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检查肌肉器官机能状态的方法很多,像肌力、肌张力的测定等。这些方法都能从肌肉的收缩状态来直接或间接地判定肌肉的机能状态。由于肌肉收缩是由一连串节律冲动引起的,这些冲动首先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部位产生并沿着运动神经扩布到肌肉的。在皮肤表面放置电极可记录到肌肉活动时的电位变化,这种记录所得的图形称为肌电图。利用这一客观记录就能直接判定肌肉的神经支配状况和肌肉器官的机能状态。1968年苏联学者将肌电研究用于举重运动,通过肌电图分析确定抓举动作用力肌群的先后顺序。1971年日本医学家小野在其“举重”一书中也简要地列举了抓举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在体育运动中,人们很想知道人体各块肌肉的肌力变化的情况,但测力需要将人体的环节与传感器相联,这在实际运动时,会妨碍运动。遥测肌电仪能在人体运动时进行测试(不妨碍运动的)所以,人们一直想用肌电图的指标来代替难以进行直接测量的肌肉力量。正如加拿大著名生物力学家winter所说:“用肌电信号来测定肌肉产生的力是机能解剖学家和运动生物力学家长久以来的梦想”。  相似文献   

3.
肌电与肌力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肉收缩与肌肉的动作电位有十分密切的偶联关系,记录肌收缩时相应的动作电位变化就是肌电图;就目前的研究水平和应用程度而言,肌电图在体育运动中应用比较广泛,用肌电图研究肌肉活动的不同状态、肌  相似文献   

4.
高山滑降是一项快速灵敏、技术性很强的运动。在滑行中要求运动员的肌肉工作能力要有力量而又柔韧,既要求速度又要有耐力,动作既要潇洒又要准确。高山滑降的运动技术,要求各种肌肉工作必须严格协调共济,必须使肌肉工作能力达到“随心所欲”的地步。这样就要求我们每一个教练员、运动员必须了解肌肉工作的性能,及其与其它协作肌的关系,充分发挥其原动肌的力量;采取与技术结构相似的训  相似文献   

5.
通过观察赛艇运动员在测功仪上的运动情况,记录其胫骨前肌、腓肠肌及股四头肌的肌电变化,对不同运动时期的表面肌电图、积分肌电(IEMG)和平均频谱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运动时期不同肌肉的神经肌电活动变化不完全一致,这为进一步了解赛艇运动特点、科学训练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一、何谓肌电图(EMG)? 人体运动是靠肌肉收缩实现的,肌肉收缩又是靠动作电位引起的。采用肌电图仪记录下的这种肌肉动作电位曲线就是肌电图。它可  相似文献   

7.
投掷铁饼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投掷运动员在整个投掷过程中,不是一块肌肉单独参加工作的,是由整组肌肉参加运动,不过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参加运动的程度各不相同。执行运动的肌肉可分为四组:原动肌;对抗肌;协同肌;固定肌。在任何运动中都是由一系列肌肉群执行不同的功能而完成的。它们的功能又可以互相转化。在投掷过程中,就是由肌肉收缩而引起的运动,旋转的速度是由两腿的作用而获得的。在预摆时铁饼向体后,身体以右侧为轴,进入旋转髋关节向逆时针方向转动,以骨盆的中线为轴,转动时上体稍有前倾,随着重心向左腿移动,变  相似文献   

