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5 毫秒
1.
一文化之根的寻觅 关于文化寻根的问题,是一个已经兴盛了近半个世纪的世界性潮流,其现象纷繁复杂,寻根的目的也各不相同.在国外,主要表现有三:①在西方发达国家,主要是为了给现代人找到一个精神家园,以救治工业化社会给人们所带来的"拔根"状态;②在拉美国家,主要是对自己本民族文化的发掘,以创作能与欧美文学相媲美的民族文学;③在阿拉伯世界,则主要是复归原教旨主义,试图以古老的宗教文化对抗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现代文化的挤压.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与五四文学传统有着深刻的思想性关联。寻根作家对民族文化之根的寻找与审视是其渴望融入世界文学语境的功利性行为,也是相对自觉的主体意识的集体呈现。寻根文学对乡土题材的借用是出于自身寻找失落的文化形态的需要,而不是根本上承接现代文学的启蒙主题。其笔下的乡风民俗、异域情调是对传统文化形态沿袭与存在的证明,而不具体担当乡土书写中对封建性批判的传统责任。寻根者文化践行的目的集中在如何实现传统文化形态与80年代中国追求现代化、世界化双重语境的沟通与对话。  相似文献   

3.
寻根文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主要是对于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寻根文学是以文化寻根为初衷或者母题的一种文学形式,由此,其中包含有一种乡恋之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歌颂、传承与反思。本文主要对寻根文学中“家”母题的文化意蕴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4.
90年代是寻根文学的退潮期,但回族作家霍达写于1993年的《未穿的红嫁衣》,就具有对精神家园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追寻意识,这是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一大创新。以社会转型期和文学发展思潮为背景,利用互文性、意象等理论,通过展现作品中颇具神秘色彩的秦屿风情,分析文中多处呈现的历史文本,解读红色、黑色意象,来挖掘作品中作家的寻根意识,探究这一时期作家产生寻根意识之缘由。  相似文献   

5.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7(1):F0002-F0002
湖南科技学院汉语言文学与新闻传播系教授王田葵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外语部副教授何红斌合著的《舜文化传统与现代精神》近日由上海三联书店正式出版发行了。该书是我国第一部将舜文化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并考察其与中国文化关系的学术著作。作者从1992年至今,用了13年时间就舜文化研究方法、基本内涵殛现代性转换作了全面深入研究。它是一部学术新著,更像一部思考者的手记,充盈着对历史和现实的思索、辩难、质疑和关怀,被学术再认为“意义非常重大”。  相似文献   

6.
<舜文化传统与现代精神>一书,是提倡"中和之法"的书;是开创舜文化研究--中和之学研究--这一崭新领域的奠基性作品;他们所探索的"道",是一条"和而不同"的"中和之道";他们所追求的"美",是一种"上善若水"般的"中和之美".  相似文献   

7.
《哈利·波特》与后现代文化寻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哈利·波特》是后文学时代出现的一个文学奇迹。它的风靡世界表明反叛现代性的潜流已经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同 ,它的后现代文化寻根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让基督教的上帝退隐不见 ,让异教女神所代表的新生态自然观取代西方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 ;用麻瓜世界与魔幻世界的对立来批判现代性 ,针对理性的异化和资本主义生产生活方式所导致的人性痼疾———“过度增长癖”而开出一剂猛药 :用复归巫术幻想的万物有灵世界的方式来克服人对物欲的痴迷 ,来对抗市场魔鬼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严歌苓长篇小说《扶桑》寻根意识的三个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寻根大潮已过的九十年代中期,严歌苓的长篇小说<扶桑>以寻民族传统文化之根、移民的寻根情怀以及寻整个人类的精神心灵之根这寻根意识的三个向度,展示了更为丰满的寻根意识和寻根思想.寻根永远是人类文学和文化的母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关于"风骨",历代专家、学者众说纷纭,是一个很难诠释清楚的概念。立足《文心雕龙》之《风骨》篇,笔者认为刘勰的"风""骨"均指语言而说,情感说或内容说是后人敷衍的结果;"风"是语言的简洁精要,"骨"是语言的质朴刚健,"风骨"是二者整合后对语言的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10.
“寻根文学”是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礼赞与回归,同时也是一种超越。这一文学思潮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廓清了弥漫在中国的民族文化虚无主义思想。“寻根文学”代表作家们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或弘扬传统的、民族的文化意识,或批判那沉眠于文化土壤中似乎凝固着的民族伦理、封建陋习。他们都肯定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主张建设民族本位的现代文化。  相似文献   

