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这是散文般的奇迹,奇迹般的散文,只有沾着生命的汁液书写,才能使这些字如玑珠,带着无尽的深情,一粒粒地漫化在读者心中。古园是“我”的古园,“我”是古园的耳朵,和它一起,倾听着生命走来走去的脚步。“我”的古园和别人的不同。这园子就是作者命运的外化。它的残垣颓墙,宣告着世事的变迁莫测,时间的流逝无情。而愈见苍幽的松柏和自在坦荡的荒草野藤,又夸示着生命的顽强与蓬勃。落没与沧桑渲染着生命凝重、滞涩艰难的底色,我的痛苦被呼应、召唤出来,在这里尽情地铺展、蔓延、释放;苍悠与蓬勃则激励着我坦荡地对待命运,倔将地…  相似文献   

2.
《我与地坛》全文共七节,高中语文第一册教材(人教版)选取了其中第一、二节。第一节写地坛,从自己与古园的缘分写到古园景致,写自己在这里的思考及所得到的对生命的感悟,对这一部分内容争议较少。但对其第二节内容,一些教学案例(如《焚情“地坛”——我与(我与地坛)》,见《语文学习》2003年第11期)和一些  相似文献   

3.
节选第一部分是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作者在自己“最狂妄的年龄”,生命之花刚刚开放的时候便遭重创——双腿残疾。作者苦闷过,消沉过,在地坛这个荒芜冷落的古园中,作者有了同病相怜的感觉。古园映照了作者的生活,但更给作者提供了一个可以思考人生命运的环境,最终使作者在苦闷和消沉之后是对生命的全新认识,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笑对人生。史铁生以心灵之笔将自己最真实的灵魂抗争展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4.
还我国宝     
一百多年前,黄河发出咆哮; 祖国国门闯进一伙强盗。 铁蹄践踏母亲的躯体, 刀枪残杀我们的同胞; 淫火焚烧园明古园, 黑手掠走千年国宝。  相似文献   

5.
封面简介     
《基础教育参考》2013,(15):54-54
申瑞芝,北京市丰台区芳古园小学书记兼校长,曾先后获得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北京市创新标兵、丰台区人民教师、丰台区小学教学管理优秀校长等荣誉。她勤于笔耕,注重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所撰写的多篇论文在全国、市、区获一等奖。图为北京市丰台区芳古园小学校长申瑞芝与演出归来的学生们在一起。  相似文献   

6.
我在好几篇小说中都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实际就是地坛。许多年前旅游业还没有兴起,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  相似文献   

7.
《当代学生》2012,(22):52-53
《我与地坛》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的文学作品集,收录了《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合欢树》等散文随笔。其中长篇散文《我与地坛》是史铁生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地坛,是史铁生独一无二的港湾,是他的世界、他的国度。在那似乎等待了他四百多年、与他宿命相连的地坛,满载着他的思考和他母亲宁静而厚重的爱。那个有着独特气息的古园,似乎还留有他轮椅的印痕;史铁生坚强的生命气息,似乎还弥散在古园的每个角落。  相似文献   

8.
古园中的新创获——评李浩《唐代园林别业考论》刘欢李福标(西北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咸阳师范专科学校讲师)中国古典园林从地域说,多荟萃于江南佳丽地;从时间上说,有实物遗存的,也只剩明清的作品了。故学术界的研究重点,也是明清江南园林。西北大学出版社最近出...  相似文献   

9.
广西,不仅拥有举世闻名的桂林山水、江河、湖泊、泉水、瀑布、海滨景色和原始森林、珍稀动植物等自然旅游资源,还有古人类遗址、古水利和军事工程、古建筑、古城址、古园林和革命纪念地、民族风情及习俗等旅游资源。可是,人们对这方热土的化教育资源却还不甚了解。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感动别人是一种幸福,感动自己是一次灵魂的洗礼。看到史铁生《我与地坛》,文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我就有一种感动。古园历尽了四百多年的沧桑,檐头浮夸的琉璃被剥蚀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淡褪了,分明是一派荒芜苍凉的地方。而这古园仿佛就是为了等“我”。对于一个正活到最狂妄年龄上忽然残废的人,这也确是寻找心灵寄托,逃避世界,逃避现实的好去处,逃避孤独的好去处。作者  相似文献   

11.
赵瀛 《辅导员》2011,(13):107-107
时光有一把剪刀,每分每秒都在裁剪 一切。 时光, 用剪刀剪去了 奶奶的牙齿, 让奶奶换上了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丰台区芳古园小学始建于1991年7月,坐落在南二环玉蜓桥畔,环境优美,地理位置优越。近年来,学校在"校无大小,至精则胜"的办学理念指导下,用素质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改革理念来指导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教学成绩在全区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13.
刘家峰 《文教资料》2014,(33):40-41
诗意的江南古刹、古园、小桥小镇等俯仰皆是,绘画题材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怎样组织,能否产生情感,能否传达作画者思绪等。要想创作好表现江南风情的绘画作品,需要画者投入真感情。  相似文献   

14.
<正>近几年来,丰台区芳古园小学在参与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新问题,同时一些旧问题也以新的面貌呈现出来。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学校于2007年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了"提升校本教研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课题,该课题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博览》2012,(2):18-24
《被称为军训的时光》看了这些文字,思绪被拉回了两年前军训的时光,想起了教官,很多已尘封的记忆又被翻了出来,想起了教官在军训一年后告诉我们的话,说他永远是我们老大,说“虽然时光已经逝去,但心中的牵挂依然,英才,  相似文献   

16.
我在好几篇小说中都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实际就是地坛。许多年前旅游业还没有开展,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总之,只好认为这是缘分。地坛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坐落在那儿了;而自从我的祖母年轻时带着我父亲来到北京,就一直住在离它不远的地方——五十多年间搬过几次家,可搬来搬去总是在它周围,而且是越搬离它越近了。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  相似文献   

17.
零星时光     
所有的时光婉转, 一如初春鹅黄的阳光, 明媚灿烂,温暖矜持, 时光是如此敏感, 在一场不急不恼的成长中, 向昨天挥手告别, 遥望着, 在某个云淡风轻的日子里, 遇见未来的自己。  相似文献   

18.
课文《我与地坛》中作者对地 坛进行了三度描写,特别是文章 第一部分末尾,更是洋洋洒洒数 百字而不厌其详。有道是一切景 语皆情语,我们可以借这段景物 描写的揣摩去把握作者此时的情 感,以此走进史铁生的心灵深处。 由此,我特意设计了一个问题,即“我为什么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请结合其中某一个‘譬如’来谈谈到那园子里去的理由。”这个环节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作者不惜笔墨描写古园形体的意图,那就是通过古园的“任谁也不能改变”来  相似文献   

19.
草长莺飞时节,捧一本《诗经》,在庭院的槐树下细细诵读。有细碎阳光,从树荫中投下光影,时光仿佛就此停滞不前。闭上眼睛,《诗经》里的春天穿越几千年的时光,款款而来。  相似文献   

20.
谁没有青春年少时光?那些诗意的晨昏,那些与同桌的你、后座的他共度的美丽时光,那些微微的心动,都在往后的岁月里,不断沉淀,成为最值得珍视的青春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