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虎妞是老舍的名著《骆驼祥子》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是一个性格非常复杂的人物。关于虎妞这个形象,无论过去还是今天,都有许多不同评价。有的评论者认为虎妞是“被侮辱被损害者”,同书中人物祥子、小福子、小福子的母亲、小马、小马的祖父一样,“代表了被吃者的一面”;也有的评论者认为“虎妞始终是一个剥削者的形象”,“老舍始终是把她作为祥子的及劳动人民的对立面来写的”。作者对她“不仅没有同情”,而且“是在捉弄、揶(?)这个剥削阶级的‘不幸儿’”。这两种意见显然都是偏颇的。我们认为,虎妞是一个具  相似文献   

2.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用他那凝着血,滴着泪的生花妙笔写下的一曲旧中国现实主义的悲歌。那悠悠徐行的骆驼,那耿直诚朴,命运多蹇的祥子,都深深地嵌进读者的脑际,砰然地叩着人们的心扉。然而,书中做为配角出现的虎妞和小福子也同样感染着读者,使读者为之哭,为之笑,为之辗转反侧,为之幽叹悲怀。那黑塔似丑陋的虎妞与精灵般秀美的小福子,不仅有着外貌的悬殊之差,更有着各自内心、境遇的迥异。然而,就是这两个迥乎不同的人物,却都同样悲惨地走向了死神,得到了一个相同的结局——毁灭! 虎妞与小福子的悲剧,是老舍先生笔下的一幕血与泪的悲剧。然而,它更是旧中国黑暗的社会制度所导演的一幕社会悲剧,是对旧社会的一纸血淋淋、泪莹莹的诉状! 不同的人物——  相似文献   

3.
虎妞的悲剧     
虎妞是老舍在《骆驼祥子》中塑造的一位独特的女性形象,是具有悲剧精神的主体。比起小说中的祥子、小福子、老马爷俩这些悲剧形象来,虎妞属于另一类型,更具有独立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骆驼祥子》——一部脍炙人口的小说,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亦不愧为经典之作。影片中的主人公是祥子,而影片中还有两个更引人注目的人物——两个在祥子的生命中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女人:虎妞与小福子。原小说中的虎妞是丑陋不堪的,其性格与其说是泼辣,还不  相似文献   

5.
虎妞、夏太太和小福子三个女人在祥子悲剧的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同虎妞的结合,是对祥子身心两方面的摧残。夏太太则使祥子的生命几乎成了空壳,这是祥子灵魂自甘扭曲的阶段。祥子和小福子爱情的不幸结局成了祥子悲剧最直接的因素,对祥子悲剧的最终形成起了催化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老舍先生的名著《骆驼祥子》成功塑造了虎妞和祥子两个人物,给读者留下了鲜活的印象。尤其是虎妞被老舍先生刻画得栩栩如生、入木三分,她的出现完全颠覆了中国传统女性的形象,既没有娇美的容貌,也没有女性的温柔和  相似文献   

7.
祥子与虎妞的冲突是《骆驼祥子》最主要的悲剧冲突。祥子是一个“农民——车夫”的形象,他是农村经济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农民心理的代表者,而虎妞则是城市经济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市民心理的代表者。祥子与虎妞的悲剧性冲突是在现代社会两种文化碰撞的背景下农民心理与市民心理的悲剧性冲突。老舍通过祥子心理崩溃的历程,从道德角度对市民社会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市民社会引诱祥子堕入“地狱”,它对于祥子的“同化”,就是对农民祥子的绞杀。虎妞将社会的冲突引到家庭之中,她参与了对祥子的绞杀。祥子与虎妞的冲突本质上是善与善的冲突,但由于老舍的情感渗透,却表现为善与恶的冲突。老舍对城市文化与市民意识的批判,其理论支点是建立在对农村文化的欣赏与怀念的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8.
丁辉 《黑河学院学报》2024,(2):127-129+132
老舍的初衷自然是要把祥子写成一个“受害者”,从而暴露社会制度与社会环境的黑暗与不合理。但一个作家只要对生活与人性有诚实的观察,总能有意无意间表现出生活、人性本身的丰富性与复杂性。祥子走向失败与堕落的结局有制度与环境方面的原因,亦是他一系列选择的结果——而这些选择并不都是被强迫的,多数情况下,是祥子的自主选择。老舍对虎妞这个人物带有主观恶意,但虎妞这个人物事实上构成对男权文化的女性想象的反抗与挑战。虎妞完全不是男人想象中的女人,虎妞活在自己的想象当中;虎妞也不是男人欲望中的女人,虎妞活在自己的欲望之中。  相似文献   

9.
老舍先生的名著《骆驼祥子》成功塑造了虎妞和祥子两个人物,给读者留下了鲜活的印象。尤其是虎妞被老舍先生刻画得栩栩如生、入木三分,她的出现完全颠覆了中国传统女性的形象,既没有娇美的容貌,也没有女性的温柔和贤淑,因此自打“虎妞”问世以来,人们就把她当做了“泼妇”和“母夜叉”的代名词。众多的文学评论家总是把虎妞视为祥子悲剧的制造者,进行带有偏见的嘲讽和攻击。  相似文献   

