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香港诗坛并未因九七回归导致香港新诗主体性的消失和创作自由的失落,反而由于有“艺术发展局”的资助,诗刊、诗集的出版显得更加丰富多元。在诗体建设方面,颂歌的勃兴和散文诗的崛起,是最值得重视的现象。“立足香港,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香港新诗,就这样以自由的独特风姿屹立在新世纪的两岸四地诗坛中。  相似文献   

2.
香港文学理论批评经过了1950年以前的萌芽期、50到70年代的过渡期,80年代以来逐步走向自觉。50年代以前,香港文学理论批评的主体性几乎淹没在大陆理论批评的大潮中,大陆性较强;50年代到70年代的香港文学理论批评,由于地理和政治上的边缘处境,关于大陆新文学的理论批评占主导,到70年代后期才逐步开始重视本土文学的批评和理论上的探索;80、90年代,文学理论批评的香港性已经基本成熟。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是香港历史发展的一个新时期,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使香港跨进了一个历史的新纪元。而这一年代,也是香港高等教育发生重要变革和大跨度前进的时期。  一、经济转型和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展香港的高等教育,长期以来一直奉守某种精英主义,一直至1987年,高等教育的入学率还只在5%左右。但进入90年代以来,香港高等教育的发展却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一反过去的精英主义而迅速跨入大众化阶段,以致90年代成为香港高等教育发展最迅速的一个时期。从高等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上来看,60年代,香港本科以上高等学校…  相似文献   

4.
香港成人教育的挑战香港廖炳祥前言90年代的香港正面临重大的转变和挑战。早从1980年开始,为九七主权回归及面对香港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此一事实.给社会各阶层带来不同的冲击。同时港人也要面对接踵而来的各项挑战。这些挑战若不是宏观性的重大事情,...  相似文献   

5.
“南来诗人”,不是一个流派的概念,通常是指从中国内地到香港的作家。这其中有南来后北返的,有南来后成了当地永久居民的,还有的是从东南亚到内地再到香港的。有的早先在内地成名,有的去港后才成名。这些作家中有左翼与右翼之分,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之别。这里不按“主义”也不按意识形态而以时间段先行论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作家。  相似文献   

6.
香港的社会工作始于上世纪40年代,经过大约80年的发展,香港的社会工作及其运行机制较为完善、系统,对于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具有积极作用,内地的社会工作也可以向其学习借鉴。本文从香港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香港社会工作与内地社会工作的相互关系,以及香港社会工作模式促进内地社会工作的发展等内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香港中小学德育因其特殊的环境背景而呈现出自身特点,德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经历了一个逐渐确立的过程。进入90年代后,香港学校德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德育教学内容涉及广泛的社会问题,教学取向奉行多元价值观,教学方式则百花齐放。本文介绍了香港中小学德育的背景、教学取向、课程模式、教学形式等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8.
香港的再就业培训特点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 8 0年代起 ,香港经济进入转型时期 ,主导产业逐步从制造业转向金融服务业和电子业。步入 90年代 ,信息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又成为香港经济舞台上的龙头。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 ,是数以万计的劳动者失去原有的饭碗 ,被迫失业。为适应这一形势的变化 ,香港从 1993年起实施再就业培训计划 ,到 1998年 9月止的五年多时间里 ,先后对 2 55,0 77人次进行了再就业培训 ,在港府的大力倡导、积极资助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热心参与下 ,培训制度不断完善 ,办学规模扩大 ,办学水平提高 ,逐步取代了补偿性教育的地位 ,成为香港成人教育的主要形式。香港主权回归…  相似文献   

9.
香港历经百余年的沧桑,虽乏天然资源,但已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工商业都会和金融中心,享有"东方之珠"的美誉.创造这个"奇迹"的因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发展教育、开发智力资源,应该是其关键因素之一.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香港经济的腾飞,香港的教育与经济发展紧密配合,形成了一个庞大、独特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0.
流动性大,是香港文坛一大特色。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有一小批来自澳门、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的诗人客居香港。其中韩牧语言流畅,文字洗炼,不用新潮的霓红灯装饰自己。原甸诗风明白晓畅,情感充沛真挚,比过去多了对香港这个千奇百态社会的剖析。余光中在香港十年,是他一生中最安定最舒畅的时期。这十年的文学生涯在他的创作道路上占有重要地位。钟玲是学者型诗人,有鲜明的女性意识。林幸谦对边陲化、漂泊离散、族群差异、文化乡愁和躯体与欲望关系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无论从地缘还是从文缘的角度来看,香港文学都是中国文学的一部分。可是,近一个世纪以来,对于香港文学的发展变化却没有很好地给予归纳和总结。因此本论文就这个问题进行研究,主要梳理了香港文学的发展变化过程,通过归纳和总结来大致了解和把握香港文学发展流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12.
随着女性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起步与发展,女性教育研究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从香港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入手,探讨香港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同时指出香港女性在获得长足发展时,也面临着传统观念和现实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李月华 《现代企业教育》2007,15(6X):129-130
随着女性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起步与发展,女性教育研究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从香港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入手,探讨香港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同时指出香港女性在获得长足发展时,也面临着传统观念和现实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战后香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在已成为世界重要的制造业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和旅游中心.本文仅从二战后香港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起飞原因以及90年代香港经济面临的挑战三方面来探讨香港经济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5.
从20世纪50年代联合国的禁运政策催生香港发展职业教育的需求以来,香港职业教育已经走过60多年的历程,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机制。特别是在对职业教育的财政保障方面,香港建立了高效的财政保障机制。文章在对香港的职业教育财政保障机制进行介绍的基础上,提出了香港职业教育财政保障对内地职业教育发展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6.
香港见闻     
因为儿子在香港定居,我得以多次赴港探亲。每次从香港回来,同事、朋友都好奇地问,香港和内地有什么不同?现在,我把在香港的见闻略加梳理,既能满足朋友的好奇,也顺便重温一下美好的回忆。  相似文献   

17.
于华 《华章》2012,(13)
香港电视是香港多元文化的一支亚文化类型,香港以其独特的历史地理背景而形成为中西方的交汇点,香港电视文化也相应成为中西方电视文化交汇点.本文勾勒了香港电视的概貌,并辅之以简明的点评.  相似文献   

18.
香港资讯科技教育的推进策略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香港资讯科技教育的发展脉络 回归的十多年,正是香港资讯科技教育从起步走向高速发展的十多年。为了使香港的年轻一代能与信息时代同步前进,1997年,香港新任特首董建华先生便提出,要在学校广泛应用资讯科技,以培养新时代的人才。  相似文献   

19.
香港现行刑法的基本框架,大致可归纳为:香港立法局制定的刑事法律;适用于香港的英国刑事法律;中国清朝的法律和习惯。未来香港刑法在废除或修订过程中,必须遵守《基本法》的原则。香港回归后的刑法走向应是:由复杂化向简单化方向发展;由分散化向法典化方向发展;由从属化向主体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说:“香港是一个华美的但是悲哀的城。”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描写的不仅仅是香港的灯红酒绿,男欢女爱;在张爱玲的眼中,香港在它的华美背后是悲哀,是无奈,是世态炎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