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建文已记不清有多少次走上领奖台了。每一次面对如潮的掌声,接过鲜红的证书,戴上闪亮的奖章,他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些把他推上第一线,将他托上成功之路的人们。泪花中,那一条并不平坦的从教之路,依稀浮现在眼前……刚到学校时,余建文曾为自己的前程勾画过绚丽的蓝图:教一门主课,干一番事业。可当得知他教的连“小三门”(音体美)都排不上的自然课时,他低下了头,失望和矛盾一齐涌上心头。老校长袁浩的一句话打开了他的心扉:“一个人有无出息,不在于‘位’,而在于‘为’。”是啊,既然选择了教师的职业,每门学科都是青年人成才的岗位,我应把…  相似文献   

2.
余走兔     
1余走兔本来不叫余走兔。本来嘛,有哪个大人会给自己家小孩起名叫余走兔呢?他刚转来我们班的时候,金老师让他作个自我介绍。他一转身,拿起粉笔,刷刷刷,在黑板上写上"徐超逸"3个大字,让我们十分佩服。我们佩服他,不是因为他的粉笔字刚劲雄健、龙飞  相似文献   

3.
余走兔     
1 余走兔本来不叫余走兔. 本来嘛,有哪个大人会给自己家小孩起名叫余走兔呢? 他刚转来我们班的时候,金老师让他作个自我介绍.他一转身,拿起粉笔,刷刷刷,在黑板上写上"徐超逸"3个大字,让我们十分佩服. 我们佩服他,不是因为他的粉笔字刚劲雄健、龙飞凤舞,而是他的字实实在在不怎么样,不仅不怎么样,甚至还结构松散、东倒西歪,而他竟然还有勇气刷刷刷地写在黑板上. 不出一个礼拜,徐超逸就"原形毕露",不是漏抄作业题,就是本子上忘写名字,数字9和0常常分不清楚,还会把钢笔水弄到作业本上. 我只好不停地提醒他:"徐超逸,别忘记抄作业题.""徐超逸,做题目的时候要看看清楚,不要写错数字."…… 徐超逸说:"我觉得你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 "什么成语?" "老当益壮."  相似文献   

4.
教余琐记     
谭国锋 《师道》2002,(8):41
勿以善小而不为 小韦是我曾经教过的学生,现在上六年级了。他以前除了上课前堂上的师生问好之外,平时是不叫“老师好”的,但现在,他常这样叫  相似文献   

5.
学在三余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董遇与其兄靠采野菜贩卖勉为生计,这种情况下他还时常读书。他的哥哥看他读书便嘲笑他,但他始终坚持。  相似文献   

6.
明成祖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了他侄儿建文帝的江山,建文帝生死不明。许多资料则证明,建文帝当时还活着,为了寻找建文帝和防范建文帝东山再起,朱棣不惜劳师动众兴建武当山。建文帝疑案成为朱棣兴建武当的一个重要历史动因。  相似文献   

7.
建文皇帝朱允炆的下落,在我国历史上一直是个“谜”。武装政变获胜的明成祖朱棣,攻陷南京进入皇宫之后,曾“遣中使出帝、后尸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明史·恭闵帝纪》)。但不久,“有言建文帝为僧遁去,溥洽知状,或言匿溥洽所”(《明史·姚广孝传》)之类的说法传开来了。于是,朱棣不但另找借口,逮捕了溥洽和尚,而且“疑惠帝亡海外”,特派太监郑和率领船队出洋,一来“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兼且“踪迹”建文  相似文献   

8.
宿城一中特级教师余宗信同志,1958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上海师大数学系。他在数学教学这块园地上已耕耘了33个春秋,倾注了全部心血,作出无私的奉献。他的辛勤汗水,任劳任怨地工作,换取了累累硕果,桃李芬芳,得到社会一致好评,他深  相似文献   

9.
說“三余”     
三国时代魏国大司农苳遇,为人质朴寡言,特别喜欢学习。他小时候碰上了兵荒马乱,只得和哥哥一起寄人篱下,每天挑水打担,下田上山,或者跑点小买卖,自食其力,勉强糊口。但不管干啥,他怀里总是揣着书本,有空就读。哥哥笑话他书呆子气,而他不改其志。经过几十年如一日的刻苦学习,苳遇终于成了名重一时的学者。他研究先秦诸子学说,造诣很深,善治《老子》,曾为之作训注;  相似文献   

