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晶晶 《文教资料》2008,(23):154-156
关联翻译观将翻译归结为阐释原文的明示—推理活动,从而为翻译研究与翻译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原则.从关联的角度看,翻译研究应该更为系统动态,而翻译教学也应该相应的侧重引导学生寻找最佳关联的过程.本文从关联翻译观出发,对翻译作业评价,翻译技巧讲评以及译本对比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翻译教师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
<圣经>翻译在西方翻译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王.从纪元初期直到今天,人们对<圣经>的翻译从未停止过.它所涉及的语种范围、译本种教及译本的使用频率等,都是任何其他作品的翻译所不能比拟的.本文回顾了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近代及现代<圣经>翻译的历史,勾勒出了波澜壮阔的西方翻译史上<圣经>翻译的发展画图.  相似文献   

3.
意识流的代表作<尤利西斯>被人们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英文作品,其中文全译本主要有金陡译本和萧乾译本两种.金译本<尤利西斯>被评论家称为"忠实原文而不够灵活".其实,创造性翻译的运用,是金译本翻译的真正方法,其翻译并不拘泥或是"直译",而是在等效翻译理论的指导下非常灵活地传达文学作品的艺术完整性.  相似文献   

4.
同为以人类体验认知为基础的关联翻译理论与转喻,必然有着一定联系.本文试从关联翻译理论的视角运用直接翻译与问接翻译概念分析<红楼梦>杨译本中的转喻翻译,揭示用关联翻译理论可以解释<红楼梦>中的转喻翻译,同时指出译本某些地方采用完全意译的手法,没有很好的传达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和满足译语接受者的期待,可以尝试运用直接翻译或间接翻译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5.
张秀燕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12):76-77,88
目前我国企业简介的英文译本存在许多问题.通过分析中英企业简介存在的差异,译者可以针对这些差异而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以更好地达到交际目的.企业简介英译的诸多问题让我们认识到传统的以文学翻译为重点的翻译教学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翻译教学应该更多地向实用文体翻译倾斜.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性别的社会性出发,研究性别对翻译理论和翻译文本的影响.在这种影响下,诞生了新的翻译学派及理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学派,并具体探讨了女性主义翻译策略手段及男性译者与女性译者处理译本时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纽马克提出了著名的翻译理论: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先分析这两种翻译理论的区别与联系,并结合不同译本的实例进一步比较分析,从中得到启发,发现二者结合才是最好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8.
旨在翻译目的论的框架下评述辜鸿铭《论语》英译本,目的论将"翻译充分"作为评价译文的标准,以此作为出发点,在翻译纲要的指导下,考察译本的预期功能,译入语受众和译本产生的动机等,从而检验辜氏《论语》英译本是否满足其翻译目的,评价其翻译是否充分,研究的启示在于:该译本是符合其翻译目的,翻译充分的译文,辜氏所运用的各种增补、删除和重排的翻译方法是实现其翻译目的的合理手段;在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今天,译者不但要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有深刻和透彻的领悟,而且还应对译入语文化作潜心研究,同时考虑到译本的文本功能,以更适合译入语读者接受和更利于文化传播的方式使得中国的典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地传播。  相似文献   

9.
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和霍克斯译本)中的典故翻译进行研究,对比和分析杨译本和霍译本对于典故所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和方法。通过研究表明,两个译本体现了翻译目的对翻译策略的影响,不同的翻译目的决定了译者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和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10.
亚历山大.蒲柏是十八世纪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不可否认,他的名望也同样建立在他的翻译贡献上。本文旨在总结蒲柏之前的荷马译本之优劣,以及蒲柏译本通过比较显现出来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翻译不能脱离人而存在,而人是社会的人,必然要经历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所以,译本出现的过程中一定会受到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本文选取晚清时期的翻译作品,阐述了翻译过程中社会心理因素对译本的塑造.  相似文献   

12.
笔者选择纽马克的"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作为研究李白诗<静夜思>英译的理论基础,对国内外不同翻译家的一些英译本翻译展开研究,通过他们各自对同一首诗的不同理解和不同译本的比较,并结合交际翻译和语意翻译理论对不同译本所产生的文学效果进行研究,得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相结合"是翻译诗的最佳选择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翻译的目的论认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本文从目的论角度出发,从习语俗语、历史典故、方言等方面比较了鲁迅小说《阿Q正传》的三个英译本(杨宪益译本、莱尔译本和蓝诗玲译本)在翻译策略上的不同。由于译者的翻译目的不同,他们的翻译方法也有很大差异。文章最后指出,这三个译本基本反映了三代人对鲁迅的理解和诠释,因而都拥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通过评介梁遇春的译著<英国小品文选>,认为"直译加注释"是他独特的翻译特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桃花源记》多个英译本的比较,从词汇、句型这两个方面分析译本中对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策略的使用,以浅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纽马克的语义翻译论和交际翻译论为理论基础,分析了<红楼梦>的两个译本在花文化翻译中的取舍,探讨了译者的翻译策略与方法的选择,并由翻译目的论分析了两译本翻译策略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纽马克的语义翻译论和交际翻译论为理论基础,分析了《红楼梦》的两个译本在花文化翻译中的取舍,探讨了译者的翻译策略与方法的选择,并由翻译目的论分析了两译本翻译策略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周晓寒 《考试周刊》2010,(43):36-37
翻译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中的核心理论。本文从翻译目的论的视角,对《大卫·科波菲尔》部分段落的三个中文译本进行比较分析,并从翻译目的、连贯法则、忠实法则方面简单探讨目的论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功能翻译理论的目的观对《爱丽丝漫游奇境》的两种译本进行评析,以阐明由于不同时间和空间的译者各自的目的不同,他们在翻译的过程中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而往往不同作者的翻译在其所处的时代都会达到不同的效果。通过对比研究,文章从功能翻译观的角度,再一次诠释了同一著作存在不同译本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透过《红楼梦》杨戴译本、霍译本厘清翻译"生产"实践过程中所涉翻译活动发起者、参与者如何在社会文化环境因素影响下对翻译网络展开动态建构.通过对比分析两个翻译场域中主体"惯习"和"资本"转换因素,认清促成两种不同译本海外宣介的传递性与局限性.以社会翻译学视阈探索逐步构建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路径,探究中国文化"走出去"输出模式多元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