8.
一、目的提高速滑运动成绩一方面在于技术上不断改进,另一方面就是身体机能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在运动员技术达到一定训练水平时,后者就是显得更为重要。肌电图能直接反映肌肉活动的机能状态,帮助人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各部肌肉在完成某一动作中所起的作用,因此,目前国内外都广泛地采用肌电图这一技术作为研究手段。本文主要分析了弯道滑行时部分下肢肌肉活动的肌电变化,从而揭示了该肌群活动的规律以及各肌群间活动的相互关系,为弯道滑行的机能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运动解剖学肌肉工作分析的理论,论述了高山跳台滑雪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的肌肉用力情况。使运动员,教练员在练习或比赛中有目的的发展原动肌的力量和与对抗肌的协调关系,从而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环节受力分析法”是《运动解剖学》中确定引起肢体运动的原动肌的一种方法.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笔者试图在教学实践基础上,对该方法的理论定义、分析原动肌的方法及其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做一些补充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表面肌电图是从肌肉表面通过电极引导,记录神经肌肉系统活动时的一维时间序列信号。表面肌电图作为一种无创伤检测方法,其信号的检测分析在临床诊断、康复医学及运动医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文单主要对表面肌电图技术在国内外体育科研领域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董洪园  李春  苏玉林 《体育科技》2010,31(3):68-72,80
目的:采用表面肌电技术,分析运动员在不同的横向移动速度下相关指标的变化特点,探寻影响提高速度的主要因素,为日常训练提供科学依据,进而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对象:国家男排副攻手5人,均为备战奥运会、且由地方各省队挑选出来的优秀运动队员。方法:采用表面肌电测试,研究不同运动员在多次横向移动过程中各项肌电指标的变化特点。以多次横向移动为研究变量,运动员完全模拟比赛情况进行移动,采集身体双侧腹外斜肌、臀大肌、臀中肌、股内侧肌、股二头肌、内收肌、胫骨前肌和腓肠肌的肌电信号进行分析。主要研究结果:(1)运动快时与运动慢时单位时间内积分肌电值的对比结果表明:准备阶段臀中肌、摆动阶段臀大肌和蹬地阶段内收肌,快时的单位时间内积分肌电值低于慢时。反映出这些肌肉的适当放松可以使原动肌更加充分的收缩,说明日常训练中对肌肉的专项训练应"有的放矢"地进行。(2)运动快时与运动慢时肌肉贡献率的对比结果表明:准备阶段腓肠肌、股内肌、股二头肌、臀大肌;摆动阶段胫骨前肌、臀中肌;蹬地阶段腓肠肌、股内肌在完成各阶段过程中的贡献率明显高于其它肌肉,说明这些肌肉为完成动作的主要原动肌。(3)各队员训练背景差异较大,一些队员的技术动作存在一定错误。应参考科学的肌肉动员顺序使技术动作合理化,提高运动效果。  相似文献   

13.
搞清楚速滑滑行时肌肉的活动形式,对于提高滑行技术是很重要的。关于运动时肌肉的活动形式已进行过的研究有:丰田等关于击剑击中标的时肌肉变化的研究,白井用肌电图分析自行车骑行动作的研究,小野等有关举重训练法的研究,猪饲等关于游泳中肌电图的研究;卡尔索关于打高尔夫球的研究,卡蒙关于鞍马肌电图学的研究等。这些研究搞清了运动和肌肉的活动形式之间的关系。关于滑冰滑行技术的研究虽然有报导,但是肌电图学的分析还没有。因此,本实验描记了滑行时腿肌的肌电图,试以阐明滑行时肌肉的活动形式。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用表面电极贴于人的皮肤上引导出其下面活动着的肌肉的肌电,是当前运动生理、动力解剖、运动生物力学等研究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已经证明表面肌电图不能导出被浅层肌群所覆盖的深层肌群的肌电。但就浅层肌群而论,表面肌电图能否导出该肌深层肌纤维的电变化呢?虽有人做了这方面的工作,而仍需探讨。又由于表面肌电图在幅度、频率的分析上都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就有肌电图积分(或积分肌电图IEMG)的产生,近几年又开始使用频谱分析的方法对肌电图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拮抗肌离心峰力矩/原动肌向心峰力矩"常用于评价过肩运动项目运动员肩关节做旋转运动过程中拮抗肌离心力量与原动肌向心力量的均衡性,是近年来在国外运动医学文献中出现频度较高的一个专业术语。对肩关节做旋转等速测试时拮抗肌离心峰力矩与原动肌向心峰力矩比值的等速测试方法及其在评定肩关节旋转肌群肌力平衡中的应用进行综述。研究发现,拮抗肌离心峰力矩与原动肌向心峰力矩的比值是对肩关节进行旋转(外旋或内旋)等速测试过程中定量地诊断拮抗肌离心肌力与原动肌向心肌力的均衡性,比外旋肌群与内旋肌群向心峰力矩的比率能更客观地反映肩关节在做旋转运动过程中原动肌与拮抗肌的不同生理收缩状态以及不同收缩形式下肌力的均衡性;虽然国外研究者普遍认为"拮抗肌离心峰力矩/原动肌向心峰力矩"应大于1,但关于该比值的理想区间还没有取得一致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用环节受力分析法确定运动环节的原动肌有3种情况:第一种是环节的运动方向与外力方向相反,则原动肌位于环节运动方向的同侧;第二种是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方向一致,并且环节运动的速率较快则原动肌位于环节运方向的同侧;第三种是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方向一致,但环节运动的速率较慢,则原动肌位于环节运动方向的对侧。  相似文献   

