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旭 《科教文汇》2011,(22):62-63
推进通识教育的核心任务是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本文以通识教育课程——汽车文化基础的建设为例,分析了开设本课程所涉及的学科,说明了其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推进通识教育的核心任务是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本文以通识教育课程——汽车文化基础的建设为例,分析了开设本课程所涉及的学科,说明了其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沙红芳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3):190-190,296
通识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综合判断能力的完整的人,而大学英语教学是通识教育的一部分,因此英语教学的内容和课程设置都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培养学生的文化内涵、跨文化交际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已逐渐被我国的教育界所接受,并开始在一些高校中得到实践。中医文化由于具备自然科学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属性,因此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色彩,包括中医的理论基础、诊断和治疗思想、哲学思想和人文特色、疾病概念以及对疾病的预后和防护。所有概念都渗透着深厚的人文特质。将中医文化的内容纳入大学的通识教育体系,将有利于大学生提高健康意识,学习与科学健康观相关的健康知识,增强体力,提高学习效率,感受中医文化的魅力,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5.
谈竹琴 《科教文汇》2014,(1):186-187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作为高等教育重要部分的高等职业院校,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出具有合理知识结构和均衡能力结构的高素质人才。本文介绍了通识教育的概念,分析了当今中国对通识教育理解的误区.阐述了通识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效地证明了通识教育是高职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论通识与专业融合视域下的信息素养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伟利 《现代情报》2012,32(7):144-146
通识教育是培养社会合格公民的重要途径,信息素养教育既是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通识教育的技术和方法学基础。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基础上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是解决其面临的培养途径单一、培养内容不足、培养管理缺失等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通识教育不应该只是本科院校的专属品,高职院校也需要推行通识教育,并且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推行通识教育可以帮助高职院校培养更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和谐文化和创建和谐国家有赖于高等教育培养出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和谐人才的培养有赖于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的均衡教育。由于历史和理念上的原因。我国高等教育课程设置自建国至今历来强调专业教育,而忽视了通识教育,造成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发展的失衡,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狭窄、综合能力差、学生人文素质普遍薄弱。人文素质的薄弱对个人乃至国家可持续发展都会造成制约性影响。此外,缺乏国际视野的通识课程体系也已不能很好地满足中国经济步入全球一体化的新形势的需要。本文将就高等院校现行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实施通识教育的保障制度和通识课程的国际化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对通识教育课程的革命性构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在专才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培养出的大学生知识面窄,能力结构不合理,基础文化积淀薄弱,人文素质欠缺。要解决上述问题,就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在体育专业也不例外。通过对学生进行体育通识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  相似文献   

10.
通识教育在高等教育领域早已不是一个新名词,但如何将通识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结合却依然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本文旨在通过寻找通识教育和高职旅游专业的切合点,探讨在高职旅游专业中开展通识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