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高兴》中的农民工在城市里拾荒挣钱,同时又对城市充满了仇恨。在不平而压抑的城市生活中,遥远的乡村成为一种温馨的记忆,给他们带来情感和心灵的慰藉。对农民工而言,城市代表的现代物质文明和乡村代表的诗意生命体验不可兼得,物质与诗意分裂,现代化背景下的生存变成了一个被迫远离诗意的过程。贾平凹在反感和批判现代城市文明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依靠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经验美化了乡村,彰显了乡村诗意的一面,而钝化了对乡村的批判眼光。  相似文献   

2.
在乡村的土路上,牛们迈着沉重的步伐缓缓走来.路边的庄稼地是他们一生劳作不息的田园,地里的庄稼青了,黄了,在庄稼的青黄之间,牛们一天天老去,老成了瘦骨嶙峋,老成一座山的样子,老成了中国农村一个个永不枯朽的寓言.在乡间土路抑或田间小道上与你相遇的牛们静静地为你让开一条道来,站在路旁默默地注视着你,眼神里满是关切,当你消失在他们的视野之后,他们又重新上路,尾巴在身后悠悠地摇摆,晃动出一种心情.牛们的形象从春秋战国沿着历史的长河一直晃动下来,中国历史的每一个皱褶里都印着他们的身影,晃动着肩负重轭的牛们的身影.  相似文献   

3.
花样年华     
一 现在人们终于说了,陈湘是一个幸运的人. 因为,他是李家小五妹的姑爷.他们在说话的最后,还会这样补充道.在这个女人背后的家庭,是这个城市许多人都晓得的.他的妻子的父亲,也就是他的岳丈,曾经是市里的一个负责人.虽然现在他已经退休了,整天拎着个鸟笼子在河边走来走去,表情庄重而闲淡.  相似文献   

4.
我与书     
杨湛 《大理文化》2006,(2):32-33
六岁上小学,开始读书识字,从此,像打开了一扇窗子,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读到二年级,认了一些字,便开始了课外阅读。我的堂哥和表哥,高我几级,他们的课本,是我最初的读物,有时他们背书,我在旁边听,他们背熟了,我也会背了。  相似文献   

5.
树的事     
正树眼睛树是有眼睛的,我这样想了很多年。树站在路边,亦或我们看得见的地方,一个眼神接着一个眼神地和我们交流。我们站在树下,对一棵树的交流熟视无睹,白白浪费了一棵树的感情。树是在什么时候开始窥视我们的。在一片野地,在一个村子里,我们习惯了用眼睛观察一棵树、一头驴、一只蝴蝶,却不知道一棵树、一头驴已偷偷注视我们多年。我们自以为抢占先机的事情,在一棵树或一头驴的面前,却是步人后尘。一棵树用树的一生偷偷观察  相似文献   

6.
伦敦爆炸揭示了这样一个现实:当今世界大城市所面临的重大挑战是如何保障市民安全。历史证明:一旦一座城市不再能成为其居民安全的住所,他们必然要逃离,城市也会因此而衰败。《全球城市历史》一书作者乔尔·科特金认为,只有充分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并通过积极而有效的方法消除城市恐怖主义,解决一切安全隐患问题,大城市的未来才能在新世纪生存和繁荣。  相似文献   

7.
走进城市     
我现在所栖居的这个县城,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根本不能算是真正的城市.这并非是我在有意地贬低它.我怎么会贬低它呢?它是我儿时的一个梦境,是我生命中的一个港湾.况且,我的祖祖辈辈一直都在那个被重重大山包围着的小山村里耕耕种种、种种收收.父亲虽然是教师,但也一直都在那个不大的山区乡的几所小学中转来转去、转去转来.我能走出大山,走进城市,算是一种幸运,一种福分.我应该感谢这座小县城才对,因为她毕竟也默默地接纳了我那沾满泥土气息的生命和灵魂.  相似文献   

8.
重游一座城     
正引子在一个风大的城市生活,必然会习惯顶着凌乱的头发,如风一样的女子疾步在街市巷道,虽然也有一种别样的风情在其中。但因为对所居住的城市有熟悉感,加之生活的平凡与重复,让我很难去注意其中的新意,每天重复的工作生活使我更想生活在别处,思想在远方。不过,一件事让我重新认识了我所生活的地方。我陪表妹重游大理,相比第一次她更从容,而我也全程陪同,记录下了这个城市的游记,也让我重新体会了旅游的意义。早在多年以前,生活在北方寒冷城市的她就一心向往着南方的春暖花开,从每一年我们的照片里她看到的是南  相似文献   

