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原生态民歌与学院派民歌本都是中国的两种民歌,都是中国的文化,按理说应该和谐发展.然而近年来,两种民歌似乎发生了一些"冲突".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也进行了一些民间采风,针对这两种民歌的特点及现状等做了初步的介绍.旨在让一些声乐初学者尤其是学习民族声乐的同学对中国的文化多一些了解,希望对他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原生态"是指一切在自然状态生存下来的东西.原生态民歌具有乡土性、集体性、口头性和风格自然淳朴、真挚性等特点.信天游歌词的特点之一是短小精炼、言简意赅,运用大量叠词.信天游与"诗经"一样久远,与"腰鼓"同歌同舞,与"秧歌"一起出现共生,是陕北人生命中的悲欢真情,最为粗砺地表达了生命的渴望.  相似文献   

3.
2004年,中央电视台成功举办的西部民歌大赛使许多人认识到了原生态民歌的魅力,而2006年CCTV青年歌手大赛上原生态唱法的出现使原生态音乐开始受到众人的瞩目,在中国出现了一场原生态音乐热潮。所谓原生态音乐,是指成长在我国相对偏远的农村汉  相似文献   

4.
"隆力奇杯"CCTV第十二届青年歌手大赛首次将"原生态唱法"和"组合唱法"搬上舞台,这些来自穷乡僻壤、山野沟壑的"原生态民歌"独具魅力、真挚浓烈,唱出了一个不染烟尘、不饰雕琢、水灵灵的民歌世界.本文有感于"原生态民歌"独有的魅力,用赞叹和审视的眼光看待这些"草根艺术".论述了在时下日益崇尚回归自然、重新认同本体文化传统的潮流中,重视"原生态"这一新动向,对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化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由于原生态民歌自身的原因与自然环境的恶化、人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展示机会的欠缺,原生态民歌的生存环境堪忧;对原生态民歌进行有效的保护,不仅是因为原生态民歌本身具有超凡的艺术表现力,还是我们进行民族传统教育的需要,更是我们进行专业民歌创作的源泉;保护原生态民歌,要加强自然环境的保护、为原生态民歌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加强原生态民歌的教育力度,采取措施开发原生态民歌,提高其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随着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推广和流行,原生态民歌成为全社会的热门话题.民歌由粗糙化向精致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失去其内在的动力,举步维艰了.原生态民歌纯粹质朴,是人们生活工作的寄托和情感的真实体现.它的失传意味着中国传统精髓的遗失.继承和发展优秀文化,传承与保护原生态民歌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堂教学,在洗尽了铅华后,应该回归本色,应该回归原生态。原生态,说法出自于原生态民歌。原生态民歌,就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原汁原味"的民间歌唱音乐形式。原生态唱法给人以朴实自然,毫无雕口做作之感。原生态课堂教学,顾名思义,就是要使我们的语文课堂"返璞归真",要使我们的教学重新走上朴实、扎实、实事求  相似文献   

8.
原生态民歌及其演唱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生态民歌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原汁原味”的民间歌唱形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生态民歌赖以生存的条件正在逐步消失。在信息社会的今天,依托媒体扩展生存空间是原生态民歌充分实现其艺术价值的最有效的通道。而原生态民歌从生活开始走向舞台,也将引起声乐界演唱方法的一系列融合和改革,同时,还将推动全社会审美水平的提高,对于认识原生态民歌的丰富文化内涵及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原生态"民歌与民族声乐是我国灿烂瑰丽的民族艺术殿堂里的两朵奇葩.它们源自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审美主体,却因一脉相承的文化形成了相似的审美评价标准.具有典型东方色彩审美观内涵.  相似文献   

10.
原生态民歌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由劳动人民集体创作,以口头方式传播的音乐艺术形式,近年来引起了社会上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原生态民歌的发展需要其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土壤.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原生态民歌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政府部门和电视等媒体以及音乐教育机构都应该在原生态民歌的传承及发展上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曾眉 《嘉应学院学报》2001,19(5):117-120
传统客家情歌 ,是客家山歌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质朴的感情 ,高超的语言艺术 ,在我国民歌中独树一帜。本文就客家情歌的语言美 ,从语言的形象性、抒情性及音乐美三方面进行了论述 ,并指出 ,客家情歌应该吸取中外民歌的精华 ,推陈出新 ,才能在传统基础上焕发青春  相似文献   

12.
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西洲曲》,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感情色彩,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纯熟的表现技巧,标志着南朝民歌在艺术发展上的最高成就,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具有永恒的极具魅力的美。  相似文献   

13.
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西洲曲》,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感情色彩,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纯熟的表现技巧,标志着南朝民歌在艺术发展上的最高成就,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具有永恒的极具魅力的美。  相似文献   

14.
节奏,是语言艺术的一种重要手段。由于绕口令属于民歌体的韵文,所以它具有一般韵文的色彩和格调,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绕口令的节奏美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音节的选择;二是句式的安排;三是辞格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汉代乐府民歌是汉代劳动人民社会实践和生活情感的真实记录,其中描写女性的民歌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汉代妇女的社会实践、情感世界和心路历程,表现了她们对人性美、爱情美、人格美、劳动美的强烈追求,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相似文献   

16.
楚辞产自楚地,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本文试图通过对楚地歌谣的特点的分析,来推测楚地歌谣衍化为楚辞的渊源。  相似文献   

17.
秋浦河位于安徽贵池,秋浦河流域及附近山区流传着大量的民歌,主要有"秧号子"、"山歌"和丰富的小调。小调之中,尤以《洗菜苔》《慢赶牛》《相思调》《打洋袜子》等最具特色。上世纪60年代,秋浦民歌唱到了中南海;2010年,秋浦民歌《池州牌坊九十九》成功进军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获得"银弦奖"。本文对秋浦民歌《洗菜苔》作了一些初步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洗菜苔》调子的基本格式;《洗菜苔》调的流传范围;《洗菜苔》的歌词变化;《洗菜苔》的人性美。  相似文献   

18.
西北民歌是中国民歌的脊梁,是中国民歌之魂。它浩如烟海,以自己别具地域特色的演唱风格,传承着西北人的生活习俗和民族精神,形成了壮阔而寂寥的地域美,也塑造了性格鲜明的高原文化。文章拟从旋律、节奏、调式、唱法等方面不同层次地剖析这一特定区域的民歌,对其独特的演唱特征作一番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国风”是中国上古民歌 ,《西茉纳集》是法国后期象征主义诗歌。通过解读和比较作品 ,表明它们在重章叠唱四个方面上的美是相通的。以此证明民间文学与个人创作、中国古诗与西方象征主义诗歌是可以对话的。  相似文献   

20.
《爱拼才会赢》是一首富有闽南地域文化特色的歌曲,广受社会各阶层的喜爱。留住民族民间传统诗歌之"风"、留住民族民间音调之神韵与创作特色、留住民族精神和民族民间的审美情趣、留住了人们心灵中的真善美是这首闽南语歌曲给音乐创作者最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