17.
张立  宋高晴 《体育科学》2006,26(3):53-57
研究目的:1)研究静力和动力性肌肉运动疲劳时肌肉氧含量的变化特点厦其规律;2)了解静力性、动力性递增强度运动时EMG参数变化;3)探讨肌氧含量与EMG参数变化之间的关系,为肌肉疲劳时影响肌电肌氧机制提供可能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1)肌氧含量的测试:探头纵向旋转让光源和检测器的轴线平行于股外侧肌外侧头大腿测定运动时肌氧含量的变化;2)肌电的测试:采用表面肌电图的测量,得出表面电图各指标参数;3)静力负荷等长收缩:通过力量传感器测出其最大肌肉收缩所对应的MVC;4)动力性负荷运动:采取功率自行车逐级递增负荷的测试方法作为肌肉的动力性运动,同步记录EMG参数,并在每一级负荷朱30S采血测定血乳酸浓度。结论:静力性运动时E/T值大幅度增大的时间大多出现在肌氧停止下降之后,肌氧的降低程度与肌肉疲劳程度有关。动力性运动时血乳酸值随负荷而增加,IEMG的变化趋势与血乳酸相似,IEMG、Oxy-Hb、BI值三者呈非常显著性相关,表明肌肉疲劳时肌肉氧供和内环境的改变也是影响EMG信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在科学选材中,肌纤维类型的测定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采用肌电方法间接测定肌纤维类型,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工作。不同肌纤维类型代谢,收缩特征导致肌电参数各有差异。实验证明,快肌百分比较高的肌肉进行持续性收缩时积分肌电图(IEMG)增加,平均功率频率向低频转移。而慢肌百分比较高的肌肉积分肌电图振幅小于快肌振幅,功率谱变化小而稳定。机制主要是由于快肌运动单位较易疲劳,为维持力量输出,大量慢肌运动单位募集造成低频成分增加。此外快肌强大的收缩力量使肌内压增高,肌肉内供血不足和乳酸堆积是功率谱变化的另一个原因。这些机制已成为采用肌电方法测定肌纤维类型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电刺激方法对肌肉力量与柔韧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刺激训练已成为现代运动训练的重要手段之一。众多资料表明 ,电刺激可有效的发展肌肉力量。本研究旨在发展肌肉力量的同时 ,观察其柔韧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电刺激训练可显著地提高原动肌肌群和对抗肌肌群肌肉的力量 ,亦可有效的提高肌肉的柔韧性 ,保证肌肉力量与柔韧性同步协调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20.
肌肉共同收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同收缩反映拮抗肌与主动肌肌间协调性.通过表面肌电图测试获得肌肉特定活动和最大等长收缩时的肌肉活化,再通过公式计算就可以获得该特定动作下的共同收缩.共同收缩在临床康复和运动科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