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蟹六跪而二螯"出自《荀子·劝学篇》.跪,足,指蟹腿;螯,即蟹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螃蟹有六条腿和两只螯.吃过螃蟹的人都知道,螃蟹实有十条腿,如果把两只螯算在外,也还有八条腿.在生物学上,螃蟹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的十足目,既是"十足目",自然典型特征就是十条腿.那为什么荀子要说"六跪"呢? 学界一般认为这里的"六"字乃"八"字之误.这可以称之为"讹文说".王先谦《荀子集解》"蟹六跪而二螯"注引卢文弨之说云: 案《说文》:"蠏有二敖八足."《大戴礼》亦同.此正文及注"六"字疑皆"八"字之讹.  相似文献   

2.
“蟹六跪而二螯”出自《荀子·劝学篇》。跪,足,指蟹腿;螯,即蟹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螃蟹有六条腿和两只螯。吃过螃蟹的人都知道。螃蟹实有十条腿。如果把两只螯算在外.也还有八条腿。在生物学上,螃蟹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的十足目.既是“十足目”.自然典型特征就是十条腿。那为什么荀子要说“六跪”呢?  相似文献   

3.
“蟹六跪而二螯”出自《荀子·劝学篇》。跪,足,指蟹腿;螫,即蟹钳。这句话意思是说螃蟹有六条腿和两只螯。  相似文献   

4.
荀子《劝学》篇中“蟹六跪而二螯”一语,遗后世千古之谜,古今学者多有诠释,学界多循金元时期李治之论,一般认为其中的“六”字乃“八”字之误。李治在《敬斋古今(黈)》中云:“蟹八足而二螯,天下人无不识者……荀子大儒而谓蟹六跪而二螯……荀子之误,至损八足而六之……许叔重尝撰《五经异义》,当时号为博物,而亦以蟹为六足者,非不识蟹,循荀子之说而忘记其所以为误耳。”然而,试观李治之论,殊觉尽多臆断,难经推敲;  相似文献   

5.
《荀子·劝学》:“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王力《古代汉语》译“用心一也”一句为“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于非《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释“用心一也”为专心致志,精力集中;又释“用心躁也”谓:是因为性情浮躁,用心不专一。朱振家《古代汉语》更以其“用”为常义,而未加任何注语。众家皆以为“用”是动词,而其后跟宾语“心”。其实,引例中的“用”并非常义,亦不能将“用心”当作动宾结构。笔者认为,“用”在这里应训“由”,是“因为”的意思。  相似文献   

6.
一、先秦“乐”的概念《说文解字·木部》:“乐,五声八音总名.象鼓鞞木虡也.”乐的甲骨文作(?),罗振玉释:“从丝附木上,琴瑟之象也.或增白,以象调弦之器,犹今弹琵琶阮咸者之有拨矣……许君谓‘象鼓鞞木虡’者,误也”.罗振玉所释是乐的本义——乐器.《周礼·春官·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以辨  相似文献   

7.
荀子《劝学》中有一句话:“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相似文献   

8.
“蚓无爪矛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对句中的“用”字各种选本都没有明确的注释,一般的选本是给整个分句加注。如: 用心一也:是因为用心专一的缘故。(刘岳松《中学古诗文对照注释》) 用心一也:(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高中《语文》第二册)  相似文献   

9.
我国历来有“刑始于兵”的说法。如《辽史·刑法志》说:“刑也者,始于兵而终于礼者也。鸿荒之代,生民有兵,如蜂有螫,自卫而已。”《隋书·刑法志》说:“刑者,甲兵焉。”征之古籍,上述说法皆有所本。《国语·晋语六》说:“夫战,刑也。”  相似文献   

10.
(一)“食货志”名称的由来及其编撰体裁“食贷志”之名,始自《汉书》。但“食货”这一名词,却是从《书经·周书·洪范》篇中而来。《汉书·食货志》云:“《洪范》八政:一日食,二日货。‘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简言之,“食”指的是生产范围内的事情,“货”则属于流通范围里的事情。在二十五史中,关于中国古代“食”与“货”的情况,都有不同程度的记载,但在二十  相似文献   

11.
一.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荀子在《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相似文献   

12.
一“混沌”者,天地形成前之元气状态也。《周易乾凿度》:“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似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似质具而未相离,谓之混沌。”《白虎通·天地》:“始起先有太初,后有太始,形兆既成,名曰太素,混沌相连,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字亦作“浑沌”。《文选·七启》:“夫太极之初,浑沌未分。”李善注引宋均曰:“言元气之初如此也,浑沌未分也。”李周翰注:“浑沌为一气也。”《论衡·谈天》:“说易者曰:‘元气未分,浑沌为一’。”音转为“浑沦”。《列子·天瑞》:“太初者,  相似文献   

