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由海关总税务司办国家邮政,在世界邮政历史上是罕见的。英国人赫德(Robert Hart 1835-1911)于1863年起任大清海关总署总税务司,1896年兴办大清邮政。  相似文献   

2.
1906年,清政府改官制,试图藉机从海关的外国人手中收回国家邮政管理权。《中国自行管理邮政》称:“二十四日北京电云,传闻管理中国邮政之权将由总税务司赫德交出,归中国自行办理,译字林报。”(图1)最初,有人提议“邮政归兵部管辖”;也有“议将邮政归税务处管理”。  相似文献   

3.
《集邮博览》2008,(7):30-30
1875年据《费拉尔手稿》(1896年8月22日呈报赫德的《中华帝国邮政邮票与明信片备忘录》)记载,海关筹议发行邮票始于是年。1876年据1904年邮政事务总论,附件丁《邮票略解》记载,是年"准于通商口岸寄带平人信件,其邮票一项,在所必需"。1877年3月5日奉赫德旨意赴沪筹备巴黎世博会中国参展事宜的原烟台海关税务司德璀琳致函中国海关驻伦敦办事处税务司金登干,询问在英国印制邮票事宜。3月德璀琳函复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关  相似文献   

4.
今年3月20日是全国邮政开办100周年纪念日。全国邮政实际是在1897年初正式开办,而1896年3月20日这一天,是光绪皇帝朱批依议同意将海关试办邮递推广,开办全国邮政,并决定由总税务司赫德专司其事。赫德在1896年4月30日给各地海关的转发总理衙门议办邮政奏折和附邮政章程的第709号通令中指出,这是“三十年来海关试办邮递事务的成功”的结果。由此可见,中国近代邮政始于1866年。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国家邮政进入第十个年头时,大清邮政考虑加入万国邮政联盟。据1906年2月15日《申报》报道:“中国拟入万国邮会。京师。总税务司赫宫保近为推广邮政起见,与南斐洲(今译南非洲——笔者注,下同)英税司订约互递邮件章程。兹总税司更拟使中国邮政入联邦邮会,以兴邮政。”1907年,万国邮政大会在意大利召开,“中国已派意使黄诰及赫总税司之子等入会。顷闻意国等已承认清国邮政附入万国邮政同盟会,以便交递。”大清邮政藉此提出申请,可能因为文件书写不适合,“驻京义(指意大利)使照会邮传部,请查照第六期万国邮社章程补行画押。”  相似文献   

6.
一、设立邮传部1896年3月20日,清代国家邮政正式开办后,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被任命为总邮政司,中国的邮政大权继续掌握在外国人手中。为此,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在1902年2月就曾提出由各省自设“驿政局”,以逐渐代替海关把持的大清邮政,由中国官员掌握办理权的计划。两人在致外务部的电稿中说: “查各国视邮政之权甚重,专设大臣专管其事。前数年中国于通商各口岸先行试办,暂归赫德兼管,不过一时权宜之计,系由总署奏明奉旨允准方能通行办理。然若不及早设法收回邮政,将与海关永为外人占据。”但这一建议未为外务部所采纳。  相似文献   

7.
中国首套邮票——大龙邮票在上海印刷,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当年,负责主持在北京、天津、烟台、牛庄(今营口)、上海五处海关仿照欧洲办法试办邮政的总税务司赫德(Robert Hart,英,1835—1911),曾决定将邮票印刷事宜交给英国伦敦的德纳罗  相似文献   

8.
1896年3月20日(光绪二十二年二月初七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开办国家邮政,向光绪皇帝呈交了“遵议兴办国家邮政”的奏折以及邮政开办章程。当日,光绪皇帝朱批:“依议,钦此”,并在邮政开办章程上朱批:“览”字。至此大清邮政官局即宣告正式成立,随即着手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各种筹备事务办妥后,原计划于1897年1月1日开张营业。后又遵照总税务司署邮字第21号《通令》,将“邮政官局之开张展至中国  相似文献   

9.
对研究中国百年邮史有兴趣的朋友,大多都知道或读过光绪二十二年二月初七日(1896年3月20日)光绪皇帝朱批“依议,钦此”的《总理衙门议办邮政折》。这份奏折在中国邮政发展史上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历史文献,它是大清国家邮政的“准生证”,是由国家承担责任在全中国普遍建立近代邮政事业的“通行证”,是中国国家邮政申请加入万国邮政联盟的“身份证”。这份奏折颁布了建立、推行国家邮政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例如:保护和利用民信局;“务令各国将所设信局(指‘客邮’)全撤”;全国邮政官局由“总税务司赫德专司其事”等。要研究《总理衙门议办邮政折》出笼的背景,不能不首先要了解张之洞的《请办邮政片》。  相似文献   

