是走向《野草》解读的第一把钥匙。本文从绝望与希望的矛盾中探讨鲁迅《野草》的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对联野草》的深层把握。  相似文献   

7.
关于鲁迅《腊叶》写作心理的探讨张天定《腊叶》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的一篇风格独具的优美抒情散文诗,写于1925年12月26日。和《野草》一样充满着诗情和意境,感情深沉,内蕴丰富,尤其是它的写作心理,更值得我们把玩,本文试予探讨之。散文诗集《野草》是...  相似文献   

8.
《野草》是鲁迅先生的心灵独白,解读《野草》是我们走进鲁迅先生情感世界的重要途径。透过《野草》,我们将看到一代伟人面对两难困境的毅然抉择和超越。  相似文献   

9.
<正> 《野草》的艺术美,集中体现在它的悲剧性美学效应上,而它的悲剧性美学特征又主要是通过作品严肃悲壮的抒情主题和生动感人的意象系列体现出来的。《野草》是鲁迅那个时代的产物,同时也是鲁迅自身人格精神的结晶,它是一丛将作者的人格精神和思想感情的根深深扎进中国社会严酷现实的土壤里而生长起来的“野草”。  相似文献   

10.
鲁迅一生创作过众多作品,涵盖面广,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等,几乎涉及到中国现代文学的各种体裁。而《野草》这本鲁迅唯一的散文集,因其曲折晦涩的象征手法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同时它也为人们窥探鲁迅思想打开了一扇窗户。  相似文献   

11.
《野草》中黑暗与虚无意识的深广度集中体现了鲁迅个体精神的复杂性。本试图分析《野草》虚无意识的来源。《野草》是鲁迅精神世界的集中表现,只有在分析鲁迅前期的个体精神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地把握《野草》的精神实质。鲁迅的个体是以群体为内核的个体,在儒家范畴内。鲁迅与尼采的个体精神不同,因为鲁迅反对尼采的极端个人主义。鲁迅与俄罗斯精神本质上也不同。鲁迅延续了儒道的一些精神,没有根本上受佛教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野草》是鲁迅在深重的压抑下苦闷情绪的流露,是一部具有浓郁的象征主义色彩的作品。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奇异的意象世界,这些意象真切地体现了鲁迅的悲剧心理,是主体内在意念、感受的外在投射,具有象征性、暗示性、荒诞性、多义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谈《野草》     
谈《野草》景山鲁迅的《野草》可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本散文诗集,但同时又被认为是鲁迅的最难读懂的一部作品。《野草》共收散文诗23篇,另“题辞”一篇。当然不是篇篇都难懂,例如《风筝》、《狗的驳诘》、《立论》、《死后》、《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就都是很好...  相似文献   

14.
从文艺心理学这一艺术视角考察了《野草》与鲁迅心理世界之间的微妙关系,认为《野草》是反映鲁迅矛盾、敏感、复杂、微妙心理世界最为充分、深入的一部作品,是作者用心血凝铸而成的心灵献诗,从而对中国这位20世纪伟人进行心灵的透视、探寻和接近。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人们以为鲁迅一生创作的散文诗,都已收在《野草》这个集子里了。一九八○年五月三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鲁迅在“五四”时期,以神飞作笔名写的一组散文诗《自言自语》。于是打开了《野草》集外,鲁迅无其他散文诗之谜。但是,除《野草》和《自言自语》以外,鲁迅还有没有别的散文诗,或者具有散文诗的格调和风彩的作品呢?孙玉石同志在《<野草>与中国现代散文诗》一文中,作了肯定的答复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鲁迅《野草》受夏目漱石《十夜梦》的影响,无论在心灵的展示和梦境的营造以及象征手法的运用上,两位作家及其散作品,都达到了相当程度的共鸣和默契;但《野草》较之《十夜梦》,更显示出求索奋进的执和抗争精神,也体现出鲁迅和夏目漱石之间影响与超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一) 全日制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册选用的鲁迅先生的作品《风筝》,是一篇优美的、战斗的散文诗。此文从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中选来,作于1925年1月24日,最初发表在《语丝》周刊第十二期上,副题为《野草之九》,署名鲁迅,后收入《野草》。《野草》是鲁迅先生重要的作品之一,共收集了23篇散文诗,创作于1924年9月至1926年9月。这段时期,我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都很严重:一方面,美、英、  相似文献   

18.
《野草》展现了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也展示了其超凡的艺术创造力。通过对作品艺术形象的解读,挖掘《野草》的思想内涵,可以重新理解鲁迅先生写作时的心灵历程,进而感受《野草》中所蕴涵的生命的哲学,提高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9.
论《野草》中的时空描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探讨《野草》中的时空操作所具有的美学特征,认为鲁迅的思想、心境和想象力决定了《野草》时空描写的主导风格,其时空转换方式则表现了鲁迅独特的思维方式,并在心理时空的意义上同鲁迅的文化视野相融合。  相似文献   

20.
《野草》是鲁迅心灵的真实记录。在创作《野草》的心理机制中,有三个因素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三个因素是早年的生活经历、创作时的心灵苦闷、对宁静生活的渴求。对作家的创作心理机制进行剖析和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作家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