13.
鼓励是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的最佳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本《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已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王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孔子家语·六本》:“孔子曰:‘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有关“忠言逆耳”在明代刘基《苦斋记》、《后汉书·袁谭传》、《三国志·吴志·孙奋传》、《三国演义》等书中都有阐述。仔细琢磨之后,言外之意是劝导纳言者,要正确对待逆耳之言。但作为进言者,是否想过进言的方式方法,是不是忠言就一定要逆耳?进言者是否可以变通一个说法,把“逆耳之言”说得“顺耳”一些,使纳言者更容易接  相似文献   

14.
<正> 《东莱博议》是南宋文学家、哲学家吕祖谦(1131—1181)的“下水文章”专集。其篇篇有技,段段有法,下面择其精萃者言之。无中生有法是法见于《隐公问羽数》。事载《春秋左氏传·初献六羽》:“隐公五年九月,考仲子之宫,将万焉。公问羽数于众仲,对曰:‘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故自八以下。’公从之,于是初献六羽,始用八佾也。”  相似文献   

15.
一、不、否 否定副词“不”的产生,可以上溯到殷商时代。“不”的初文,在甲骨文中本是植物花萼萼足的形象:(佚五四),象子房、象下垂的萼叶。演变为全文作(盂鼎)小篆作:(说文)隶变后楷书“不”。 “不”原是一个实词,本义是萼足。周伯琦《说文字原》云:“不,鄂(萼)足也,象形”。王国维《观堂集林·释天》:“帝者蒂也,不者柎也”。承托花瓣的称为花萼,萼足为“不”。《诗经·小雅·棠隶》:“棠隶之华,鄂不韡韡”。“鄂不”即是“萼不”,这里正用“不”字本义。  相似文献   

16.
81.1画布1 及盖祭器的一种布。《周礼·天官·幕人》:“祭祀,以疏布巾幂八尊,以画布巾幂六弃。”注:“宗庙可以文,画者,画其云气与?”孙佑让正义:“用玄欢踢布一幅为巾而画之也。” 按:古代凡宴饮、祭祀或天子饮食时,为保证食物和尊彝万壶纽豆篮复等盛器的洁净,都可以用巾幂覆盖。《国语·周语中》:“女(汝,指晋国大夫随会等)今我王室之一二兄弟,以时相见,将和协典礼,以示民训则……出其蹲彝,陈其鼎姐,净其巾幂,敬其拔除,体解节折而共饮食之。”韦昭注:“巾幕,所以覆蹲彝也。”(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上册,第62页。)这是有关周定王招待晋…  相似文献   

17.
一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清,朖也。澄水之貌。”清代段玉裁注:“朖者,明也。澄而后明,故云澄水之貌。引申之凡洁曰清;凡人洁之亦曰清。”这里,只是道出了“清”字最基本的两种含义。实际上,在中国古代,甚至在汉以前,它就已经具有丰富的含义了。诸如: ①水澄澈。与“浊”相对。《诗经·郑风·滦洧》:“溱与洧,浏其清矣。”《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②澄清。《周礼·考工记》:“清其灰,而盝之,而挥之。”  相似文献   

18.
“六书”是古人分析汉字的理论。现在的人一般把它看作解释汉字造字结构的传统理论。《周礼·地官·保氏》中记载: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这是最早的关于“六书”的文献记录,只有其名,没有具体内容的说明。汉代班固《汉书·艺文志》引刘歆《七略》中的观点: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把“六书”进一步解释为汉字造字的六个基本原则。郑众为《周礼》作注时,则提出:“六书”者:象形、会意、转注…  相似文献   

19.
考博士者,乃先秦儒学之官,始设于战国。《史记·循吏列传》有云:“公仪休者,鲁博士也。”表明六国时即有博士之目,而秦承之。《汉书·百官表》云:“博士,秦官,掌通古今。”另据《资治通鉴》卷第七《秦记二》,秦二世曾“问博士曰:‘湘君何神?’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葬此。”’汉承秦祚,博士之置益广。诸子、诗赋、术数、方技等皆置博士。西汉时  相似文献   

20.
三、《诗经》的艺术成就 这也是本学期的学习重点,要求同学们一定全面、深入地掌握。 (一)朴素自然的艺术风格: 《诗经》中的精华就是民歌,而这些民歌皆为“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情由衷发的触景生情之作,因而,毫无矫揉之态和雕琢之痕,而是浑朴自然、一片天籁,具有纯真之心的纯真之美,具有特别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具有朴素自然的艺术风格。 (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1.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也就是对事物直接地陈述描写。如《幽风·七月》《邶风·静女》、《王风·君子于役》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