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莉娜 《教师》2021,(33):9-11
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与《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框架指导下,文章探讨了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集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合力,构建以知行合一为思想内核的三为递进,四方路径,五位一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模式,健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保障机制,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魂教育切实...  相似文献   

2.
正《说文解字》中说:"训,说教也。"所谓校训,即学校告诫学生应遵守的原则性准则。校训是一所学校办学和育人理念的集中表述,是对学校所坚持的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和浓缩,也与该学校所属国家民族、所处时代及所在社会紧密相连。我们的校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道,首先根植于深厚的传统文化,承接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真脉。无论是直接援引古训的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还是运用语体文加以改造的浙江大学校训"务求实学,存是去非",南通大学校  相似文献   

3.
陈志平 《新教师》2019,(6):15-16
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中的建构与传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和基础。多年以来,我校将南音、刻纸、灯谜、陶艺、楹联、童谣等闽南文化的传承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先后荣膺泉州市“闽南文化传承基地学校(刻纸)”、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南音)”。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中,我校将传统文化多方位、全过程地融入学校的美育中,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大力探索学科融合,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国内目前的讨论中涉及两种“核心素养”,它们的区别明显.用西方“核心素养”来解读、取代我国核心素养会出现偏差、引起混乱.提出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些疑问.以事实说明学科教学立德树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两个“不能忘记”.各学科对核心素养的培育必须服从于核心素养整体及其养育规划,绝不能分割、挤压、取代核心素养整体的养育,也不能分散对核心素养整体的关注.讨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外延、组成、结构与表述.  相似文献   

5.
委玉宝 《成才之路》2022,(10):141-144
思想品德是一个多要素的综合系统,是人们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在品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矿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融入是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途径,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目标.文章从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入手,分析中华...  相似文献   

6.
《教师》2017,(18)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育人为本当以育德为先,可家庭教育的缺失、新媒体传播的弊端以及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而重智育轻德育等问题,导致高中生道德素养培育进程受滞,这不仅是国家教育事业推进的瓶颈更严重影响国家未来人才的积蓄。文章将以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高中生道德素养培育的突破口,通过高中生道德素养发展困境分析,围绕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深入探讨如何运用优秀传统文化实施高中生道德素养的培育问题。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立德”作为人生最高价值实现的追求高度契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从家庭、学校、社会诸层面为“立德树人”作了部署,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高度,特别强调了“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文章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深入探讨了“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在育人中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中华文化,根深叶茂,源浚流长,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坚实支撑。习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人生百年,在学前教育阶段对幼儿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启蒙,启迪文化自信之旅,可谓“蒙以养正,圣功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将是学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时代课题,笔者将若干思考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9.
张东 《辽宁教育》2022,(2):74-76
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鲜明的职业技能特点.结合艺术类专业的特点,我校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从组织领导、意识形态、课堂教学、德育活动、评价机制等多维度,探索整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策略,形成育人合力,全方位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格局.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与精神命脉,也是我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需要与强化“课程思政”建设的必然要求。文章立足卓越医学人才培养,从教师、课程体系、教学资源、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五个维度,阐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育人的实现路径,发挥教师的关键作用、课程体系的基础作用、教学资源的支撑作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以及实践教学的拓展作用,借此全力提高育人工作的效率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小学于2001年在全校启动国学经典诵读实验,将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德育工作的宝贵资源,主要依据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理论和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探索并构建了感悟→明理→内化→践行校本德育模式。多年的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12.
一个人只有德才兼备,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才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近几年的语文高考作文材料的立意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考查,所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有立德树人的意识和责任担当的意识。  相似文献   

13.
正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切实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进一步增强中小学德育的时代性、规律性、实效性,教育部及时出台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文件开宗明义要求从五个方面充分体现时代性,加强  相似文献   

14.
吴根华 《现代教学》2015,(Z1):41-42
我校始建于光绪年间,是一所经历了沧桑岁月洗礼的百年老校。站在新旧百年的交汇点上,我们一直在思索:经过百年文化积淀的学校,其独特的精神内涵在哪里?如何去延续和创造下一个百年的传奇与精彩?如何将历史和文化为己所用,继承传统又开拓创新,培养出具有我校鲜明精神品质和文化标志的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使我们认识到,我校学生应该是一个"有才""有爱""有根"的人。于是,为了这一育人目标,我校师生以古镇特有的地域文化为依托,以学校百年历史为积淀,不断探索与  相似文献   

15.
随着《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正式实施以及新课标的进一步深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贯彻立德树人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等层面提出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希望为提升初中学生的素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万书霞  韩波 《英语广场》2020,(1):111-113
2016年9月,教育部颁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了"核心素养"概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明确了让教育回归教书育人的本质。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由原来的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转向为培育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英语核心素养主要包含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四个方面。本文分析了英语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培养途径,以期实现英语学科育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小学体育是学生成长、学习过程中的重要课程。小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是小学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文章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视角,就体育课中围绕“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如何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展开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教师》2020,(5):F0004-F0004
湘江之滨,杨柳欣欣,时代的脉搏正沿江穿越。2016年8月,长郡教育集团在美丽的滨江新城再绽新蕊,长郡滨江中学是一所长沙市教育局直属,与长郡中学捆绑发展的公办完全中学。长郡滨江中学围绕其育人目标"培养完整的具有核心素养的人"进行了三年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19.
立德树人是十八大报告提出并沿用的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明确了教育要如何培养人。核心素养作为目前教育发展的热点,进一步刻画了教育要培养的人所应具备的关键能力。学校教育作为教育的主体部分,在立德树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教育的实现路径主要是学科教育,学科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学科专业知识,更承载着对学生进行素养渗透的重任,但目前还存在着学科"育识"和"育人"的分离。通过对立德树人理念下学科教育的深度解读,以及对核心素养在学科教育中的渗透解析,进一步明确学科育人的根本价值和路径,以期引发对学科育人价值的启发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文化滋养,让大学生成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后备力量。以立德树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塑造大学生理想信念之灵魂,确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之精神,锻造大学生艰苦奋斗之体魄。以完善课堂教学体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新媒体网络平台等方式为路径,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