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抓报纸差错,是总编辑份内的事。把差错当成“事故”来看待为什么把差错当成事故来看待?这得从差错的普遍性、顽固性和破坏性说起。所谓普遍性,就是差错和所有的报纸都发生联系。笔者收集了上千份有差错的报纸,其中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所谓差错的顽固性,就是年年讲,年年有,常抓“不断”。破坏性差错,虽然不是每家报社都有,可一旦  相似文献   

2.
任何事物的发展和变化都是有内在规律可寻的。对于报纸编辑来说,发现差错,减少差错和消除差错也是有规律可循的。问题是我们要去掌握它、运用它,要对各种差错现象进行分析研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总结),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样才能认识它,进而自觉地运用它,把见报差错减少到最低的  相似文献   

3.
报纸的质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宣传质量和编校质量,前者是根本,后者是基础,党报的导向性、权威性、服务性,也主要是通过这两者来体现的。县市报近几年的发展,数量速度都很快,但质量效益却不高。集中反映在报纸上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差错不断,有的竟出现“更正”的“更正”之类错上加错的现象。屡屡发生的差错已影响到报业的发展,给我们办报人敲响了警钟。作为报人,对报纸差错是特别头疼  相似文献   

4.
美国《施里夫波特日报》从一九七八年开始,把所有报纸差错的更正都放在第一版。这个报纸的主编蒂诺说,原来除了第一版的差错外,其它版的差错都放在第二版。但是,由于公众非常关心报上的差错,我们必须采取有力  相似文献   

5.
任何事物的发展和变化都是有内在规律可寻的。对于报纸编辑来说,发现差错、减少差错和消除差错也是有规律可循的。问题是我们要去掌握它、运用它,要对各种差错现象进行分析研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总结),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样才能认识它,进而自觉地运用它,把见报差错减少到最低的程度。根据我自己多年的编辑工作实践和同志们的经验教训,在如何发现差错,消除差错方面,我理出了七条,它是否带有规律性,请太家指正。第一,对稿件中的数据一定要进行复核。不加以复核,势必铸成见报差错。人民日报1986年5月19日  相似文献   

6.
新闻工作的业务性很强。新闻工作者在业务上精,即有一定的业务素质,才能保证新闻宣传的质量。这就要求每个从事新闻工作的同志,都要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这是一种综合能力。我们不能永远维持在过得去和不出大的差错的状况,需要不断提高新闻质量。时代在前进,改革在不断地深入,人民群众对新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我  相似文献   

7.
当前,某些书刊中的差错相当严重,几乎到了“无错不成书”的地步。广大读者、作者和出版工作者都对此反应强烈。认真研究差错产生的原因和我们的对策,实已成为出版社的当务之急。一、系统差错与随机差错差错,究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为随机差错和系统差错两种。随机差错是一些偶然性的差错,如偶然写错的个别字,偶然的计算错误等,这是一种随机现象。随机差错不是当前某些出版物中差错增多的主要原因,而且在正常的出书情况下,也是不难消灭的。许多读者常把差错简单地归咎于校对的粗心大意,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例如,就错别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出版物种类数量每年都不断增加,出版物的编校质量问题也因出版周期的缩短而日益凸显。其中,地名差错是常见的一类,这类差错主要有书写错误、资料错误、年代错误、知识错误四个方面。这些错误隐蔽性强,需要编辑培养自己别样的职业敏感,多查考,严把关。  相似文献   

9.
学术期刊中的隐性差错及其解决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术期刊的编辑校对中,一个基本的工作就是消灭差错。然而,从总体上来看,差错的出现都可以概括为两种情况,即显性差错与隐性差错。显性差错是指在文字信息中直接出现的差错,由于它们能够在文  相似文献   

10.
图书目录差错浅析新疆大学出版社墨愚图书目录差错普遍存在,有些还比较严重,产生的原因较多,作者、编辑、校对都负有程度不同的责任。1作者定稿不认真,埋下目录差错祸根作者在修改书稿时,不断对各极标题进行推敲、润色、加工,甚至更改、增删,但有些人却往往不同...  相似文献   

11.
孟颖  米戎 《现代出版》2011,(1):47-49
图书中差错遗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去编校者的责任心、文化素质及经验不足之外,对差错的警觉性不高或是不能持续保持对差错的警觉性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编校者无法预知差错在何处、以何种形式出现,这就要求我们时刻保持警觉性.做到“夕惕若厉”。  相似文献   

