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科学中国人》2007,(7):110
我国第一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系统卫星定位导航接收机核心芯片——SR8824芯片日前通过测试验收.同时.基于该芯片研制的多系统卫星定位导航接收机已经开始批量生产。这标志着我国多系统卫星定位导航接收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掌握了具有战略意义的核心技术。据有关科研人员介绍.相对于单系统的GPS接收技术.多系统接收机有着显而易见的优势,可更广泛地应用于海、陆、空交通运输,有线与无线通信,以及地质勘探、资源调查、环境保护、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的救援、医疗急救、海上搜救、水坝桥梁等大型建筑工程、大地测绘等各项领域。  相似文献   

2.
2001年8月18日,在北京,专门从事小卫星系统研发、系统设计、系统集成以及在轨支持服务的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东方红公司”)璀璨出世。随后,我国第一颗海洋卫星、第一组空间环境探测卫星、第一个小型光学遥感卫星星座、第一颗公益微小卫星、第一颗立体测绘卫星在这个充满生命力、富有创造力的集体中孕育.在一位位敢吃苦、甘奉献的东方红人手里诞生。十余年来,东方红公司先后研制发射了41颗小卫星,目前在轨卫星数量达到36颗.约占我国在轨卫星总数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3.
国内动态     
《发明与创新》2007,(7):21-22
全球首部光能手机在中国问世;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预计2009年升空;我国成功克隆世界著名医用小型猪;多系统卫星定位导航接收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用激光扫描可鉴别药品真伪  相似文献   

4.
《科学中国人》2004,(9):64-64,F003
“探测二号”卫星发射成功 “双星”姐妹太空相聚北京论坛开幕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我国成体干细胞研究获重大进展“探测二号”卫星发射成功 “双星”姐妹太空相聚中国科学院和波兰科学院签署科学合作计划我国已正式启动全球气候变化第四次科学评估中国首座北极站——黄河站建成北京时间7月25日15时5分18秒,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改进型火箭成功将“探测二号”卫星送入太空。标志着我国实施的“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取得圆满成功,与欧洲空间局“磁层探测计划”的联合布网,使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对地球空间六点立体探…  相似文献   

5.
《发明与革新》2014,(2):48-48
去年底,我国首颗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一“高分一号”卫星正式投入使用。“高分一号”卫星是我国首颗寿命大于5年的低轨遥感卫星,也是国家重大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中的首星,它的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数据国产化迈出了决定意义的一步。它将在国土资源调查与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6.
《科学中国》2006,(9):13-13
在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于明年发射之后。我国还将发射3颗“夸父”卫星“逐日”。近期。在第36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各国航天局圆桌会议上。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讲解了我国未来5年的航天计划。其中包括:未来5年我国将为发射“夸父”日地空间探测卫星进行前期准备。孙来燕说,目前正在对“夸父计划”进行可行性研究,未来5年,将完成发射的前期准备工作。据悉,“夸父计划——空间风暴、极光和空间天气探测计划”是由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涂传诒院士等人提出的。  相似文献   

7.
胡敬 《科学中国人》2011,(20):66-66
卫星导航是一种采用人造卫星对地面、海洋、空中和空间用户进行定位导航和授时的技术,当前已经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逐步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推动卫星导航科技进步和应用的过程中,涌现了一批中青年骨干专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杨东凯教授就是其中的一位。  相似文献   

8.
晓科 《世界发明》1998,(12):5-7
据专家预计,在这世纪之交.世界范围卫星发射将出现两个鼎盛时期,即出现两次“浪潮”。其中第一个浪潮是从1997年开始的,当年发射到地球轨道的卫星数量开始出现显著增长。1991年以来,卫星的年发射量一直呈逐步下降趋势。1993年,全球卫星发射量或准备发射的卫星已经减少到110颗以下,这差不多是30年以来的第一次。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1):I0007-I0008
中国的私家车主就可以使用由“北斗”卫星提供的定位服务,且导航芯片价格要低于现在市场上使用的GPS系统。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透露,明年“北斗”系统将覆盖亚太地区。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6):I0005-I0006
科技日报讯(记者付毅飞)记者5月22日从第五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中获悉,由泰斗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低成本米级差分定位导航模块已具备大规模应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2007年,我国航天事业捷报频传,继2月3日我国将第四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后,4月14日,我国又成功将一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标志着我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导航系统进入新的发展建设阶段。  相似文献   

12.
《大众科技》2009,(5):1-1
4月15日零时1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2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此前,我国于2007年4月14日成功发射了第1颗北斗导航卫星。  相似文献   

13.
2007年,我国航天事业捷报频传,继2月3日我国将第四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后,4月14日,我国又成功将一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标志着我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导航系统进入新的发展建设阶段。  相似文献   

14.
张唯诚 《知识窗》2011,(6):52-53
自2004年“卡西尼号”进入土星系统后.这枚土星探测器一直在研究这颗行星以及它美丽的环和众多卫星。2010年.“卡西尼号”延长了它的观测任务.它将一直工作到2017年.这也是这枚探测器第二次延长太空任务了.“卡西尼号”不断地给科学家们带来惊喜.人们不仅对土星环.也对土星的卫星有了日益深刻的了解。科学家们意识到.  相似文献   

15.
今年9月19日,载有第十四颗和第十五颗北斗导航卫星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的发射点火瞬间。 【工程名片】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与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欧盟的伽利略系统并称为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  相似文献   

16.
200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是:一.10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启用并跻身世界十强;二,我国首座国产化商用核电站建成投产:三,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实现商业运营;四、我国第一个下一代互联网主干网开通;五、“探测二号”发射成功,“双星探测”计划实现;六、纳米“超级开关”材料研制成功;七、高精度水下定位导航系统研制成功;八、我国科学家破解膜蛋白晶体结构难题;九.我国量子信息实验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十、我国海域油气资源战略调查获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7.
《西藏科技》2008,(2):79
日前前,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核心芯片“领航一号”已在上海研制成功。“领航一号”是我国自主开发的完全国产化的首个卫星导航基带处理芯片,并将替代“北斗”系统内的国外芯片。  相似文献   

18.
<正>2001年8月18日,在北京,专门从事小卫星系统研发、系统设计、系统集成以及在轨支持服务的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东方红公司")璀璨出世。随后,我国第一颗海洋卫星、第一组空间环境探测卫星、第一个小型光学遥感卫星星座、第一颗公益微小卫星、第一颗立体测绘卫星在这个充满生命力、富有创造力的集体中孕育,  相似文献   

19.
1999年7月9日,美国国防部发布了最新“国防部航天政策”,特别强调空间是夺取信息优势不可缺少的条件,是美国军事战略的基础。 在1999年北约空袭南联盟的“联盟力量”行动中,北约动用了过去曾用于对付“华约”的几乎所有卫星,使其成为迄今为止运用卫星系统最广泛的军事行动。其中,照相侦察卫星在目标监视和毁伤效果评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郑杨 《金秋科苑》2012,(6):13-16
孙家栋,1929年出生,辽宁省瓦房店市人。我国著名的航天技术专家,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现任中国航天控股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他担任多颗人造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和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总体设计,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第五个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