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1 毫秒
1.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标志,一个没有文化、没有信仰的民族是可怕的。文化报道是一个与读者有着广泛联系的领域,拥有广大的读者群。加强文化报道,提高党报党刊稿件的可读性,已成为当前媒体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党报党刊如何搞好文化报道?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进行一些总结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当前,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种植、养殖方式的变革,农村实用科技日益受到广大农牧民的欢迎。为了切实提高农村科技的整体水平,增强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近两年来,各新闻媒体对农业科技的报道投入了特别的关注,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业科技报道的力度。许多媒体还适时开专栏、通热线、辟专版,农业科技报道被提到了一个重要高度,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龙德华 《新闻界》2000,(1):46-46
《经济日报报》总编辑艾丰说:“要搞好经济报道,首先要了解经济,这样才能做到经济和新闻的结合。”把这句话放在民族地区的经济报道上来看,那就是搞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报道,就必须弄明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也就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个性。 少数民族地区一般经济欠发达。这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状况的最大个性,但并不仅止于此。中西部汉族地区同样也有经济不发达地区,却各有自身的历史等背景因素。一般说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历史原因、民俗人文因素、生存环境恶劣这几个方面。 这几种因素或者共同…  相似文献   

4.
教育关系个人发展,关系社会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公众对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大,教育问题越来越热。教育报道成为一种常见并且重要的新闻报道内容,也是媒体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和载体。本文通过对民族地区党报教育报道的相关作用、民族地区党报教育报道面临的挑战的分析,对新形势下民族地区党报加强教育报道提出自己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5.
国家实施“西藏新疆等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工程”一年多来,西藏的广播发射率由原来不到2500千瓦,提高到4000千瓦以上,广播人口覆盖率提高了22.88%,深受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6.
张胜利 《新闻前哨》2001,(12):25-26
江泽民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体现在党报经济新闻报道中,我们完全可以说,创新是党报经济报道不断进步。产生强大影响力和感染力的灵魂。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变化万千、五彩斑斓的经济生活已经给党报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党报经济报道期待内容和形式的创新。 经济生活的巨变呼唤党报经济报道与时俱进 世纪之交,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三个重大变化:一是我国生产力水平上了一个台阶,商品短缺状况基本结束,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初步形成了买方市场。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体制在配置资源…  相似文献   

7.
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胜利闭幕。我台也圆满完成全国“两会”宣传任务。至此,我本人已经连续四年参加了全国人大会议的策划报道,连续七年参加了全省“两会”的宣传报道,特别是今年策划全省“两会”、全国“两会”的报道对我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令我受益非浅。在这里,我就如何搞好“两会”报道策划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看法和感受,希望广大同仁特别是参加过两会报道的前辈和老师们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8.
我和史颂光是同乡、也是朋友,更是关注和研究济源经济社会发展的同道。近十年来,史颂光的作品我几乎每篇必读,甚至了解其酝酿写作过程。这里结合平常交往中的感受,对其区域经济报道谈点浅见。学者的思维:区域经济报道之根改革开放以来,在宏观经济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区域经济更多地体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色,这既有地利条件因素,又有人文观念因素,认知一个地区、一个区域,必须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与创新意识。史颂光作为一名记者,较早地认识到区域经济研究对区域报道的重要性,既是一个早觉者,又是一个先行者。20世纪90年代初期…  相似文献   

9.
周楠 《新闻知识》2004,(6):34-36
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弘扬主旋律历来是我国新闻工作的指导思想,因此正面报道也一直受到新闻媒体的广泛重视。所渭正面报道,主要指科学把握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主流,着力反映社会发展中光明的、积极的、健康的内容的报道。其目的是振奋民族精神,鼓舞人们奋发向上,促进政治稳定、经济  相似文献   

10.
张明 《新闻前哨》2002,(3):37-38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才能像带响的利箭射中靶心,引起强烈社会反响或好的宣传效果?这一直是各级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者所苦苦探寻并希望得到解答的问题。为回答这一问题,多年来,不仅新闻界专家学者建言立说,而且广大新闻从业者也根据各自不同的新闻实践而得出很有见地的结论。由此可见,这一问题已成为一个焦点问题,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  相似文献   