12.
如同稻田里总有稗草一样,有文字就可能有差错,而消除差错是编校工作的本分。兵法上说得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因此我们必须研究差错。为此,笔者在过去讨论的基础上拟继续对以下12种差错类型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3.
校对的职责是消灭差错——特别是文字差错,保征原稿准确无误地见报。几乎可以说,每张排好的校样都有或多或少的差错。这许许多多差错的形成是否有一定的规律,如何才能有效地消灭差错呢?这是校对工作者经常探讨的问题。最近,广西日报校对组检查了1959—1961年的见报差错,作出了分类统计(见附表),初步探索了差错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前报纸文字差错较多,严重影响着报纸的质量,广大读者很有意见,各级报社都在采取措施,不断纠正这方面存在的问题.但笔者  相似文献   

15.
随着报纸行业的办公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现在,许多报社的采编业务都是在采编网络中完成的.这使传统的采编排校环节操作上简化了,报纸处理新闻信息量的水平和能力大为提高.出版的时效性进一步加强,出版的周期加快,信息容量增大,使人们一致看好电子技术在出报环节中的运用.然而在叫好的同时,无形中忽略了其操作上产生新的差错带来的负效应.事实上,许多报纸采用电脑系统后,报纸差错率一直居高不下.在众多因素里,不能不说与电脑的应用也有一定的联系.电脑的一些操作上的特点使得在其操作上和环节中都很容易产生差错.对这样一些具有新特点的差错的忽略,致使在报纸的版面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各种由此产生的差错,像“总理”错成“总经理”等这样的笑话不时地冒出来,读者愤然,编者愕然.  相似文献   

16.
在日常质量检查工作中,笔者时常发现待付印书稿中存在逻辑性差错,导致逻辑性差错的原因有词项混淆、判断失当、论证无理等。编辑应掌握一定的逻辑知识,在逻辑意识和逻辑思维中编辑,不断提高辨识逻辑性差错能力,以有效地避免逻辑性差错存在,并强化辨识逻辑性差错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
我们的编辑、记者都懂得新闻必须真实的道理。但是,从我们报社看,在编辑、记者中却从未杜绝稿件的失真现象,每年都有几次出现事实性差错。我分析原因,这主要是不了解获取第一手材料的重要性,不知道什么是第一手材料,也不明自如何去获取第一手材料。  相似文献   

18.
掌握稿件差错的规律检查和审阅稿件,发现和消除一二个差错,是不难的。难的是要掌握发生和消除差错的规律性的东西。任何事物的发展和变化都是有内在规律可循的。对于报纸编辑来说,发现差错、减少差错和消除差错也是有规律可循的。重要的是我们对各种差错现象要善于进行分析研究,分析其产生的背景(条件)和原因,研究其防治办法,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样才能认识它,进而自觉地掌握它、运用它,把见报差错减少到最低的程度。根据我的实践和同志们的经验教训,在如何发现差错、消除差错方面,我理出了12条带有规律性的东西。第一,从细细推敲字句中来发现毛病。以《要有良好的家教》为题的一篇来稿写道:“良好的家教,并非像《红楼梦》中贾政对宝玉大打出手便能‘望子成材’,也不是贾母那样对宝玉百般宠爱便可‘望子成龙’的。”我边看边推敲,便觉得奇了:贾宝玉是贾政的儿子,贾政用“望子成材”倒也可以,作为贾母的孙子,贾母怎能用“望子成龙”这个词呢?刊登出去,岂不成为世人的  相似文献   

19.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出版部门要坚持质量第一,尽最大努力,把最好的精神文化食粮供给人民。各类图书都要力求做到选题对路,内容充实,都要力求有尽可能高的思想性、科学性或艺术性,反对粗制滥造。”我觉得要贯彻这个要求,其中重要一条,就是要努力消灭出版物中的差错。最近社会上出版的书刊,发生差错的“频率”相当高,我们出版社也不例外。这不能不引起我们严重的注意。  相似文献   

20.
一九五八年下半年,我开始在工人日报做校对工作。不久,我们校对组先后出了两起重大的政治性差错,一是把一则国际消息中的“南越……”错成“越南……”;另一是把一个大字标题中的“叛国”错成“判国”。这两起重大差错使十多万份报纸不能发行,损失资金好几千元。差错出了以后,同志们非常紧张。我因初做校对工作,没有经验,心里更是紧张。由于紧张,脑子“运转”不灵,有时连很熟悉的字都怀疑它是否正确。紧张并不能防止差错,有时越紧张越出错,越害怕错误越多。这两次政治性差错发生后,我脑子里开始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校对工作能不能不出错?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