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兆鹏  刘尧 《冰雪运动》2007,29(3):66-68,76
从训练角度出发,针对速滑项目特点,运用运动心理学相关知识,分析速滑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产生的原因、表现和影响,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与对策,旨在帮助速滑教练员提高对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的重视程度,通过有效的方法解决运动员心理疲劳问题,从而提高运动员的成绩。  相似文献   

2.
速度滑冰运动在我国北方地区开展较为普遍,但我国优秀选手的速滑成绩距世界水平尚有颇大差距。根据速滑比赛的距离和运动成绩,从机体供能特点来看,属于速耐和耐力性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有氧供能系统有较高的要求。测试与评定速滑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可以了解运动员的机能水平和训练程度,为观察训练的生理效应及检验训练计划安排的可  相似文献   

3.
为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推进我国速滑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科研水平的增强,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方法对近八年我国速滑运动科研文献进行整理,总结国内速滑运动科研成果的现状,提出速度滑冰运动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为加快我国速度滑冰运动发展提供依据.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速滑运动科研集中在对运动技术分析、专项力量和训练监控方面;在营养补剂、运动员选材、运动疲劳等方面研究相对缺乏.创新训练方法、利用新的运动监测技术和多学科相融合的研究模式是速滑运动未来研究的热点及重点.  相似文献   

4.
速滑运动是一项集速度、耐力、力量、技术为一体的竞技运动项目,训练监控是速滑运动员进行科学训练的重要手段.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结合速度滑冰的项目特征,对速滑运动员常用的生理生化训练监控指标进行分析总结,为速滑教练员全面掌握运动员的训练水平、训练强度、疲劳恢复、机能状态等提供参考,进而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计划,不断提高速滑运动员的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5.
速滑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消除方法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现代运动训练是由负荷--疲劳--消除疲劳--恢复--提高构成的过程.恢复与疲劳在运动训练中有着同等重要作用.人们充分认识到,没有负荷就没有训练,没有恢复也就不会有提高.当今速滑强国高度重视恢复训练,这是因为大负荷训练给予运动员以极深的刺激作用,使疲劳程度加深,这就必须让运动员有足够时间和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促进恢复,及时进行疲劳消除,以保持运动训练节奏,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速度滑冰是一项竞速运动,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训练会使运动员身体机能产生变化,出现疲劳状态。及时地补充能量,利用各种手段加快代谢物的排出是保证训练成效的决定性因素。教练员只有在训练过程中不断掌握运动员训练后的身体状况,及时地调整,进行科学的训练与恢复,才能有效地提高运动成绩,延长运动寿命。介绍了速滑运动员训练后所采取的几种恢复途径和主要恢复手段。  相似文献   

7.
监控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承受训练负荷后的身体反应状态,对提高短道速滑项目科学化训练水平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采用实验法和文献资料法对我国短道速滑队的优秀运动员进行了一系列的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在接受专项负荷刺激后,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心血管与免疫系统、骨骼肌系统与组织损伤和内分泌系统等指标都会发生变化,机体的各项机能会产生一系列适应性的变化,并表现出明显的专项特征;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对负荷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并表现出一系列生理生化指标的特征性变化。  相似文献   

8.
提高速度滑冰运动员的后程能力,对我国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成绩的突破至关重要。通过多维生物学监控手段对王北星、王霏、于凤桐等重点运动员年度、阶段训练负荷进行分析,建立专项有氧训练效果评估体系;运用生物力学方法手段优化滑行技术,有效提高利用体重蹬冰的能力,提高专项力量耐力水平,从增加滑行中的输出功率和减少能耗两个角度提高后程能力。速度滑冰的后程能力主要涉及技战术能力和专项体能,寻找出解决我国速滑运动员的后程降速过大问题的切实可行的手段方法,加速提升参赛选手的实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9.
八十年代世界速滑运动发展很快.在国际大赛中,竞争十分激烈,各国优秀选手都表现出高超的技术、良好的身体机能、顽强的意志品质和科学的训练水平.这说明当代世界优秀速滑选手具有雄厚的全面身体素质和技术基础.我国速滑运动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儿童少年时期全面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基础打得不扎实是一个重要原因.为此,我们结合我国速滑运动的实际和多年来的教学训练体会,对如何发展儿童少年速滑运动员的全面身体素质做一探讨,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0.
孟浪  赵鉴 《冰雪运动》2010,32(4):13-17
高原训练是提高运动员有氧耐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探索高原训练对速滑运动员红细胞变化和机能的影响,提高速滑运动员有氧耐力的能力,缩短我国速滑运动与冰雪强国的差距,促使我国速滑运动更加广泛地采用高原训练作为提高速滑运动员基础能力的有效途径。采用海拔l 917 m高原对速滑运动员进行陆地训练,结果表明在5周的高原训练过程中,以及结束高原训练回到平原的1周内运动员的(RBC)和(Hb)比高原训练前均有显著提高;在回到平原的第2周内,运动员的RBC和Hb比高原训练前均有明显提高,表明参加高原训练有益于提高速滑运动员有氧耐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