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老年教育》2008,(11):58-59
先天之本——肾的保养一、肾——先天之本,寿天之根。肾为生命之根,五脏六腑活动之本。中医讲的“肾”不仅包括肾脏,还涉及泌尿、生殖、内分泌、呼吸、免疫等系统。肾气即肾功能活动的能力,肾气虚即肾的功能活动减退。肾藏精,无论先天之精还是后天之精,都封藏于肾。人的脑髓、骨髓都来源于肾精。因此健脑、补骨都要补肾。  相似文献   

2.
在古代汉语中具有使动用法的动词,一般来说,多是不及物动词。例如: (1) 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史记·扁鹤仓公列传》(2) 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荀子·劝学》例(1)中的不及物动词“生”,后带宾语“死人”,即由普通用法转而为使动用法。“生死人”就是“使死人生”,意思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例(2)中的“天不能病”  相似文献   

3.
年龄称谓     
在平时的学习中,年龄称谓往往是理解文义的关键,尤其在古汉语中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现将年龄称谓整理如下,以飨读者。赤子:出生的婴儿。“子生赤色,故言赤子。”“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孟子·离娄下》)襁褓:本指包裹婴儿用的被子和带子,后来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则四方之民襁褓负其子而至也。”(《论语·子路》)周日卒:小孩出生一周岁。“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日卒耳。”(袁枚《祭妹文》)孩提:2~3岁的儿童。“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孟子·尽心上》)龆、齿龀:又称龆龀,指儿童换牙,借指7~8岁,也称童龄、童龀、毁齿、龀…  相似文献   

4.
柳长习 《宜春学院学报》2003,25(2):80-81,84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 ,骨质疏松正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 ,寻求有效、副作用小、价格低廉、服用方便的药物是治疗骨质疏松的重要课题 .本文整理近几年国内关于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的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资料 ,介绍如下 .1 骨质疏松中药治疗的实验研究1 1 补肾与治疗骨质疏松 中医认为“肾藏精 ,主骨生髓 ,其充在骨” ,提示肾虚与骨质关系十分密切 ,肾虚则出现髓虚和骨空 .“女子七七 ,任脉虚 ,太冲脉衰少 ,天癸竭 ,地道不通” .这些“天癸竭 ,地道不通”等症状酷似“雌激素缺乏或绝经” ,并与肾虚之“髓虚和骨空…  相似文献   

5.
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绿草可以养目,观书绛理可以养心,弹琴学字可以养指,逍遥杖履可以养足,静坐调息可以养筋骸。(明·陈益祥)琴医心,花医肝,香医脾,石医肾,泉医肺,剑医胆。(清·朱锡绶)少年人要心忙,忙则摄浮气;老年人要心闲,闲则乐余年。(明·陆绍珩)养生之道,莫久行、久立、久坐、久卧、久听,以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坐伤肉,久行伤筋也。(唐·孙思邈)  相似文献   

6.
祖国医学《金丹全书》中有这样的记载:“今人漱齿每以早晨,是倒置也,凡一日饮食之毒,积于齿缝,当于夜晚刷洗,则垢秽尽去,齿自不坏。故云晨漱不如夜漱,此善于养齿者。”我们每天晚上睡下  相似文献   

7.
物与理     
物也者,所以养性也,非所以性养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选自《吕氏春秋·本生》)饥马在厩,寂然无声,投刍①英旁,争心乃生。(选自《淮南子·说林训》)注释:①刍:喂牲畜吃的草。  相似文献   

8.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相似文献   

9.
李牧川 《福建教育》2022,(15):23-24
<正>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高质量教育发展要依靠高质量课堂的建设,高质量课堂的建设要回归课堂育人的基础性与本源性生命价值——课堂要“养”人、要“养”“生”、要养化人心性命,可谓之“养学”课堂。“养学”课堂者,是以融合现代性教学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养”“生”生命思维意蕴为文化底蕴,以调节个体生命与内外部环境有机互动以发挥课堂生态整体生命功能为背景,以兴发学生生命主体性与内生力为价值指向,以以“教”养“学”、“教”“学”互养为课堂境界的课堂思想及其指导下的课堂实践形态。  相似文献   

10.
杜仲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属杜仲科,仅1属1种。我国最早药书《神农本草经淝载,杜仲主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久服轻身耐老”。十六世纪,我国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巨著《本草纲目》对杜仲就有“盖肝主筋,肾生骨。肾充则骨强.肝充则筋健”,“味甘微辛,其气温平。甘温能补,微辛能润,故能入肝而补肾”的药理阐述。在2000多年前杜仲就被誉为“药中上品”。  相似文献   

