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图书出版进入“直播”赛道以来,直播效果成为业界学界讨论的重点。文章以社会临场感为研究视角,通过对第三方数据库的图书直播数据分析,探讨其对图书直播效果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社会临场感对图书直播效果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主播影响力强度在这种关系中发挥调节作用,高影响力主播直播时,社会临场感对图书直播效果的影响更强。反之,低影响力主播直播时,社会临场感对图书直播的影响相较微弱。因此,最佳图书直播效果的实现,不仅需要考虑社会临场感的营造策略,同时还应根据主播影响力差异作相应区分。具体实践中,建议分别从建构图书直播的物理场景、进行多手段互动与情感连接、采取差异化直播策略3个方面着手优化图书直播效果。  相似文献   

2.
直播带书是新媒介环境下传统出版企业与社交媒体、电商平台跨界融合的新生事物.在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这一新型线上商业零售模式已被广泛应用于出版营销实践.文章从主播的身份角度分析了当下直播带书的应用模式,以符号消费、拟剧论、受众商品和准社会交往理论为观照,从构建主播人设形象、提升主播图书选品能力、丰富直播带书营销场景、创新直播营销话术4方面探讨了新媒介环境下提升直播带书营销效果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随着移动电子产品的普及,"掌上购物"已成为新型的购买方式,网络直播以其可视化强、互动及时、真实便捷等优势,迅速吸引用户成为新型的在线营销模式并形成直播产业链.本文以网络直播的现状为切入口,分析了当前我国图书直播营销的常见模式与面临的困难,提出为用户打造合适的产品、为产品找合适的主播、创造良好的直播场景、创新直播方式等建...  相似文献   

4.
移动互联网直播在短短两年间深刻地改变了很多人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养就了一大批月入数万的热门主播和疯狂送礼的忠实观众。本文将视角定在移动秀场直播领域,以映客为例,试图分析热门主播的互动行为特征。通过抽样得到样本并结合文化研究的理论,本文试图从场景、话题和内容、社交和商业、技术等角度对这一迷思作出解读。  相似文献   

5.
唐梦婕 《视听》2023,(3):125-128
学习直播在当下作为一种基于媒介衍生的新型学习形态,在B站、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学习主播将个人学习场景主动公开到网络上供大家观看,借此收获了大量内容受众。本文从社会渗透理论视角出发,采用参与式观察和半结构访谈两种方法对学习直播中的互动现象进行探析。研究发现,学习主播通过适当的自我表露和意义符号的运用,推动与粉丝间的良好关系构建,并加深交往范围。但随着关系交往的不断深入,学习直播自身的局限性也使得主播与粉丝、粉丝与粉丝间的交流与互动关系有退化和终止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盖盛楠 《东南传播》2021,(4):114-118
作为泛娱乐化直播平台和短视频平台重要的盈利途径,电商直播如何增强用户的消费黏性,是后疫情时期主播和平台迫切关注的问题.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运用问卷调查法重点分析电商直播平台主播特性对用户消费行为的影响作用,并运用个案研究法分析头部主播李佳琦激活直播间互动仪式链的具体方法,研究发现头部主播对用户的认知态度和消费行为有正向影响作用,主播通过专业知识储备、互动仪式营造、个性身份定位与话语表达及群体符号建构等方式,能有效激活直播间互动仪式链,增加用户消费黏性.  相似文献   

7.
申奥 《视听》2024,(4):142-145
在知识经济风靡的当下,东方甄选抓住机遇,开拓知识分享型电商直播模式。其头部主播董宇辉凭借密集的知识输出和强大的情绪感染力,在主播与消费者之间构筑了较稳固的关系网络,实现了电商直播影响力的社会扩散,持续赋能其货品销售渠道。以互动仪式链为理论依据来阐释主播与消费者间的互动机制,并结合引爆点理论分析构筑主播与消费者间稳定互动仪式的策略,可以发现知识分享型电商直播的互动仪式机制包括成员聚合、情感共鸣、仪式破圈三个维度。参与式文化与主流媒体互补叙事,加速社会下公众知识需求激增,乡村振兴与农产品电商直播契合,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知识分享型电商直播的破圈。  相似文献   

8.
当前火爆的网络直播现象是新媒体技术发展后出现的,究其本质,网络直播就是主播身体的展演,以及观众对其所进行的"凝视".本文提出在主播与观众的身体在看与被看的过程中,身体成为主播自我呈现的媒介,也成为观众在文字符号后潜在的主体对象.直播中呈现身体并进行一种面对面交流,由此可以看出人的身体是网络直播的基础.同时,在网络直播间中,可以说是建构了一处虚拟的场景,该场景提供了主播与观众之间交流互动的虚拟空间,也是伴随着身体而存在.  相似文献   

9.
依托互联网产生的直播带货成为重要的线上销售模式,其蓬勃发展造就了相同领域内主播直播内容和形式的同质化愈发严重,差异化缩小使得直播间博取用户关注、增强用户黏性愈发困难。然而,新东方所搭建的直播间作为由教培机构转型而来的“新人”,却突然在一众直播间中脱颖而出,究其根本离不开对直播场景、直播形式、主播品牌IP的打造和互动形式的拓展。  相似文献   