11.
《租界文化语境下的中国近现代文学》[1]是李永东继《租界文化与30年代文学》之后出版的又一部从租界文化角度解读文学的著作。与前一部著作相比,该著的研究时段大为拓展,涉及"晚清""五四""孤岛"这三个时期。为了规避与前一部著作的重复,该著没有列专章研究"30年代文学",而是选取"30年代的女性电影"作为论述对象,以成全著作以时间为序的论述逻辑。  相似文献   

12.
"寻根热"之后,寻根文学继续发展,从批判传统到认可传统,再将视线转移至边缘视角审视传统文化。本文将以韩少功的《马桥词典》为例,从对文化的边缘文化描写中看"后寻根文学"作者对于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社会的反思与思考。  相似文献   

13.
总体上看,"寻根文学"的研究可以分为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两个方面,外部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寻根文学"兴起的社会文化背景研究,二是关于"寻根文学"与拉美、台湾、二十年代中国乡土文学的比较研究。"寻根文学"的内部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从道德伦理的角度研究"寻根文学";二是从"寻根文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来研究"寻根文学";三是"寻根文学"的物质层面研究即艺术性研究;四是"寻根文学"的文化保守主义研究;五是"寻根文学"的现代性研究。  相似文献   

14.
总体上看,“寻根文学”的研究可以分为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两个方面。外部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寻根文学”兴起的社会文化背景研究,二是关于“寻根文学”与拉美、台湾、二十年代中国乡土文学的比较研究。“寻根文学”的内部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从道德伦理的角度研究“寻根文学”:二是从“寻根文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来研究“寻根文学”;三是“寻根文学”的物质层面研究即艺术性研究;四是“寻根文学”的文化保守主义研究;五是“寻根文学”的现代性研究。  相似文献   

15.
舜文化是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文化的文化肇始和根源。舜文化有着无比丰富的内涵,深刻缜密的思想和经久不衰的人文魅力,向世界展示着中国远古文化的博大精深,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体现着中华民族精神的气象博大。舜帝首开家国一体、政治与治道合一‘以及社会道德教化之先河,舜帝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文化。  相似文献   

16.
周芳 《现代语文》2014,(7):31-33
这是省坛滕世群老师教学《诲人不倦》中的一个片断:师:"如切如磋"这个意思要苦读,像什么?像加工牛角玉石一样反复切磋,"之谓"这个结构译得很好,应该翻译成什么?"大概"是相对于哪个词,是"其",不是代词,而是表示猜测的语气词,相当于"大概"。"斯"是这,"之谓"呢,就要译成"说""就是说""说的就是",这个含有固定的翻译的格式。我们换一个内容译一下,"滕老师之谓也"怎么讲?生齐声:就是说的滕老师或说的就是滕老师。师:语文课代表之谓也。  相似文献   

17.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提出的"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奠定了三足鼎立的时代格局,也让后世无数白手起家的创业者得益颇多。班主任亦不妨借鉴古人智慧,把握"天时""地利"与"人和",使班级管理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天时":把握教育要求的时代性"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中,"天时"尤为重要。曹...  相似文献   

18.
走进岔河镇中学,你会感受到浓浓的儒家文化的气息,"仁义礼智信"在整个校园里已不仅仅是随处可"见",而是随处可"感"。楼道里悬挂的是老师们亲手烫的画,三层教学楼分别以"君子之楼""仁爱之楼""智慧之楼"为主题。《论语》这部儒家经典,穿越两千多年的时光,  相似文献   

19.
屈原在湘楚文化的土壤上以其充满传奇色彩的文学世界,开创了巫术与文学相结合且以浪漫主义为核心的巫诗传统;这一传统在韩少功的寻根小说中得到发展。韩少功的寻根小说通过魔幻世界的构造,歌舞氛围的渲染和巫楚文化的显现三方面横向拓展了巫诗传统的内涵,又在纵向上延续了屈原、沈从文的文学传统,再现了这一传统的发展轨迹,使得这一传统在中国文学长河中得以复苏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贾平凹在当代文坛中有重要地位,他的作品极富想象力,通俗中有真情,平淡中见悲悯,寄托深远,笔力丰富,以独特的视角准确而深刻地表现了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在三十年来的现代化进程中痛苦而悲壮的社会转型,"努力是要走出这人工的编排",力求反映真实的社会和人性,达到"大和谐大有序""大壮大美"的境界。贾平凹采用的超现实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用独特的创作视角观照人类文化、观照人性,扩大了叙事视野,同时也增加了文化的张力,为他的作品增加了无限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