10.
1879年7月14日镇江关代理税务司屠迈伦(J.Twinem)呈赫德文第75号(按:屠迈伦,英国籍。1866年来到中国,曾任镇江、汉口[江汉关]、宜昌、琼州[琼海关]等地海关代理税务司、副税务司。1884年逝于任内。1878年屠氏曾在天津任副税务司,协助邮务工作,后被调走[《中国海关与邮政》第9页记有此事,但略去屠氏名字,《大龙邮票纪念专集》和《中国邮票史》第1卷刊有原英文]。1878年8月9日至1879年8月21日在镇江任职一年,1879年初支持吴焕扩大华  相似文献   

11.
何谓“万寿古封”?顾名思义便是贴有万寿纪念邮票的实寄封。万寿纪念邮票是我国第一套纪念邮票。是为当时清代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六十寿辰发行的邮票。19世纪90年代初,清政府海关总税务司赫德负责兼办海关邮政,当时大清国家邮政尚未建立,为此他向清朝政府建议给慈禧太后发行寿辰纪念邮票。获准后,海关邮政决定由当时上海海关造册处职员费拉尔(R.A.de Villard 1860—1904德国人)设计图稿。  相似文献   

12.
1894年11月7日(农历光绪二十年十月初十)是当时大清皇朝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的六十寿辰。那时,邮政尚处海关试办阶段,海关总税务司赫德(R.Hart)提议发行纪念邮票,获准后即令上海海关造册处职员费拉尔(R.A.de Villard 1860-1904)设计绘制中国首套纪念邮票的图案。全套九枚,各枚图案都不相同。  相似文献   

13.
张立 《上海集邮》2007,(4):37-38
对于署南洋大臣张之洞的。议请设立邮政,请饬议章程”一片,德宗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十二月初三日谕。至邮政一节,业经总署筹议,粗有头绪矣。”据此,总理衙门于二十二年二月初七日以(《议办邮政折》并附赫德所拟(《邮政开办章程》,恭呈御览,并奉。依议”的御批。白此,明确了总税务司赫德。专司其事”,总理衙门。总其成”,明确了于二十三年正月初一日起。章程及岸资则例一律开办”。由此看来,国家邮政可以顺风顺水地推广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刘广实按:从本期起,本刊将分三次全文刊登中国邮史上颇为有名的《译拟邮政局寄信条规》。 1878年海关兼办邮政以后,一些中外人士进而关注将“税关所办邮递”改为“国家所设体制”。其中一项有影响的行动是宁波海关文案李圭将税务司葛显礼据  相似文献   

15.
本期和下期将分别刊出烟台和镇江海关税务司致总税务司赫德(R.Hart)的(关于大龙邮票发行前后的)邮务报告的译文。当年开展邮务较多的是京、津、沪、烟台、牛庄、镇江等六地,除未见北京的相关报告外,天津的报告早见于详细摘译的《中国海关与邮政》等书中(原英文全文收入新近出版的《中国邮票史》第一卷附录内),上海的报告在本刊1988年第6期已有译文,牛庄(营口)的报告译刊于无锡《邮友信箱》1988年第7期(是孙君毅先生的遗作),现再译刊另二处的报告。至此,也可说是将五地的报告配成了“全套。此二文的原件均是十多年前译者在有关档案中所获,此次翻译,得到潘振平同志的许多帮助,特此说明并致谢意。  相似文献   

16.
1878年海关邮局发行的大龙邮票,其后数年由于多次印刷,印模已磨损得不能再用。海关总税务司署造册处(以下简称“造册处”)在1884年报经总税务司赫德核准改镌新模,准备发行新邮票。同年造册处向海关驻伦敦办事处提出了申请,定购包括印模、纸张在  相似文献   

17.
查阅各种集邮书刊,都称大龙邮票由海关总税务司署造册处印制。那么,海关造册处在何处呢? 一、目前已有的认识 《上海出版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称:"海关总署造册所(海关印刷所)1866年由海关总税务司在上海设置印务处,1870年改为海关总署造册所……厂址在新闸路……成立起至1938年由英国人管理……1 954年10月上海邮电局印刷厂并入,改名为上海印刷四厂。”  相似文献   

18.
1995年9月21日,邮政总局下发邮政[1995]247号《邮总关于重申邮政汇款凭证件、兑付有关问题的通知》,文内关于邮政汇款通知的修改要求为:“‘中国人民邮政汇款通知’尺寸采用GB/T1416-93中一号信封尺寸(165×102),纸质不低于60克书写纸。‘中国人  相似文献   

19.
中国邮票博物馆藏有费拉尔手稿一册。这是海关造册处1896年8月22日呈报海关总税务司赫德的有关清代邮票与明信片的《备忘录》,并附有摘抄的赫德、葛显礼、贺璧理、费拉尔的一些往来信件。内容相当广泛,涉及到大龙、小龙、慈禧寿辰、蟠龙邮票及明信片  相似文献   

20.
世界首枚体育邮票并非中国发行许燕耿拜读1996年第一期《体育文史》转载孙儒荣《独领风骚一百年》一文后,我对其“1895年8月1日,中国发行民办首枚体育邮票”之说,难以苟同。早在1866年(清同治五年),北京海关总税务司公署内就添设邮务代办处,并在天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