10.
网络直播平台的发展丰富了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方式,而这种网络直播的方式也为政府提供了一种与用户进行互动的新的契机.本文将借助兰德尔·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以山东潍坊交警直播执法为例,从微观角度对政务直播中政务"主播"与用户互的动行为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1.
孙信茹  甘庆超 《当代传播》2021,(3):79-82,85
网络直播开创了全新的观看模式,粉丝不仅"看"主播,还十分注重主播对自己的反观,进而形成一种对视的观看行为.本文分析对视中观看和反观的具体表征及其塑造出的新的情感互动方式,研究发现观看和反观共同作用,不仅确立了粉丝的话语权力,还将粉丝和主播分别构造为满载欲望和完美"他者"的角色,这也使得网络直播中的粉丝观看不仅追求视觉感官享受和本能欲望的释放,更追求一种需求互惠的满足.对视不仅形塑了观看行为的实践过程与主客关系,还催生了新的意义系统.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比较研究法与案例分析法,探讨图书直播营销的功能和困境,从平台、主播、产品、观众这四个影响图书直播营销的关键要素切入,提出图书直播营销中出版企业提升销量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郑家鑫 《传媒》2021,(1):37-38,40
移动视频直播打破了虚拟场景和现实场景的传播界限,为受众创造了一个具有双向互动、动态开放的沉浸式场景,受众在其中可自由表达自我,充分满足了受众个性化的信息需求与情感需求.本文以媒介场景理论为指导,从场景构成的空间与环境要素、受众状态要素、社交关系要素三个维度入手,对移动视频直播场景进行解构分析,希望能够全面认识移动视频直播的本质规律,为后期传播策略调整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网络视频直播悄然兴起,视频主播在这一热潮中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以及直播软件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人们投身到视频直播的热潮之中,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进一步认识个体参与网络直播的现象,文章从拟剧理论角度对视频直播中的主播角色进行分析,认为非职业主播通过直播活动,实现了虚拟的自我角色实现过程和身份重构体验;半专业化主播经由直播活动,实现了其主播的大众角色认知转向明星的身份重构;专业化主播通过直播过程,实现了主播的大众角色认知走向多元的重构。在我国转型时期下加强对网络直播现象的关注,才能更好促进该行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袁野 《视听》2022,(2):139-141
近年来,直播市场不断扩张,直播乱象层出不穷,网络主播"蹭热度"事件时有发生.网络主播在"蹭热度"的事件选择上具有热点话题、互动体验、景观联动方面的共性特征,而借势营销成了网络主播性价比较高的选择.规范网络直播行业健康发展,必须强化对热点事件的提前介入机制,把握热点事件舆论主导权,明晰网络主播对热点事件应用的规律,明确网...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电商行业强势崛起,民众将购物场景逐步往线上空间转移,电商内容建设成为标配,以内容为中心的全场域下的带货模式成主流,以优质内容为基础,吸引直播场域的“流量密码”;主播与用户的双向互动,增强虚拟空间的陪伴与信任感;直播场景唤起观众的集体记忆,强化情感认同和情感共鸣。但也存在诸如内容主播素质参差不齐,为营销牟利而违背公序良俗、挑战道德底线事件频发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需要通过基于复杂范式的治理逻辑,强化多利益相关方协同治理,通过构建电商行业内容生态健康指数实时量化评估追踪,最终实现电商行业内容生态健康的价值协同与共创。  相似文献   

17.
“直播带货”日趋兴盛,央视、北京卫视、山东卫视、湖南卫视等传统媒体主持人陆续试水“直播带货”,相较于淘宝、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成长起来的网红主播,他们虽然在语言表达、文化底蕴、政治素养等方面积累较多,但在营销技巧、网友互动、营销心理策略等方面稍显不足。本文对这些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从学科交叉视角,融入社会心理学、市场营销等多学科知识,总结相关经验和做法,旨在为传统媒体主持人转型网络直播主播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形式,其带来的不同以往的感官体验和商业价值成为学界、业界关注的对象。而近年随着淘宝主播李佳琦在各大媒体、社交平台上的热度飙升,淘宝直播开始被更多人关注。直播和淘宝的结合,商业逻辑和技术逻辑的虚拟空间重构,其间生成的主播与用户之间的关系、符号化的互动等都是本文的研究重点。与以往从传播学、市场营销的角度出发的研究不同,本文将从媒介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再思考,不只是从技术的角度,也将结合社会文化的因素和组织机构的运行机制进行研究,在这套关系、空间和社会文化的表象下,仍是商业逻辑在其中操作。  相似文献   

19.
2020年,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线下图书零售日渐凋零,线上直播成为后疫情时代的新常态.出版社、图书作者、社会名人纷纷尝试图书直播带货,?图书直播日益呈现规模化、?常态化、带货能力显著等特点.其中,王芳凭借对用户的精准触达、独家渠道搭建、知识衍生服务和直击用户的情感交互力量,获得了亮眼的销售业绩,成功跻身千万级图书头部主播行列.探究其成功背后的内核逻辑,对促进图书直播发展具有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20.
电影直播宣发模式的快速更迭,从早期依托直播平台的流量红利,到去年与电商直播融合开创直播卖电影票的新型宣发方式,再到疫情期间将传统线下路演、首映与观影整套流程"搬运"至直播渠道中,电影与直播的关系愈发亲密,电影直播宣发也愈发受到市场的追捧.本文梳理了电影直播宣发在不同阶段的运作模式,同时提出值得行业警醒的几方面问题:直播与电影的浅互动、直播宣发的效果难以精确量化、暂未出现个性化的电影主播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定制电影的直播内容策划、电影直播宣发原生化、培育品牌电影主播等建议,为电影直播宣发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