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初中物理热学部分共有三章,即初二第四章《热现象》,初三第二章《分子运动论内能》、第三章《内能的利用热机》,与热学密切联系的还有初三电学第九章中的“焦耳定律”和“电热的作用”两节内容。本分四个方面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初中热学部分知识主要包括热现象、内能以及内能的利用。这一部分内容在中考中一般占12%左右,根据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可以把涉及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分为了解、知道和能(会)三个层次,属于了解的有: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内能的概念,热量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热学内容是初中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考的主要考点有:物态变化、分子动理论、内能的概念、改变内能的方法、比热容的概念、热量的计算、热机、能量守恒定律.中考时,涉及除作图之外的各种题型.近几年的中考中,经常出现取材于现实生活实际的热学试题,形式新颖、知识性强,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4.
热学     
初中热学共三章,即热现象、分子运动论和内能、内能的利用和热机等,这部分知识的特点是概念多,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复习时一定要认真阅读课,弄清概念的含义及其与相近概念问的区别和联系。同时注意联系生活,会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常见的简单热现象。  相似文献   

5.
浙教版初中科学第五册第三章第五节《物体的内能》中这样阐述内能的概念:"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具有机械能,物体内部大量做热运动的  相似文献   

6.
温度、内能、热量是初中物理热学内容的三个重要物理量,它们之间既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有着根本上的区别。认清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对全面准确地掌握热学知识至关重要。而这三个概念比较抽象,在解答问题时有些同学对“温度”、 “内能”、“热量”这三个概念容易相互混淆,如对“高温物体含有的热量多,低温物体含有的热量少”, “吸收热量多的物体最后温度高”, “温度为0℃的物体不具有内能”等问题,解答时解释不清。学生在认知上常常存在偏差,在解决这方面的实际问题时出现了不少的错误,出错率较高。为突破这一难点,必须要搞清它们的含义及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7.
教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时,我不禁眼睛一亮——第25课是《杜甫诗三首》,编排了《望岳》《春望》《石壕吏》三首诗。可以说,长期以来.对教材编排古诗词的方式一直感到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唐宋一些大家之作零零散散在各册各个单元.使我在教学时颇感不尽兴、不过瘾,也总是觉得学生在初中三年虽然学了不止一首的“杜诗”“李诗”“苏词”……但对这些“大家”的认识、感受却是零碎的.甚至于学一首忘一首,有时还会张冠李戴。  相似文献   

8.
初中《物理》第一册“杠杆”一章中,对于变型杠杆的题目一般比较难,若采取常规方法解答非常困难,这时若能通过恰当的“挖”或“补”的方法,构造成杠杆模型,就会变得简单.  相似文献   

9.
2003年修改的《考试说明》对高中热学部分做了很大的“颠覆”,极大地删除和降低了热学内容的考试要求,现行高考热学考点有: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的热运动、布朗运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2.分子热运动的动能,温度是物体的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物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势能,物体的内能;3.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热量。能量守恒定律(不要求知识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0.
2003年修改的《考试说明》对高中热学部分做了很大的“颠覆”,降低了热学内容的考试要求,现行高考热学考点有: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的热运动、布朗运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2.分子热运动的动能、温度是物体的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物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势能、物体的内能;3.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热量、能量守恒定律(不要求知道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方式);4.能源的利用和能源开发;  相似文献   

11.
初中《物理》人教版第一册第九章“力和运动”中的“惯性”一节历来是教学的难点,学生对“惯性”概念很容易就能背熟,但一接触到实际问题,就犯经验性的错误,为使学生正确理解惯性概念,在教学中必须讲清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热学复习     
王芸 《初中生辅导》2011,(21):53-64
热学是初中物理知识中重要的一个部分。在复习热学这部分知识时,要注意到几个物理量的概念:如温度、比热、热值、热量、内能等,要理解其物理意义和单位。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课本第十章“质量”一节。版面生动活泼.内容贴近生活.学生在学习时能够关注身边的物理.如“小数据”一栏有“新生儿质量3~5kg;大象的质量6t;1元硬币的质量10g等”.  相似文献   

14.
该实验能说明浮力产生的原因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四节“浮力”教学时,经常有教师做这样一个实验来向学生说明浮力产生的原因:将一个饮料瓶剪去下半部,留下上半部倒过来呈漏斗状,在其内放一乒乓球然后向里面倒水(如图1),此时水会从乒乓球和饮料瓶的缝隙流出;接着教师把瓶盖盖上或用手从下方堵住瓶口,  相似文献   

15.
笔者对义务教育初中《生物》第二册第十章“激素调节”一节课进行了如下设计: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三节(探究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动手动脑学物理”中有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研究汉语名词时,《马氏文通》中“名字”章,注重汉语的事实,在模仿中又有创新,但也存在机械的模仿,概念过于宽泛等不足。  相似文献   

18.
对初中《物理》第二册第五章的“电流表”一节的知识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和补充,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教学方法,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话说内能     
张金泉  张良 《物理教师》2000,21(7):15-15,19
内能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难点,欲知内能的含义、变化的途径以及如何识别内能有无变化等问题,不能孤立地谈内能,应该相应地弄清下述几个问题。11温度 温度是热学中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初中只讲温度是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若仅限于这种认识,难于接受教材中所表述的内容:“研究表明,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究竟物体为什么会冷,为什么会热,它的内在因素是什么。必须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来认识。从物态变化知道,温度与分子无规则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分子能动也相应增加。对于热现象,所…  相似文献   

20.
《楚辞》中屈原《九章》中的《抽思》篇的原本题目究竟是否应为“抽思”。结合洪兴祖、朱熹等人对《抽思》篇的注释,将《抽恩》篇与《九章》中的其它八篇相比较,又从语义逻辑和语音两方面进行分析,证明《抽思》篇的篇名应出自此篇首句的“忧思”二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