10.
董光芹,小学高级教师,中共党员,1986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学校,1998年就读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管理本科。2001年3月被任命为教学校长,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大幅度提高。教学百花奖一等奖的获奖教师由过去的1名上升至  相似文献   

11.
建文潜滇考     
建文潜滇,正史未载,而稗官野史、志乘传说,纷纭眯目,致使真伪难辨。今幸得李浩等人所著述,记载确凿,合情合理,有如拨雾见天,遂引以为证。  相似文献   

12.
章建文教授     
《池州师专学报》2011,(4):F0002-F0002
章建文,男,汉族,1967年2月生,安徽贵池人。1991年7至2002年8月,供职于安徽省经贸学校;2002年8月,由于学校合并,开始供职于池州师专(2007年升格为学院)中文系。现为池州学院中文系教授,任中文系秘书教研室主任,兼任池州学院皖南民俗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池州学院学报》责任编辑。  相似文献   

13.
学校简介哈尔滨市建文小学坐落在南岗区西部,学校环境幽雅,始建于1982年,是一所省级标准化学校。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为了教师的发展"的办学理念,把学校办成了充满活力和成长的学习场所,努  相似文献   

14.
今年五十二岁的余璋老师,是岳阳县月田区中学高中语文教师。余老师教了十多年高中语文,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他手中却只有一张初中毕业文凭。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余老师深感教师经常不断地丰富和充实自己头脑的重要。于是,他暗下决心,要积累一笔知识财富。从一九七八年开始,余老师每年拿出一百五十  相似文献   

15.
有一个少年,从9岁起就疯狂爱上植物,从此沉浸在萋萋芳草、缤纷花朵之中。他喜欢静静地观看它们,探究它们,痴迷到无可救药。心情不好的时候,看着自己的花花草草就可以满心欢喜。长大一些,他想做一个"植物猎入",于是利用寒暑假时间到处探寻奇花异草,多次发现物种新纪录。因探究城市化对北京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他被专家赞为"一个严肃的课题,一个严肃的小科学家"。后来,他专注于画植物插图,安静而孤独。他就是一个喜欢植物的人,不论木本的、草本的,还是开花的、不开花的。他的世界里只有这些词语:花朵、叶子、草木、花园、发芽、绽放、馨香、盆栽、手绘、自然、淡雅、清新……他是18岁少年,是北京市第十五中学高三学生,他是"少年植物痴"余天一。  相似文献   

16.
高建文先生许身教育之时,便立下了这样的志向:“当教师要当有水平的教师,当校长要当有作为的校长,办学校要办有特色的学校。”这是谋事业的大志向,是掷地有声的人生追求。1996年,当他从一生挚爱、痴迷的教育岗位上退下来的时候,可以说,他一生追求、笃行的三大志向,全都圆满地实现了。他的三十六年教育生涯,画上了精彩、圆满的句号。当我们回溯到建国初期,并梳理他从教经历的时候,就会深刻地感到:先生今日的生命辉煌,是他一生执着著求、辛勤奋斗的必然结果,是那样合理、自然、顺理成章。1951年,在清水河县一完小,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的高建文…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大量的史籍、史料足以建构"建文史学"的命题.所谓建文史学,就是明清以来人们对建文历史的认识、记载与撰述的综合活动,包括建文书法、建文史观、建文历史建构、建文史籍的编撰等几个方面.建文史学的发展和明清历史的脉动息息相关,在不同阶段,建文书法及建文史观均有变化,而建文史则更是一个逐渐建构的过程.认真研究建文史学的发展历程,既是进一步深入开展建文史研究的需要,也可以使我们从一个侧面更加深刻地把握明清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8.
夏日的午后,我坐在篮球场附近的台阶上翻着语法书,偶尔抬眼望向场中那个奔跑跳跃着的蓝色身影。我有点奇怪,篮球场明明有那么多的男生,可为什么我每次抬眼看见的都是他呢?  相似文献   

19.
一个新建的文本文档,里面是空的,等着有人把文字填进去,越填越满。  相似文献   

20.
自1990年从一所中专学校副校长岗位上调入国家教委职业教育司,余祖光的工作一直以管理者、研究者的双重身份展开。调任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后,他与所内同志积极开展职教科研,向教育部等同家行政机构提供政策咨询,推广国内外职业教育改革经验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