11.
申雪 《老年教育》2009,(11):54-54
自然观 “天人合一。”人体要顺应自然规律,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苟疾不起,是谓得道。”根据四时不同,采用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以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方法,即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取得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  相似文献   

12.
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冬季气温较低,肾又喜温,肾虚之人容易呈现内分泌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低下,怕冷容易感冒,并可影响其它脏腑器官的生理机能。要想肾精充盛、肾气健旺,保健按摩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上年五月·本会年会·即提出“以军队职业教育为裁兵善后方法”一案·比者鉴於临城之变·益觉此事进行之不容或缓·除将此电照发外·并通告全国国民·请一致主张·同人深知国家惟一之急务·为裁兵·以全国现有之兵额·非倾国库三分二以上之(?)人·无以为养·故不裁兵·则财不可得而理·国命将与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节选了《史记·陈涉世家》中关于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原因、经过和起义军浩大声势的部分,教材对关键字词解释得非常细致,其注释之精到完全切合一个文言文程度普通的九年级学生的理解水平。但教材对于部分文化知识的补充介绍则略显单薄,这不但不利于中学生对我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之文化髓养的吸收,与中学语文教育之宗旨也略有出入。现以“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通戍渔阳”中的“闾左”与“通戍”为例略说一二。  相似文献   

15.
牙痛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中医学则认为,老年人发生牙痛的主要原因在于肾气衰弱、天癸枯竭、精气衰少、肾阴亏损、虑火浮动所致。然而肾主骨、生髓、通脑,牙齿又为肾之  相似文献   

16.
王船山生时尽孝的思想内涵非常丰富,但可以用“函三为一”的结构将其统括。在“函三为一”中,“三”即尊亲、弗辱、能养,“一”则是指尊亲、弗辱、能养三者统合于以“爱敬之心”为基本依据的孝亲这一行为。尊亲、弗辱、能养的基本结构涵摄了众多具体的孝道内容:“尊亲”要求虔敬地尊敬父母,而不是通过尊敬父母来抬高自己,具有不可违逆性、等差性和纯粹无私性;“弗辱”则是“不敢轻”,广涉“志道”“顺亲”“谏亲”“爱身”等;“能养”不仅涵括物质之“养”,还涵括精神之“养”,二者缺一不可,但在重要性上精神之“养”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17.
高一课本《师说》“君子不齿”中的“不齿”,注释为“不屑一提,意思是看不起.”此有补充说明的必要。“齿”,《辞海》释:“④并列.《左传·隐公十一年》:‘寡人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孔颖达疏:齿是年之别名,人以年齿相次列:以爵位相次列亦名为齿.”《辞海》释“不齿”:“②不能同列,不与同列.表示极端鄙视.《汉书·陈胜项籍传赞》引贾谊《过秦论》:‘陈涉之位,不齿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颜师古注‘齿,谓齐列如齿. ’《诗·鄘风·蝃(?)  相似文献   

18.
“奚官”之设,始于晋代,《晋书·职官志》:“少府,统材官校尉,中左右三尚方,中黄左右藏,左校,甄官,平准,奚官等令。”其职守,《旧唐书·职官志》曰:“奚官令掌奚隶工役,宫官品命。丞为之贰。凡宫人有疾病则供其医药;死亡则供其衣服,各视其品命。”然近代辞书、注家则有奚官即养马官之说,如《辞源》,周予同主编的《中国历史文选》注等,并以苏轼《韩干马十四匹诗》“老鬟奚官骑且顾,前身作马通马语”为证。细揣苏轼诗意,此“奚官”固然养马,但一定要认为即养马之官却是毫无根据的。解释为  相似文献   

19.
《鸿门宴》里有“生彘肩”句,对于句中“生”字的解释,历来说法不一。余行达释“生”为“全”字之误;梁溪苓则认为是半生不熟;蔡伯仁解“生”与“胜”同,可解为“又肥又香”;《实用古汉语大词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7月版)860页:“生的,与‘熟’相对。《史记·项羽本纪》:‘则与一生彘肩。’”(左右就给了他一只生的猪腿)高中语文教材《鸿门宴》一文将“生彘肩”释为“故意用生彘肩试樊哙”,  相似文献   

20.
把握知识点注重实践性王崇光英语新教材的语法知识很“精要”,面对如此精要的语法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对于其“精”者、“要”者尽量不要拉下,否则语法知识就会被骨中抽髓、干瘪消瘦;另一个方面更不能重操旧业,乱加补品,那些“营养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