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珊珊的海     
街对面要盖大楼,运来好多沙,细细的,黄黄的,太阳一晒,有股咸腥味儿。太阳把沙晒干了,沙变得松松软软的。珊珊和豆豆拿着小铲,提着小桶,一边跑一边喊:“海滩到啦!海滩到啦!”豆豆在沙滩上挖了个小坑,栽上根草棍儿:“我栽了一棵小树苗。”“海滩上不长树,海水是咸的。”珊珊挖走了草棍儿。他们用小铲挖呀挖,挖到一片贝  相似文献   

2.
王龙芳 《江苏教育》2007,(18):45-46
课间,操场一角,几个学生撅着屁股趴在地上玩卡。瞧,一个学生伸出右手,并拢五指,用力向地面拍去。纸卡翻身了。“吔!”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远处,老师在悄悄走来,可他们浑然不知。  相似文献   

3.
朱士泉 《湖北教育》2004,(23):22-23
期中考试过后,我找班上的每个学生进行了一次谈话。在谈话结束以后,我还让每个学生从我手中抽走一张小纸卡。纸卡上分别写有“你有潜力,但更要用行动作保障”、“成功需要顽强的毅力和艰苦卓绝的奋斗”、“每个人都是一片彩虹,你是班上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相似文献   

4.
小时候,跟着教书的父亲读书,因为是独生子,所以父亲对我管得特别严,从不让我出去跟别的孩子玩。玩是孩子的天性,农村孩子春天捉蝴蝶,夏天“挖松鼠”,秋天放牛,冬天玩雪,一年四季,在自由欢快中度着童年。而我的这种欲望早被父亲的批评淹埋,只有守在巴掌大的空间中,看些小人书之类或等待“串门”的堂弟讲讲那些我不知道的、同伴们在金色童年中的趣事。一日堂弟来到我跟前并带了只可爱的小松鼠,滔滔不绝地向我讲起他们“挖松鼠”的过程,并且约我一同去挖。对于他精彩的讲述,我感到十分好奇,以至于哭着嚷着要父亲同意我去“挖松鼠”,但无论怎样,…  相似文献   

5.
一天,我正在上课,突然发现阿亮一直低着头好像在玩着什么,走近一看,两只蜗牛正静静地趴在他的手心里。我很生气,批评了他。他不服气地小声嘟囔:“他们都抓了小蜗牛了。”我一听,更生气了,索性停下课来,让所有抓了蜗牛的孩子站起来。为抓蜗牛的事,我曾和他们谈过,当时这些小不点儿一个劲儿点头。现在看来,他们早把我的话忘到脑后了。正想着如何来整治一下他们,突然被桌上的蜗牛吸引了……“有了!”我马上宣布“处罚”决定:“每个玩小蜗牛的同学每天上交一篇蜗牛观察日记!”那几个孩子傻眼了。出乎我意料的是他们的日记竟一天比一天精彩!一开…  相似文献   

6.
沙池内外     
玩沙是孩子们百玩不厌的游戏,他们有的像厨师,用模具扣制着各色点心;有的像建筑师,挖掘着隧道;还有的像战士,在用小铲挖着战壕……我在沙池外巡视着,生怕这个乱撒沙,那个抢东西.忽然一声尖叫:"小华抢了我的铲子,老师!"还没有等我开口,又噘着嘴跑来一个:"老师,军军把我挖的洞踩坏了."我连忙启发这个,安抚那个,可告状的越来越多.经过反思,我醒悟到,站在沙池外面的我,是在按成人的想法,以教育者的身分去指导儿童,让他们的活动符合我的规矩和要求,是因为我的"警察"角色造成了孩子的依赖性,使他们不会自己努力去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7.
课间,与学生一起游戏,我发现他们身上藏有许多扑克牌大小的人物卡片:三国英雄、梁山好汉、影视明星、体坛冠军……他们兴致勃勃地传阅争论、比较欣赏,有的还在激烈地“讨价还价”,进行“交易”。我灵感顿发,这不是指导学生习作的好素材吗?于是我先在作文课上组织学生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谈纸卡,论英雄”讨论会,然后布置写了一篇关于纸卡的作文。有数篇作文写得颇有“滋味”。如:  相似文献   