9.
<正>每年8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内华达州暑气未散。刺目的阳光下,内华达沙漠里的沙子泛着刺目的白光。四野无人,甚至没有任何动物和植被,离最近的人类居所也有几百英里的距离。然而,就在这人迹罕至之处,每年这一时刻,却会有几万人来到这里,或单人独骑,或者三五成群,又或者大队人员,驾驶着各种千姿百态的车辆聚集于此。他们来到这里,为的是赴一个三十年来始终不变的约定,今后的一周时间,他们将会在这一片不毛之地建起一座城市,时间一到,这座城市将完全付之一炬,就好像一切没有发生过一样。  相似文献   

10.
春风猛烈     
一 认识唐沁之前,我还沉浸在有生以来最大的悲伤中. 96年高考失败后,97年的高考就成了我必须拿下的一役.没日没夜地苦,做梦都在背书刷题,熬得人比黄花瘦,照照镜子,都会心疼镜中人.原以为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照我省统测的成绩来看,最差也是本科保底,冲一冲,重点大学也有七八分的胜算.可谁曾想,最后拿到手的还是一张轻飘飘的专科录取通知书.我不禁悲从中来,恨自己无能,而更大的悲痛则是我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我妈.我妈一个人辛辛苦苦把我拉扯大,最大的希望就是我能用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作为一记耳光狠狠回击我爸一下,以此证明她的苦尽甘来和我爸的卑鄙无耻.我两岁时,他们离婚.从我懂事起,我爸就活在我妈的各种黑化中:道貌岸然,心狠手辣,披着羊皮的狼!要不是我,你早被他送给别人了!我妈说这些话的语气,好像他们从来就没有爱过.知道我和你爸为什么离婚吗?只要我不听话,我妈就会闪着泪光痛心疾首地指着我说,就是因为你!这招杀手锏果然厉害,每次都能够让我瞬间做回听话的孩子.是的,我害怕我妈那些散发着陈腐味道的抱怨,它们包裹着一个病孩子不堪的过去和即将到来的糟糕.那是我的丑陋,是我的赤身裸体和无地自容.  相似文献   

11.
血里的声音     
正一我爸今年81岁了,在他80岁以前,我感觉有时望他的目光,依然有点怯生生的。我爸有点像我中学时的数学老师,我怕数学,不敢正眼望他,他望我的眼神却有力,这个老师常在课堂上让我站起来回答问题。没办法,这是小时候养成的习惯。小时侯,我就常琢磨一个问题,我到底是不是家里亲生的娃。这也不是空穴来风。我8岁那年,经过村子里一棵桑树下,村  相似文献   

12.
夜走同安     
倘若不是因为填写履历表,表上又有“籍贯”这一栏目,大约我是永远不会知道有“同安”这个地方.就算是已经无数次地填写籍贯:福建同安,同安于我依然是陌生和隔膜的.在我看来,它依然是遥远而又偏僻.祖父在童年的时候.便跟随曾祖母漂洋过海,连父亲都从未涉足过它.我甚至都不知道它是一个城市,是一个县镇,或是一个村庄.但我们却一如既往地在履历表上写下它的名字.我有几次接近它.一次是在  相似文献   

13.
我从山中来     
在一个幸福家庭中,有一个自称"没有一天不快乐"的女孩,你知道她是谁吗?她就是我,一个农村女孩.   我上了初中,不得不离开父母来到城里上学,我舍不得,心中有说不出的难舍难分,因为我知道,这样一来父母给予我的爱就会随之疏远.……  相似文献   

