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注入了鲜活的血液,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含苞欲放的花蕾,那么信息技术就是那映衬花蕾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可以说,信息技术为语文课堂教学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语文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在课堂中,教师可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将抽象、简约  相似文献   

2.
语文项目式学习能够为学生创设关联性的学习情境,并让学生在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核心素养;信息技术作为一项情境性、实操性极强的技术门类,本身就是情境和问题的资源宝库。因此,语文项目式学习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高阶思维,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二者真正的深度融合应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目标一致性,二是路径同步性,三是评价融合性。在这样的教学理念指导和相应教学设计的实操下,信息技术才能为语文教学赋能,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促进学生语文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3.
樊兴胜 《现代教学》2014,(12):69-69
我在信息科技教学中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了一些探索,以下以"展现家乡美"的教学为例,从创设自主学习环境和重视过程评价两方面,简述自己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一、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自主探索,获得真实鲜活的实际经历与体验,加深记忆,教师就必须努力为学生创设灵活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信息来源,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互帮互助,当然教师也要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徐婷婷 《海南教育》2014,(16):53-5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可见,作为语文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学情境,是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既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让学生能自然地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思想,从中提升言语的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高中语文教学情境创设,就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心理状况,营造一种利于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接受语文知识的氛围。在实际语文教学情境创设实践中证明,情境创设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质量都有很大的帮助。一、情境创设的意义(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情境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求心,让学生在求知欲的推动下主动学习,其实这就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过程。在高中语文情境教学的课堂上,老师通过对教材知识情境的创设带领学生进入相关语文知识  相似文献   

6.
李淑云 《成才之路》2011,(12):89-I0018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对学生启而不发,对语文的学习没有兴趣的情况。这时我们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而引导的重要手段就是创设情境,在情境教学当中,情境创设是语文课中很重要的一种情境。所谓的"情境教学",就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充分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审美情趣的一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陈宏兴 《考试周刊》2011,(72):55-56
语文教学,按照建构主义理论,学生应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知识。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将创新意识融入教学中,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活动,使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创设一种"韵味无穷"的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8.
鲁清 《中小学电教》2012,(10):59-60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与理解数学"。这些理念为我们数学教学指出了明确的方向。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让学生在具体现实的...  相似文献   

9.
建构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研究性学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教育界对传统教学的反思,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为我们开辟了未来教育的全新思路,这就是基于西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组织者、指导者,为学习过程创设必要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实现知识建构。本文所要谈的“建构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建立研究性学习的环境,使教师、学生利用信息媒体在讨论、协作、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性学习。 一、走出传统的误…  相似文献   

10.
羌云霞 《学子》2012,(12):73-73
信息技术教学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智慧地学"呢?我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有三点思考和体会与大家分享。一、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智慧地学对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而言,要创设的情境有很多种,比如,情感氛围上的乐学情境,主要以激发学习兴趣为目的,但我以为更重要的还是要创设一个问题情境。这样的问题情境不追求表面的热热闹闹,而是关注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11.
林勇 《现代语文》2010,(4):53-53
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里强调的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正1、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之一。"一堂小学数学课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地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教学表现的内容更具体、更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从而引发学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激发  相似文献   

13.
刘建军 《考试周刊》2012,(40):40-40
信息技术进入小学语文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教学信息传播的质量和效率,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有利于实现教学优化,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在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采用情境教学法。采用信息技术,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和创设语文学习所必需的情境进行教学。或播放故事,或配乐朗读,或呈现图形图像,或观看动画,或观看视频等。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呈现图形图像,图文结合,使学生直观感知课文的情境。  相似文献   

14.
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本文论述情境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其中包括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创设美感情境、创设"向往"情境、创设"目标"情境、创设探索情境、创设再现情境以及创设应用情境等内容。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在新的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情境教学的理论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以及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有效整合。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巧妙的开头,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运用信息技术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教师应提高自身综合素养,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而信息技术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好地渗透这一要求。  相似文献   

19.
吴义前 《考试周刊》2011,(82):71-72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20.
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语文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这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语文。它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效果明显。 情境创设,是学习环境必须具备的基本属性或基本要素之一。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由于受教学手段的限制,教师在讲解课文时往往把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尽管教师讲得激情奔放,学生却茫然一片。借助多媒体灵活可控的信息处理优势,让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并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纵贯古今,横跨中外,能加快信息速度,加大信息含量,创造一个崭新的审美时空,使学生充分领略到文章作者所创造出来的充满哲理意蕴的艺术境界。在网络教室里,教师可以为学生理解、掌握语文知识准备大量的将声、光、影像、文字集为一体的多媒体资料,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真实的虚拟环境,使教学进入一个高度逼真的,融视觉、听觉和触觉为一体的教学情境,突破学生在时空上的断层,使情境再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机。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课文内容,也同时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运用文字的神奇能力,建构了自己新的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