8.
阳光有香     
那是一个周四的晚上,我因处理学生处的紧急事情,晚了一会儿到教室。一进教室,我发现班上有三个同学在玩扑克。“马上就要中考了,还这么嚣张地在教室里玩,简直太令人失望!”顿时,火气一涌而来,我把他们叫到讲台上狠狠地批评了一顿。而他们强词夺理说是放松,叛逆的眼睛狠狠地把我盯住。我只好让他们回去请家长。  相似文献   

9.
我班学生都是十三四岁的小娃娃。他们没有尝过旧社会的苦,所以体会不出新社会的甜。因此,他们对于勤俭度日是不习惯的;对当前农村生活问题有着一些错误的看法。一位姓魏的同学在校内搞劳动时把地挖浅了,有同学要她挖深点,她却说:“我没有你吃得好,我挖不深。”他们真的吃得“坏”吗?不是的。据我们了解百分之百的学生每餐都是够吃的,只是吃的不全是细粮而已。那吗学生为什么有这些错误看法呢?  相似文献   

10.
小角落     
活动室里摆放着钢琴、电视柜、玩具柜等东西,自由活动时有些孩子总喜欢挤在那些角落里,嘻嘻哈哈的。起初我并不在意,渐渐地我发现孩子们把椅子、玩具都拿到那里去了。不到1平方米的小角落挤了四五个人,我怕有安全隐患,就叫他们不要在那里玩。但没过两天,孩子们又挤到那些角落去了。我想探个究竟,就走近其中一个角落,孩子们以为我要批评他们,赶忙“逃”了出来。我说:“你们为什么喜欢在这小角落里,这里有什么好玩的呀?”他们笑着告诉我:“这是我们的家。”我又到另一个小角落,问涵涵:“你们在干吗?”她先是一怔,然后兴奋地说:“这是我们的家…  相似文献   

11.
《捞铁牛》这课我正教得起劲,突然一学生提出了课文有错。虽然这课我教了好几遍,我不相信课本有错,但我不想错过任何一个学生质疑的机会:“课文哪里错啦!”“课文说捞第一只铁牛时,把大船上的泥沙铲到黄河里,但课本插图上画的是大船后面跟着好几只小船,这样捞铁牛时可以连续使用。”细看一下插图,我暗暗责怪自己粗心,课文的插图确实与以前的插图不一样了,大船后面加了好多只装满泥沙的小船,从图上看,那些小船紧随其后,像是大船上的泥沙铲到小船上,可能是编者们的疏忽吧,插图变了,文章的内容却没变。“那些小船是往船上运沙子的,不一定是从船上铲下来的。”我还没说话,有的学生就抢着说,可能他们也不肯相信课文会出现错误。“对,往河里铲沙快,如果往小船上铲沙,那不是浪费时间吗?怀丙和尚不会那么笨吧。”“不对,应该把泥沙铲到小船上,这样捞其他的铁牛时就不用再去铲沙装沙啦,而且又不增加黄河水里的泥沙,保护了黄河,怀丙是工程家,应该想到这些。”大家各抒己见,我心一动,借机让学生展开了“泥沙如何处理”的讨论,没想到争论简直达到了白热化程度:有不少学生搬出了他们课外收集到的资料。经过一番争论,最后我采取了大家的意见:用小船装载泥沙,再铲到大船上,然后再...  相似文献   

12.
一个学生喜欢玩木头小手枪,老师认为他不务正业,当众批评了他。并没收了他的小手枪。可是,没过几天,这个学生又照样玩起了木头小手枪,老师又训斥他,他当面给老师难堪:“你不让我玩,我偏要玩。”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逆反心  相似文献   

13.
偏心的妈妈     
在妈妈的眼里,弟弟应该受到万般宠爱,而我这个女儿不过是个丑小鸭。有一次,我在家里写作业,弟弟带了一帮男生到家里玩,玩就玩吧,还打起架来了。妈妈听见厮打的声音,就赶紧去劝架。劝完架,他们又开心地玩了起来。他们开心了,妈妈却批评了我一顿:“他们打架你为什么不去劝,要是把你弟弟打坏了怎么办?”说完,妈妈气呼呼地走了。  相似文献   

