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实施新课程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证明:文本对话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方式,学生在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咬定文本不放松,立根原在对话中,这样,才能呈现阅读课的精彩。一、咬定文本不放松——紧扣训练点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语文教学的根。如果语文教学偏离了语言训练的根本,  相似文献   

2.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而提高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是阅读和写作.对于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作了全新的定位: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多重对话,对话成为语文阅读及阅读教学的本质性规定.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培养语言习惯、积累知识、运用语言的过程,“文本”和“对话”是不可忽视的两个关键词.  相似文献   

3.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阅读课堂上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以此提高小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小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呢?一、尊重个性化理解,深化语言对话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文本语言的个性化理解,并以此为教学切入点深化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例如,在教学《绝句》这一首古诗时,笔者是这样组织学生对"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进行品读的。课堂上,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从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角度明确地界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这充分地表明了“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阅读教学应该成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一种生命的对话,心灵的交流,是教师、学生、文本相互间产生的一种以学习语言为本体,以文本语言为中介而展开的在认知、情感、精神领域的多向交流。我们应该努力地促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入一种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小学生进行文本对话,文本对话是深入文本语言与文本情感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手段。但是,目前在很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小学生在课堂上开展的文本对话却存在"肤浅化"的现象,造成这一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于阅读教学只是采取单篇文本的"孤立化"教学。对比阅读是促进小学生深入文本对话的有效途径,所谓对比阅读就是指对同一篇文章中相近的语言或者不同文章的相同  相似文献   

6.
宗志芸 《考试周刊》2011,(75):61-62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随着《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的广泛实践,把阅读课堂看成是一种特殊的"对话场",把阅读教学看成是一种特殊的"对话活动",已逐渐成为语文教师们的教学共识。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交流是双向互动的。这里的“对话”所蕴涵的是一种教育理念,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要在轻松惬意的对话过程中完成阅读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阅读教学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教科书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指出了"对话"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这里所说的"对话"已不是一般语言意义上的对话,而是一种教学对话。语文教学中的"对话"是师生思想火花碰撞的最有效地手段,流动的、鲜活的、生机盎然的课堂,才是充满智慧的课堂。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对  相似文献   

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建立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促使学生全面理解和感受文本内容,从中得到启迪和熏陶,在内化中掌握语言。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和文本进行深度对话,为学生和文本搭建起对话的桥梁,这样才能促使学生高效阅读。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两次提到"对话":"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是历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所没有提到的。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里,把阅读教学定位为一种对话,无疑是对传统教学的突破,折射出素质教育的理念之光。这里的对话,已经不再是狭义的师生双方语言的交际,它是互动的一种外化,是一种全新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著名小学语文教育专家也曾说过:"小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是一个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通过文本对话,能够培养小学生的语感,提升语文素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自主对话式阅读教学是新课标指导下阅读教学追求的一种教学方式。基于此,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具体到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法宝,更是提高学生语文成绩和综合素养的灵丹妙药。本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探讨,旨在帮助广大同仁更好地发挥阅读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这样的思想指引下,语文课堂上的阅读教学,学生和教师围绕文本展开多层次的对话,已成了一种常态。然而,在大量的语文课堂上,这种对话式阅读教学往往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提高“对话”的质量,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关键的一步。文本是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一种凭借,是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素养的一个载体。既是一种凭借,教师就要在阅读教学中真正体现文体;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两次提到“对话”:“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何为“对话”?笔者认为,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指教师、学生、文本在平等地位上产生的一种以学习语言为本体,以文本言语为中介而展开的在认知、情感、精神领域的多向交流,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最终促使学生产生个性化的感悟,积淀语感,促进言语和精神的同构共生,提高全面语文素养的动态过程。然而现实教学中,老师们对“对话”的理解不够透彻,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不能不…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自主对话式阅读教学是新课标指导下阅读教学追求的一种教学方式。基于此,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随着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广泛使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变得更加精彩、更具魅力。笔者认为,多媒体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