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才儿童即超常儿童,据统计,每100个孩子中就有大约3个孩子智力超常。他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认知兴趣浓厚,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敏捷,善于概括,能独创性地解决问题;感知敏锐,观察力强,善于抓住观察对象的主要特点;注意力集中,善于分析数字或文字之间的关系,记忆力好;进取心强,自信心强,坚毅顽强……  相似文献   

2.
《父母必读》2009,(8):28-29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超常?如何引导超常儿童更好地发展?超常儿童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普通儿童通过培养能变为超常儿童吗?……一起看看专家的解答。  相似文献   

3.
促进超常儿童创造力发展是为国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创造性课堂环境对超常儿童创造力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是构建创造性课堂环境的关键因素,但目前教师构建创造性课堂环境的能力有待提升,且亟须具体可操作的指导策略。本研究基于已编制的《创造性课堂环境构建的指标体系》开展教师培训,为教师提供构建创造性课堂环境的具体指导。采用准实验研究法,验证构建创造性课堂环境对超常儿童创造力培养的有效性。以5名数学学科教师、42名普通班中的超常儿童及与之同班的147名普通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领域的发散性思维测试(Alternate Use Task,AUT)评估儿童创造力水平。研究结果表明:(1)经过专业培训,教师在创造性课堂环境构建的5个行为指标上得分均显著提升。(2)超常儿童在发散性思维3个指标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普通儿童。(3)与普通教学相比,实验教学能显著提升超常和普通儿童的创造力水平。这表明教师学习和应用《创造性课堂环境构建的指标体系》不仅能提升其创造性课堂环境构建能力,而且其构建的创造性课堂环境能同时促进超常和普通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认识神童每年高考之后,我们总能听说各种少年英才的事迹,例如今年13岁的孙云翔就读于湖南师大,15岁的宋问之就读于西安交大。还有不少孩子幼年早慧,几岁就能背诵唐诗上百首。媒体还报道过,钱学森3岁时就有非凡的记忆力,能背诵许多唐诗、宋词,还能用心算加减乘除。这些孩子是家长心中的神童,也常常被称为天才儿童超常儿童。他们成为世人热捧的对象,引发了无数家长对自家孩子的期望和遐想。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选取2-5岁超常儿童46名、普通儿童54名,通过实验考察了早期超常儿童的计数及其策略。结果显示:(1)超常儿童更早掌握“一一对应”的计数原则;(2)4岁前,超常儿童相对同龄普通儿童能掌握更大范围的基数;特别是3-4岁超常儿童,基本已经掌握了20以内的基数概念,显著优于同年龄普通儿童;(3)2-5岁超常儿童普遍具有比同年龄普通儿童更好的计数策略;(4)4-5岁超常儿童相对同龄普通儿童和3-4岁超常儿童,能够更有效地运用计数策略完成“随机性”计数任务。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超常儿童教育不断受到关注,他们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与人沟通技巧性强,同时精力和体力相对同龄孩子更加充沛,更加渴望提高自身知识和技能,因而超常儿童的学习需求与传统学习方式的矛盾日渐突出.本文基于调查研究,分析了超常儿童移动学习现状,提出通过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促进超常儿童的学习方式,以期为超常儿童教育提供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幼儿教育》2012,(35):26
时下,一些年轻家长在"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理念灌输下,把孩子早期教育摆在了空前重要的位置。"0~3岁是培养孩子的关键时期"这样的早教口号让许多年轻家长们怦然心动,各种"早教机构"、"亲子园"、"儿童潜能开发中心"等机构应运而生。不少含着安抚奶嘴,尚在牙牙学语甚至还兜着尿不湿的孩子,都成了早教中心的  相似文献   

8.
《世界教育信息》2007,(9):84-84
美国儿童智力发展专家戴维教授认为,让三四岁的孩子接受正规的课堂教育,学习各种知识是“绝对的错误之举。”他强调,尽管有一些儿童会发育超常,但绝大多数儿童在五六岁以前,大脑不足以发育到能学习阅读和计算的程度。在此之前贸然向孩子灌输这种技能,存在着扼杀儿童学习动力的危险。  相似文献   

9.
常艳春 《家教指南》2006,(12):11-14
近几年,有关“超常儿童”的教育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最近.还有许多读者朋友给本刊来信、来电咨询:什么样的孩子是“超常儿童”?如何通过教育手段把普通儿童变成“超常儿童”?如果“超常儿童”得不到相应的教育.还能否保持其超常的优势?……为了帮助广大家长朋友答疑解难、走出困惑,我们将大家咨询的问题进行了整理、归类,并特意请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展与教育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施建农教授为诸位指点迷津:  相似文献   