14.
我常常想起学生时代受到的劳动教育小学时,劳动教育主要是打扫教室,在学农基地摘茶叶、收黄豆,还有参加生产队的集体劳动,如扯秧苗、插田、拾稻穗等。到了中学,除了这些之外,印象特别深的是挖操场,那时,学校面积要扩大,便向山上“进军”我们用锄头挖,用肩膀挑,虽然手磨出了血泡,肩膀也落了一层皮,但热火朝天的场面一直留在心中。  相似文献   

15.
我班有两个学生,一个是“独生子”,一个是“满崽子”,学习成绩在班上数一数二。但是,他们不爱劳动,甚至鄙视劳动。一次扫操坪,他们就是不去,一个抱着书本说:“我将来是当科学家的,做那种率别耽误了时间。”一个对学习成绩不够好的劳动委员说:“农村学生靠动手,城里学生靠动脑,一到考试见场合,我的分数高又高。”这两个孩子是我喜爱的学生,但如此下去,纵然将来成为科学家,又能很好地为人民服务吗?因此,不能姑息他们的这个缺点。  相似文献   

16.
期中考试过后,我找班上的每个学生进行了一次谈话。在谈话结束以后,我还让每个学生从我手中抽走一张小纸卡。纸卡上分别写有"你有潜力,但更要用行动作保障"、"成功需要顽强的毅力和艰苦卓绝的奋斗"、"每个人都是一片彩虹,你是班上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一个人可以失去财富,但不能够没有知识"等诸如此类的  相似文献   

17.
再玩一分钟     
下午活动时,我带孩子们去玩沙。孩子们一路欢呼着进了沙坑,一个个低着头起劲地玩着。我也同他们一起高兴地挖着,说着。我们垒了一个城堡,孩子们围着城堡不停地拉着我转,还不时用他们稚嫩的小手去摸摸拍拍,幸福洋溢在孩子们的脸上。不知不觉,吃饭的时间快到了。我对孩子们说:“请小朋友把玩具收起来,我们该回教室了。”我连喊三声,可是没有一个孩子理我,都在继续完成自己的作品。我又喊了他们一声,突然,不知谁大声嚷着“不,我不回教室!”我循声望去,原来是王海牛。只见他一脸严肃,“倔强”两字“写”在他的脸上。我不由被他…  相似文献   

18.
无论我干什么,四岁的女儿都要来凑热闹,搅得我于不了活。一次,我狠狠地训斥了她,没想到她哭得很伤心,弄得我也心神不安,只好放下手里的活去哄她。后来我想,孩子想参加劳动是一件好事,应该适当地引导,满足她的劳动愿望。春天,我在自家小园子里种土豆。我用铁锹挖坑,女儿抓住铁锹把也要和我一起挖,就这样两人握着锹把一起挖真是别扭极了。我对女儿说:“敏敏,你看两个人挖坑太慢,你自己挖吧,我往坑里种土豆。”她高兴地说:“行。”她挖得很起劲,但毕竟人小,铁锹重,她  相似文献   

19.
“娃娃家”的活动场地从室内搬到了室外 ,吸引了大量的幼儿。齐齐爱动脑筋但年龄偏小 ,他非常想加入“娃娃家”游戏 ,我对他进行了近一个星期的观察。第一天 ,齐齐哭着对我说 :“他们不让我玩 ,我好好地对他们说 ,他们还是不让我玩。”齐齐无奈 ,只好选择别的游戏。第二天 ,齐齐玩到了“娃娃家”游戏 ,他对我说 :“真好玩 ,明天我还要玩。”第三天 ,齐齐不肯出去玩。他说 :“他们不让我到‘娃娃家’。”我问 :“你能不能想想办法呢 ?”过了一会儿 ,我看见齐齐高兴地在“娃娃家”玩着 ,他一看到我就得意地说 :“我送了他们家一个水池 (用纸盒…  相似文献   

20.
方燕 《班主任》2010,(1):23-23
一天,刘文博和李子恒带着满脸的指甲印和被泪水弄花了的小脏脸又被同学们“簇拥”到了我的面前。这两个小冤家,经常因为一点小事闹得脸红脖子粗,不止一次使对方伤痕累累。每次我对他们批评教育之后,没过多久又会冲突再起。如何教育学生从根本上化解同学之间的“小疙瘩”呢?我决定分三步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