10.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一部现实主义力作。作者着力于人性的探索,在个体人生悲剧中,深入到人类的心灵深处,揭示人性的圆与缺。作品设置了四个隐喻,以骆驼隐喻脆弱人生,以洋车隐喻生命追求,以虎妞隐喻性欲诱惑,以小福子隐喻责任与爱,形象地阐释了人性的常与变,揭示了下层社会小人物的命运,展示他们的追求、失意、挣扎和沉沦的过程,进而辨别人与兽的分界。  相似文献   

11.
虎妞是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是一个大胆泼辣、粗鲁庸俗、诡计多端的老姑娘。她以江湖性格和陷井婚姻,导致了祥子的灾难。虎妞是一个害人者,又是一个受害者。  相似文献   

12.
小福子是《骆驼祥子》人物长廊中真善美的主要承载者,也是作家笔下悲剧形象的典型代表。该文从三个方面分析这一人物形象。首先从文本出发论述小福子的典型性格,继而结合作家对北京城底层人民生活的透彻把握和创作过程中的主观抒情特征来谈小福子形象的成功塑造,最后从文化角度入手探寻造成小福子命运悲剧的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3.
虎妞是老舍《骆驼祥子》中的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在老舍的笔下,虎妞从外貌到心理都被丑化,但就是这样一个丑女却也有着她光辉的一面。虎妞的大胆、热烈、对祥子的真诚,独立自主地追求自己的爱情生活,这些颇具女性意识的性格让虎妞的形象更丰满更复杂,本文正是从虎妞对待爱情的角度来解读虎妞丰富而复杂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4.
虎妞和小福子是《骆驼祥子》中两位女性形象,作者把两位女性放在不同审美形态的强烈对比中:一个丑陋;一个俊俏;一个粗野、俗气;一个温柔;一个不惜手段成全自己;一个不惜牺牲自己为了别人。这样,从出身到性格,从外表到心灵,互相映照,互相衬托,在不同的审美形态的差异和比较中,每一个独特的性格都表现得鲜明、突出。作者采用对比方法刻画出这两个人物,既塑造了现代文学史中两位女性形象又突出了祥子的性格,同时也寄托了作家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现代文学作品,其中虎妞性格彪悍,与为人憨厚朴实的祥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两个性格迥异之人的爱情必然注定悲剧结局。在老舍笔下,虎妞的形象极为生动,老舍对其即有批判,文笔间也流露出对她的同情,正是由于二人所处的阶级不同,他们的生活才会有种种不幸。本文从虎妞的身份、性格入手展开分析,并对她与祥子之间的爱情进行了分析,进而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阶段现状。  相似文献   

16.
《骆驼祥子》这部小说以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骆驼祥子》成功地塑造了样子和虎妞这两个人物形象.虎妞在小说中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在老舍的笔下虎妞被刻画得栩栩如生,这个影响祥子一生的“泼妇”形象被勾勒得精工雕琢、入木三分.虎妞在特殊的环境及文化熏染下,成长为一个“虎”、“泼”、“辣”、“狠”的母夜叉,又加上外表的老、丑,她真正成了一个外观与内质相统一的女性艺术形象.就作者的写作背景以及虎妞的具体形象而言,虎妞身上表现出了很强的反封建精神.本文主要就女性视觉来谈谈我对虎妞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从老舍创造虎妞这一形象以来,读者和评论家对于虎妞的评价大都是负面的,虎妞俨然成了"母夜叉"的代名词。然而随着西方女权主义在我国广泛传播后,不断有评论家发现虎妞身上的闪光点。本文从在虎妞身上交织的个性与传统、强者与弱者、女性角色的纠结等方面出发对虎妞形象进行深度解读。  相似文献   

18.
老舍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的虎妞带有明显的男性特质,但在与祥子的相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表露出阴柔的女性特质。这种双性特征的背后实际隐含的是虎妞在认可自身女性性别的前提下自我主体意识的觉醒。然而,在男权社会中,男女两性之间的对立使得这种自我意识的觉醒带给虎妞的却是悲剧性的命运。  相似文献   

19.
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写的是北平一个巡警一生的坎坷经历。它虽不是老舍的代表作,却相当典型地体现了老舍风格成熟期的创作特色。老舍是写市民生活的高手,尤善于写底层市民的悲惨命运,通过充满人道主义感情的描写来表达他对不公平社会的批判。《月牙儿》中沦为暗娼的母女、《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小福子诸人,都是在病态社会中被扭曲、被毁灭的形象。本篇的主人  相似文献   

20.
<正>老舍的《骆驼祥子》是一部于1939年由人间书屋正式出版发行的长篇小说。该作品把叙事目光聚焦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以祥子为主人公,间杂以虎妞、小福子、刘四爷、孙侦探等次要人物,再现了那个动乱而艰辛年代中的一幕幕悲剧。“小人物”祥子经历着他的喜怒哀乐和人生五味,其中最鲜明的情节因素即他试图买车的“三起三落”,交织其间的是他的爱恨情仇。由作品叙事衍生出对人物命运的安排上看,老舍先生是一个伟大的叙事者,其塑造的祥子的遭遇不仅令人悲伤,更值得世人同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