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通过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在我院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同时研究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教育主体、客体、介体、环体的变化对学生培养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找出更适合的对策,构建该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有效地促进我院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文静 《现代情报》2015,35(12):106
通过校企发明专利合作申请的统计,对比广东高校和企业在行政区内外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的特点和差异,以期对现阶段广东校企产学研技术创新的功能定位及校企合作的紧密度和广度有一个总体认识。研究发现:广东校企技术合作呈现出有别于国内普遍规律的特点,企业参与主体以省内主导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为主,中小企业参与程度较低;合作对象主要是国内著名大学,与省内高校合作较少;合作创新的技术领域集中在电子通信行业。高校参与主体数量有限,合作对象以国企为多,但合作关系较为松散;合作的技术领域分散,与区域创新联结的规模和层次都比较低。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和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偏低仍是广东校企产学研合作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3.
基于订单培养多元主体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在开展订单培养实施过程中,多家单位共同参与培养合作的一种形式。本文通过对多元主体校企合作特点分析,结合学院案例,探讨多元主体校企合作的构建及实施策略,提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是产业经济发展和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实践中,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与江苏紫浪装饰装潢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紫浪"订单班。通过实施三届紫浪订单班,不断总结校企合作过程中的经验,不断加大企业、学校资源的投入,完善校企合作的方式,形成"双主体互动,校企共赢"的订单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校企协同创新主体适应性行为是实现资源融合的重要途径,资源融合重构和深化了校企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关系。基于适应性行为视角分析校企创新主体资源融合的内在逻辑,即资源融合的过程就是适应性行为的作用过程。而适应性行为建构创新主体资源融合的规则体系,同时适应性行为要嵌入到资源融合的规则体系中,并受规则体系所制约。然后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案例分析在适应性行为的作用下,创新资源需经历纳新、适应与再造3种状态,校企创新主体资源融合的过程就是在吸收、重构与再造的作用下螺旋式前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李昭  付良 《科学大众》2015,(1):152+106
本文分析了汽修专业校企合作的四种模式,分别从学校、学生、企业、政府四个不同的层面探讨了校企合作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同时就如何完善汽修专业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了探讨,通过创新校企合作教育机制、校企合作组织机构、建立校企合作制度保障等措施,来实现汽修专业校企合作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技术许可的校企合作创新博弈模型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校企合作创新已成为企业获取新技术的一种重要手段,技术许可是当前校企业合作创新的主要方式,但技术许可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对校企合作创新的效率产生不利影响。本文运用博弈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构建了校企合作创新的博弈模型,分析了校企间信息不对称技术许可合作的创新过程,并对相关参数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朝阳工程技术学校校企合作办学为例,总结了在实施校企合作实践过程中取得的成绩,介绍了学校进行校企合作办学的两个典型案例,探索了学校校内实训基地进行企业化运作模式,探讨了校企合作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政府支持、创新多元办学模式、更新观念等三个方,指出了校企合作办学的新思路,以便好地进行校企合作,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主体、客体、主体间沟通和外部环境四个方面分析了企业与高校成功进行合作创新的影响因素,通过逻辑推导,提出了15个相关假设,并给出了企业与高校成功合作创新的评价标准,为进一步的实证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公正合理的利益分配是校企合作创新的基础,是创新实现的重要保障。将中介机构作为校企合作创新收益分配的主体之一,通过时间贴现因子使得不同时期的收益具有可比性,在考虑投入、风险、贡献、溢出效应等因素的基础上,基于合作联盟成员的满意度,利用多维度Nash协商模型进行高校、企业、中介机构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并举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高校产教对接中存在的问题,以CZ大学为例就地方高校与企业合作创新发展展开实证分析,探索设计一个由"政府引导,行业组织催化,企业与高校双向对接服务"的校企合作创新发展的共同体,提出基于校企合作创新发展的产教相互服务应用的建议.通过政府调控,最终促成校企合作共同体下产教双方自组织服务对方,营造出适宜合作萌芽和生长的良性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999—2015年间ICT产业的联合授权专利数据,构建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并提取14 596家企业的大样本面板数据,使用负二项式回归模型分别从合作广度和合作深度两个维度,考察产学研合作开放度的异质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学、科研机构在我国ICT领域的产学研合作创新中的作用存在异质性。无论从合作广度还是合作深度来看,大学对我国ICT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科研机构对其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则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3.