10.
家庭是孩子的天赋得以表现和发展的最初环境。父母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的孩子,因此,父母往往是超常孩子天赋最初的发现者。在北京陶然幼儿园(全国第一所招收超常儿童的幼儿园),发现孩子超常能力的往往都是父母自己。下面是根据国外超常婴幼儿研究,结合我国婴幼儿阶段超常儿童的表现特点编制成的行为核查表,供家长识别超常幼儿时参考。当然不可能要求孩子各条都具备,只要其中一部分特别突出,就有可能是超常幼儿。父母可对孩子进一步观察,并在适当时间通过正规的机构来鉴别,以确定自己的孩子是否真的超常。婴儿时期(1岁前)1郾坐立、翻身和走路…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媒体报道了一些机构和从业人员在治疗自闭症儿童时,对待其咬人行为,以"厌恶疗法"进行治疗,却是打手心、反咬,甚至让大孩子故意逗引、欺负小孩子,再反咬。对待撞墙行为,直接抱他撞。而对待恐高的孩子,则将之吊在树上……笔者认为,这种治疗自闭症儿童行为问题的方法很暴力。用暴力强制追求短期变化,将会影响孩子长远的发展,带来更大的不可逆转的心理创伤,埋下悲剧的种子。需要引起重视的是,与发生在浙江温岭的那起"虐童"事件不同,这种治疗方法打着心理治疗的幌  相似文献   

12.
郭宇宽 《成才之路》2009,(24):I0003-I0003
“流动超常儿童”实验班将面向北京地区招收9岁~10岁的流动超常儿童,免费提供小学至高中阶段的教育。尽管规模与解决农民工子弟的教育机会公平而言微不足道,但依然能点亮这些孩子心中的火种。宋庆龄基金会、中科院心理所以及芳草地国际学校将联合举办“流动超常儿童”实验班,面向北京地区招收9岁~10岁的流动超常儿童,免费提供小学至高中阶段的教育。长期关注农民工子弟教育的南都基金会参与项目运作,并由新公民之友协助招生。(6月20日《北京青年报》)  相似文献   

13.
超常儿童的教育不是培养出超常儿童,而是为超常儿童提供的教育。任何宣称可以将“每个儿童培养成天才”的方法,都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家庭教育的经验是不能复制的,因为你没有办法复制一个家庭和孩子之间所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刘玉娟 《中国德育》2012,(18):56-56
问:当前市场上的早教机构和产品很多,有的产品声称能让孩子“几个月就会做加减运算”“3岁能识千字”。一些培训机构始终强化这样一种观念:“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有这些,都让年轻的父母们很是焦虑。孩子真的需要这么多早期教育吗?  相似文献   

15.
《家教指南》2004,(7):33-33
性早熟的孩子频频出现,儿童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一项调查显示,八成儿童自我感觉不幸福。著名儿童保健专家秦锐教授称,家长在儿童保健和喂养方面的三大误区导致了现在“问题儿童”越来越多。第一个误区就是家长对儿童保健的认识简单化,很多家长以为儿童保健就是打打预防针、量量身高体重等,根本没有意识到通过孩子身高体重的变化来发现一些发育问题,这就导致性早熟、身材矮小、肥胖的儿童不断出现。第二个误区是家长不重视儿童的神经心理发育,导致有心理问题的儿童也越来越多。第三个误区就是喂养不科学。现在的城市儿童面临的已经不是…  相似文献   

16.
超常儿童研究的现状与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历届世界超常(天才)儿童会议资料的回顾和对第十一届世界超常(天才)会议论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1)在超常儿童研究领域,对超常儿童的教育和进行教学改革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重点;(2)对超常儿童的创造力和成就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3)一些新的领域将随着对超常儿童本质特征的探讨而越来越变得受人注意,如超常儿童神经心理学的研究,虽然提交的论文数量比例很小,但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兴趣;(4)我国的超常儿童研究,近二十年来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与国际水平相比,仍有相当的差距。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促进超常儿童的发展,现今国内很多地方开设了"少年班",笔者认为"少年班"的开设违背了教育公平。在教育公平的视角下,要使超常儿童得到更好的发展,普通学校可以借鉴"少年班"内部的一些办学模式,从而使超常儿童得到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选取10岁超常儿童共74名,其中城市超常儿童34名,流动超常儿童40名。采用问卷法,考察了两组超常儿童在自我概念和家庭教养方式上的差异,分析了家庭教养方式对超常儿童自我概念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1)城市和流动超常儿童在自我概念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城市超常儿童的非学业自我概念要显著高于流动超常儿童。(2)在家庭教养方式方面,城市超常儿童在情感温暖理解这一维度上的得分明显地高于流动超常儿童,而在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这四个维度上的得分均低于流动超常儿童。(3)家庭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过分保护和拒绝否认对超常儿童的自我概念总分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具体来说,家庭教养方式对学业自我概念和非学业自我概念的影响是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对超常儿童的学业自我概念有较好的预测作用,而成长环境和家庭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因素对超常儿童的非学业自我概念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去幼儿园做家长培训时,总会遇到家长问:"我的儿子怎么那么贪玩呀?他总是坐不住,一点也不爱学习."抑或是:"这间幼儿园让孩子花在玩上的时间太多了,教东西太少了,孩子上小学恐怕会跟不上的."那么,儿童该不该玩?玩对儿童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呢?  相似文献   

20.
在2012年"杰出人才的早期培养与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外的80余名专家和学者,就超常教育的必要性、如何鉴别超常儿童、如何实施超常教育、有关超常教育的政策等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