14.
亲情三题     
一 记得那是个寒冬早晨,风很刺骨,猎猎地吹拂着.母亲不由分说把棉衣脱下来,硬套我身上的,带有她体温的棉衣,掳走了母亲身上仅有的一点热气.弟弟穿着父亲厚厚的对襟棉袄,却仍然抵御不了侵入骨髓的凛冽.两个罩在父母宽大衣服里的小身子,冷得上牙与下牙比赛似地瑟瑟作响,却满心欢喜,为着母亲让我带弟弟先回家的吩咐.父亲住进医院以后,我和弟弟就在母亲的一个朋友家吃住.我不喜欢,甚至是厌恶那个枯瘦如柴,满脸阴郁的女人,特别害怕她冷漠的、闪烁着刀锋般,看谁都像防备小偷一样的眼神.不论是吃饭还是睡觉,她死死盯着的目光,令我战战兢兢,睡不踏实吃不饱.母亲的吩咐无疑是一道特赦令.  相似文献   

15.
王惠云 《世界文化》2013,(1):F0002-F0002,1
纽约的一位教师决定表彰她每一个即将毕业的高中生,她要告诉每一个学生他们对她的影响。她把学生一个一个叫到教室前面,首先,她告诉学生他们对她以及班级的影响,然后,她将一个印有金色字体的蓝丝带递给他们,丝带上写着:"世界因我不同。"她注意到学生们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因此决定开展一个班级项目,看看这种赞美会在社区产生何种影响。她又送给每位学生三个丝带,让他们将这种赞美仪式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生活的教训     
“一切都会好的,”每逢我遭受挫折时,母亲就会对我说,“只要你继续努力,总有一天会时来运转。到那时你将体会到没有先前的挫折,也不会有后来的转机。” 1932年我大学毕业时,才领悟母亲的话是对的。我当时下定决心要在广播电台找一份工作,然后好好干,争取成为一名体育新闻播音员。我搭便车到芝加哥,跑遍了每一家电台,但都被拒之门外。在一家电台,一位好心肠的女士告诉我大广播电台不能冒险雇用一个生手。“你到偏僻地区去找一家小电台,他们会试用你的,”她说。  相似文献   

17.
    
我,一个多面小公主,一个争强好胜又开朗外向的小姑娘,一个爱追赶时代流行节拍的中学生. 我的第一大特点就是争强好胜,无论竞争对手多么强大,我总要跟他们斗得"你死我活",不争到"头破血流"誓不罢休,真有一点儿女侠的风范.一次我和院子里的几个大哥哥打篮球,由于我个子没有他们高,所以常常被罚做下蹲.我连输了两场,可依然不泄气,非要争回一个"面子".  相似文献   

18.
<正>《洛奇》(《Rocky》)是一部电影,也是一段人生。在电影与人生的交织中,缔造了光影和现实的传奇。当我闭上眼睛,一幕幕的画面就会出现在我的脑海。美国有一座东部城市叫做费城,如果你询问当地人,"费城的标志人物是谁",你可能会听到一个答案是艾弗森(原费城76人队队员),但是一定会有人告诉你另外一个名字,那就是"洛奇",一个从电影里走出的"真实"的人。  相似文献   

19.
永定土楼,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永定土楼,一种可敬的人文风气.世世代代的土楼人传承了中原古代文明,发扬了中华传统美德.他们勤劳、善良、朴实、勇敢,继续着祖先奋斗的道路,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是什么,让他们永葆凝聚的活力;是什么,让他们永远固守生土的家园;是什么,让他们永生记得自己是土楼里的人?走在土楼群的路上,看到孩子们一张张未知的脸,一频频充满生机的微笑,一双双好奇的眼睛,我似乎明白了什么.是教育,让他们渴望知识的营养;是教育,让他们饮水思源;是教育,让他们力量无穷.  相似文献   

20.
黄鹤 《世界文化》2014,(6):45-49
<正>如果摄影师Gabriele Galimberti来拍六岁时的我,他会看到我周围满是心爱的玩具:塑料玩具刀剑、各种Lego(太空系列、城堡系列和海盗系列)、一个充气恐龙(被我戳破弄瘪了)、一个超人公仔(后来丢了,我大哭一场)、玩具车、小吉他、一架带弹弓的飞机,还有一把仿真枪,很久以来我都以为妈妈不知道我有这把枪。没有人会忘记儿时的玩具。我自己那些心爱玩具给我的记忆比小学老师讲的所有知识都要深刻。事实上,当Galimberti想到要环游世界拍摄孩子和他们的玩具的时候,很多事早在意料之中:孩子们喜欢娃娃、恐龙、小车还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