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高考英语全国卷Ⅰ的单项选择题在有限的题量中注重了英语知识的涵盖面,并且通过设置特定的语境,综合考查了考生语法、词汇和较简单表达方式的掌握情况,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综合测试的目标,很好地体现了"强调应用、注重交际"的命题原则,渗透了对考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考查。具体有以下四个特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考试》2004,(11):37-47
20014年语文(天津卷)着重考查了作为学科主干内容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的内容具有合理的覆盖面和较恰当的比例,能反映语文知识的内部联系和基础规律.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试卷更加注重了对考生语文综合能力和人文素质的考查,较充分地体现了以能力立意和提高人文素质为目的的命题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3.
一、总体评价2004年语文(天津卷)着重考查了作为学科主干内容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的内容具有合理的覆盖面和较恰当的比例,能反映语文知识的内部联系和基础规律,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试卷更加注重了对考生语文综合能力和人文素质的考查,较充分地体现了以能力立意和提高人文素质为目的的命题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4.
自2002年至今,吉林省中考语文试卷均涉及到了对联。这类试题体现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在构建比较开放的答题环境的同时,能使考生个性化地展示语文素养。试题大多出现在第一版块"积累与运用"部分,与古诗文的默写考查放在一起。也有结合在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中考查的个别情况。这些试题均是给定上联,要求考生对出下联。  相似文献   

5.
93年北京、湖北、贵州、湖南、云南、海南高考语文试题是带有导向性的。作者对这份试题的精到剖析,传递了十分重要的信息: ●试题难度低于全国统考题,这有利于减轻语文教师的心理压力,引导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基础知识题覆盖面较宽,并且注意到语言文字与实用的关系,这是为了引导中学生认认真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并要注意学用结合。●试题不从中学课本中选取材料,但又与课文联系密切,不脱离学生的实际水平,目的是为了考查考生掌握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真实面貌,引导语文教学从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入手。●试卷中现代文阅读第一段材料,主要考查考生接受信息的能力,即对内容、文字的理解能力。试卷中简答题题量和分数比往年有明显增加,目的在于考查考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现代文阅读第二段材料,主要考查考生的具体表达能力,即在不同的场合说不同的话,根据不同的目的作不同的说明。●作文题富有时代气息,切合考生的生活、思想实际。检验了考生的综合表达能力,提倡简朴的文风,对作文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  相似文献   

6.
《考试大纲》指出,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强调"以能力立意".具体来说,就是强调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侧重体现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检测考生将知识迁移到不同情境中去的能力,从而检测出考生个体理性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以及进一步学习的潜能.那么,高考试题究竟如何实现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本文试举一例,说明数学试题对"能力"考查的一个常见角度.  相似文献   

7.
景晓强 《新高考》2008,(12):17-18
【考点扫描】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的考查,实际上是对考生文言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考试大纲》明确要求考生能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文言文的特殊句式的翻译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有时候甚至关系到整句翻译是否正确,  相似文献   

8.
学科渗透题,是命题者利用其它学科的信息和知识串联成的知识网络题。设计此类题目,意在考查学生的语言理解、分析、判断、综合能力,从语文的角度考查考生对各学科知识内容和课外内容的掌握情况,从而促进学生放眼世界,关注民生、关注社会,体现了课文课程的价值取向。纵观近两年的中考语文试卷,体现这一精神的试题屡屡出现。  相似文献   

9.
依据中考化学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中考化学试题在注重对"双基"考查的同时,将会突出地体现新课改的思想理念:注重对考生科学探究、创新、实验等综合能力的考查;注重对化学知识和化学技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的考查;关注化学与社会发展的联系.那么,如何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搞好化学复习呢?下面笔者就谈谈中考化学复习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正>分析全国二卷近两年的高考生物试题可以看出:试卷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在关注学生的需求和体验的同时,继续保持注重考查能力、注重考查学科核心知识的特点;较好地体现了生物科学素养的考查,以生物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重要方法为考查重点,密切联系考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体现了"稳中求变"。因此,高三师生在复习过程中,特别是在最后30天的冲刺中,应做到:1.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形成知识网络  相似文献   

11.
《招生考试通讯》2011,(10):23-23
自主招生笔试着重考查哪几方面的能力? 笔试的主要目的是对考生高考预期成绩进行摸底,既要考查考生的刨新潜质和综合素质,还要参考高考命题范围,考查语文、数学、英语以及综合知识。  相似文献   

12.
<正>《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考试说明》明确规定: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应在使考生体现出应有的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现实复习教学中,很多政治教师只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忽略对学生能力和价值观的培养,导致学生掌握了知识,但却不知如何用,复习效果大打折扣。基于此,笔者试以《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为例,谈谈高三政治综合复习的"三部曲"。  相似文献   

13.
在政治高考试题中 ,非选择题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比较全面地考查和体现了考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应作为高考试题研究的重点。下面就近几年高考试题中非选择题的设问方式和趋势试作分析 ,希望能对政治高考备考复习有所帮助。一、非选择题的设问方式第一、“如何体现”型。这类题型考查的知识点多为政治常识的内容 ,一般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这类题型从其答案来看 ,可转化为“体现了什么观点”和“是如何体现的”两个问 ,即考查“是什么”和“为什么”。它首先考查的是考生对知识的再现能力 ,要求考生能再现这些观点 ;其次 ,考查考生…  相似文献   

14.
陆秀筠 《学语文》2003,(5):24-25
联系生活 ,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近年来 ,各省市中考语文试卷都加大了对语言运用题的考查 ,这是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体现。它所考查的是考生的语言积累和实际运用能力 ,代表着题型改革的方向 ,能很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解答这类语言实际运用题必须遵循以下三大法则 :一、简明“简明”就是简要、明白。说话、写文章都要努力做到既简要又明白。在高效率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 ,信息的传递尤其是要注意准确、扼要、清晰。简明 ,一句话 ,就…  相似文献   

15.
一、基本情况分析 黑龙江省2007年中考联合命题语文试题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贯彻了黑龙江省教育厅和省教育学院有关中考的文件精神,突出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展现了黑龙江的地域特色,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坚定立足语文知识素养,突出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注重由课内向课外的拓展,并且通过语文实践探究活动考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面对从"数学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数学核心素养时代",数学考试的重心也相应地出现了变化.数学核心素养的考查既是数学命题的总体目标,又是评价考生学习成果及公民素养的一个重要维度."以能力立意",就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从问题入手,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用统一的数学观点组织材料,侧重体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综合和灵活的应用,以此来检测考生将知识迁移到不同情境中去的能力,从而检测出考生个体理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进一步学习的潜能[1].本文  相似文献   

17.
面对从"数学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数学核心素养时代",数学考试的重心也相应地出现了变化.数学核心素养的考查既是数学命题的总体目标,又是评价考生学习成果及公民素养的一个重要维度."以能力立意",就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从问题入手,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用统一的数学观点组织材料,侧重体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综合和灵活的应用,以此来检测考生将知识迁移到不同情境中去的能力,从而检测出考生个体理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进一步学习的潜能[1].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应在使考生体现出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五思"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思考能力,助推高考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唐宗海 《学子》2014,(4):29-33
正近年来,语文综合性学习题作为衡量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载体,体现语文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考查学生解决问题和语文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是落实新课标的重要表现。中考中综合性学习占分比例从4分到16分不等。有的将其安排在"语文积累与运用"部分中考查,有的则单独设置"综合性学习"板块  相似文献   

20.
作为语文教学最重要的评价手段,中考命题必将考查内容定位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现代文阅读辨识与解说能力的考查,就是紧紧围绕考查考生的语文素养而设计,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