11.
与时代俱进 出新闻精品--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问题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洪 《当代传播》2002,(1):20-23
9@11事件让世人再一次关注民族问题.冷战结束后,民族问题出现了政治化、国际化、普遍化、暴力化的倾向.许多国家兴衰治乱的经验证明了一个真理,那就是民族问题解决得好不好关系国家安危,而民族问题报道的优劣则影响到解决这一问题.时下,我国正轰轰烈烈地进行西部大开发,随着经济活动的频繁,各民族之间的磨擦和碰撞也增多,民族问题日益凸现出来.本文分析了民族问题报道的现状,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提出了搞好这一报道的原则和技巧.  相似文献   

12.
罗成友 《今传媒》2006,(11X):55-56
农民、农业和农村,越来越受到中央的重视,“三农”问题的报道,也越来越引起广大读的关注。 记笔下的每一个字,都是记感情的真实流淌。作为搞新农村报道的记,首先得从感情上与“三农”融为一体,才有可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报道来。  相似文献   

13.
《新闻导刊》2005,(5):33-33
平民化的人物报道是把焦点指向老百姓,立足平民,报道平民,服务平民的人物新闻,这种报道方式凭着丰满的人物形象和真实生动的新闻故事得到广大受众的青睐,它是对传统报道方式的探索和发展,对报道领域与题材的开拓,由此也引发了许多新观念和新技巧。  相似文献   

14.
拉萨"3·14"事件再次引起新闻界对民族报道的重视.国内外媒体聚焦中国民族地区,同一事件,同一现象,不同观点,不同视角,甚至不同认识,不仅使民族报道的重要性又一次凸显,也使人们对民族报道的内涵和外延有了新认识.  相似文献   

15.
吴静 《新闻与写作》2005,(10):18-18
平民化的人物报道是把焦点指向老百姓.立足平民、报道平民、服务平民的人物新闻.这种报道方式凭着丰满的人物形象和真实生动的新闻故事得到广大受众的青睐,它是对传统报道方式的探索和发展.对报道领域与题材的开拓.由此也引发了许多新观念和新技巧。  相似文献   

16.
刚刚落幕的全国“两会”,描绘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复兴的历史蓝图。在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里,古老的北京城再一次成为全国甚至国外媒体抢占的新闻高地。在今年“两会”上,与往年有所不同的是,忙忙碌碌的报道队伍中,除了传统媒体外,还多了一支新生力量——网络媒体的身影。  相似文献   

17.
高校图书馆为民族地区农牧民提供知识信息服务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霞 《图书馆论坛》2006,26(5):182-184
以青海民族地区的精神文化现状为例,着重分析和阐述了高校图书馆为农牧民提供知识信息服务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并提出了高校图书馆为农牧民提供知识信息服务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科技兴农是开发农业的一条根本途径,是党和国家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一项战略措施。在少数民族地区落实这一战略措施,关键在于增强各族农牧民的科技意识,这应当成为少数民族地区报纸开展科普宣传的一个指导思想。本文结合《博尔塔拉报》的实践,作一些粗浅的分析。当前,在科技兴农的道路上,最大的障碍是农牧民的科技意识不强,尤其是在一些偏远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更是如此。这些地区农业科技力量本来就薄弱。农牧民又缺乏科学种田、科学养畜的积极性,致使一些常规农业实用技术也难以推广应用。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围绕增强各族农牧民的科技意识这一根本问题开展宣传教育,搞好科技服务,选择示范典  相似文献   

19.
焦玉良 《声屏世界》2005,(11):58-58
实现对外经济报道的“转型升级”并不是否定以往的报道,而是面对对外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广大受众更高层次的认知需求。首先,在内容上实现从“是什么”向“应该是什么”转变。以往的对外经济新闻更多的是关注事件本身,而围绕事件所反映出的普遍价值则关注不够。“是什么”的报道属于实证性报道,而“应该是什么”的报道则属于规范性报道。  相似文献   

20.
1.根据记者招待会性质。采取不同的报道方式。记者招待会所提问题是分散的、零乱的(专题性记者招待会除外),如何进行卓有成效的报道呢?这要看记者招待会的性质和规模以及影响程度。如果是就某一件事、某一个问题举行的专题记者招待会.报道围绕一个中心把主题反映出来就行;如果是某一重要的新闻人物举行的大型记者招待会.或某方面权威人士举行的综合性记者招待会,报道可分以下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