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合作网络演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ICT产业和制药产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联合申请的6 746项发明专利数据,绘制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及企业间的专利合作网络图谱,探究专利合作网络的演化规律。研究表明,整体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合作网络呈现局部抱团集聚现象,且网络中核心企业都集中在一线城市;网络规模逐年扩大,在2010年后呈现"小世界"特征;东部的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在整个专利合作网络中处于主导地位,积极带动中、西部组织参与到专利合作网络中,网络间的交互作用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我国高校科研水平和学科核心竞争力提高,推动创新人才培养,采用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的方法,探讨全球化语境下我国研究型大学与跨国企业科技创新合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二者科技创新合作的运行机理,分别从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人才交流与培养3个方面主要合作内容归纳总结出当前合作的典型模式;同时研究影响二者科技创新合作成效的11个关键因素,并以技术研发合作为例分析具体合作模式选择策略。以期对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开展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刘克寅  宣勇  池仁勇 《科研管理》2015,36(10):35-43
论文在借鉴匹配理论和博弈论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两阶段的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创新模型。模型显示,成功的合作创新有赖于校企双方各自进行较高水平的技术研发努力和设备投资。但是在两阶段合作过程中,协调失灵可能导致双方的投入激励较低,致使合作失败,再加上较高的合作再匹配成本,会进一步抑制合作创新发展。论文利用省际的中国工业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创新数据检验了本文的主要推论。计量结果显示,当一个地区从事新技术开发或投资的校企比重越低时,该地区的合作创新"市场厚度"越薄,合作分离后的再匹配成本越高,该地区的合作创新将朝着恶性循环方向发展。不过,政府对合作创新的支持会降低分离风险,提高合作协调性。  相似文献   

16.
谭维佳 《科研管理》2021,42(12):29-35
    产业集群在加剧企业间竞争的同时,也会促进企业间的合作。合作可以带来生产、交易、营销、创新等综合成本的降低,进而提升企业甚至产业集群整体的竞争力。产业集群内部的竞合关系是产业集群的核心价值,也是产业集群间竞争优于企业间竞争的根本所在。但是信息不对称、产业发展阶段、外部竞争环境等因素,都影响着企业合作与否的战略选择。特别是在创新领域的合作方面,由于知识的客观溢出以及“学习竞赛”带来的机会主义风险存在,市场自发的合作信任往往是不足或者缺失的,这就需要依靠市场和政府以外,第三方机构——产业集群促进机构的中介作用。是产业集群促进机构的理想选择。本文以深圳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集群促进机构的角色为例,结合理论和案例分析方法对产业集群中的企业间竞合战略选择做研究。研究发现:科研机构/大学作为产业集群的促进机构,在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的培育过程中可以在提高异质化程度、建立信任机制、支持创新活动方面挥发直接作用或者中介功能。进而,本文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DEA模型对陕西省制造业企业科技创新的研发效率,价值化效率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医药制造业企业的价值化效率达到了DEA有效,但是研发效率较弱;小型企业的研发效率和价值化效率均达到了最佳;而大型国有企业普遍存在投入冗余,资源分配不合理的问题。所以医药制造业企业应充分利用产学研相结合创新模式的优势,获取外部创新成果;充分发挥小型企业资源利用率较高的优势,鼓励大众创业,有效激发社会创新活力;政府应稳步推进大型国有企业改革,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提高大型国有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上海市高校专利合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海市7所"211"高校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绘制7所高校与企业以及其它高校之间的产学研专利合作可视化网络,并且重点研究专利合作的宏观特征、微观特征和合作模式。研究表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处于专利合作网络重要位置,4所高校应该互相合作,以提升专利质量的方式推动上海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19.
高霞  其格其  曹洁琼 《科研管理》2019,40(9):231-240
利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999-2010年间ICT产业的专利数据,构建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并提取2603家企业的大样本面板数据,探讨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中企业合作开放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发合作开放度与创新绩效间的关系存在一个边际合作效应递减的学习效应曲线的U型区域。从动态能力的角度看,开放度对创新绩效的作用可能会出现动态循环的态势,表现出类似波浪形的学习效应曲线。  相似文献   

20.
地方高校科研创新服务区域经济的运行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科研创新的视角,分析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从健全校地合作机制、完善校企合作方式、加强科研团队建设等方面探讨服务区域经济的运行机制。结合宁波大学的实践,认为地方高校科研创新只有在服务区域经济中做贡献,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和不断创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