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九章 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 1 教学要求与复习要点 1.1 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会求两点间的距离。掌握向量概念:模、单位向量、方向余弦,特别是向量的坐标表示。 熟练掌握向量的数量积和向量积概念、坐标表示,  相似文献   

2.
高等数学(下)包括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分学、多元积分学(重积分、线面积分)与傅里叶级数,本文依教学大纲、教学基本要求给出各部分的复习要求,并列出一些练习,供复习时参考。 第九章 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 1、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概念,知道空间点与三个有序实数(点坐标)一一对应,知道坐标轴、坐标平面的坐标表示,会求两点间距离; 2、了解向量的概念及坐标表示。掌握向量的加减法、数乘向量等运算,会用坐标表示向量的模、单位向量、方向余弦; 3、了解向量的数量积和向量积的定  相似文献   

3.
高等数学(下)包括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分学、多元函数积分学(重积分、线面积分)、傅里叶级数。本文依据教学大纲、教学基本要求给出各部分的重、难点解析,配上部分例题,期望对学员们学习有所帮助。第九章空间解析几何1 这一章的重点内容是向量的数量积和向量积的定义,坐标表示,二向量平行,垂直的充要条件。平面的点法式方程和一般方程。空间直线的标准方程,参数方程,一般方程(两平面的交线)。平面间的夹角,直线间的夹角,点到平面的距离公  相似文献   

4.
第九章.空间解析几何[教学要求]1.空间直角坐标系和向量代数部分(1)掌握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概念,会用平行六面体表示空间点的位置。(2)会求空间两点问的距离。(3)已知球心和半径,会写出球面方程,并会通过坐标平移,使球面方程简化。(4)熟练掌握向量、点的向径、向量积、向量的模、单位向量、零向向量和负向量等概念,并熟练掌握向量的加法和矢量与数的乘法。(5)熟练掌握向量的数量积、向量积的概念,以及它们的运算法则和坐标表示法。  相似文献   

5.
1 空间解析几何 1.1 本章重点内容向量的数量积和向量积的定义、坐标表示,两向量平行、垂直的充要条件。平面点法式方程和一般方程。空间直线的标准方程、参数方程、一般方程(两平面的交线)。平面间的夹角,直线间的夹角,相互的位置关系,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常见二次曲面:球面,柱面(准线在xOy平面上)、  相似文献   

6.
依据教学计划,高等数学(下)包括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多元微分学、多元积分学(重积分与线面积分)和傅里叶级数。现在分章谈一下要求与重点练习。 第九章 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 一、基本要求 1、知道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在坐标系下,空间点与三有顺序实数形成一一对应。知道坐标轴、坐标平面的表示法,会求空间两点间的距离。 2、了解向量的概念及坐标表示。掌握向量的加减、数乘等运算,会用坐标表示向量的模、单位向量、方向余弦。 3、了解向量的数量积和向量积定义,  相似文献   

7.
数学科《考试大纲》要求考生:①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了解共线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加法和减法.②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③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④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⑤熟练掌握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线段的定比分点及中点坐标公式和平移公式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1 考点释要考试内容向量,向量的加法与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线段的定比分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平移.考试要求 (1)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了解共线向量的概念;(2)掌握向量的加法和减法;(3)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理解两个向量共  相似文献   

9.
要点解读复习本专题我们应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了解共线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加法和减法;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掌握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以及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坐标公式,并且能熟练运用;掌握平移公式.向量在高中数学内容中是衔接代数与几何的纽带,把向量、向量法穿插、渗透和融合到其他章节中,已形…  相似文献   

10.
[考试要求]一、直线这一章是解析几何的基础部分,其内容在各类试题中均要涉及,是必须要牢牢掌握住的.对这一章的各知识点的考试要求是:(1)理解以下概念有向线段,直线的斜率;(2)掌握以下知识点有向线段定比分点坐标公式.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直线方程的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以及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3)熟练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4)熟练运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和线段的中点坐标公式.(5)能够根据条件求出直线的方程.(6)会求两条相交直线的夹角和交点.二、圆锥曲线这一章是解析几何的核心内容,在各类试题中,本  相似文献   

11.
1 考试要求(1 )理解向量的概念 ,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 ,了解共线向量的概念 .(2 )掌握向量的加法和减法 .(3)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 ,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4)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 ,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 ,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 ,了解用平面向理的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 ,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 .(6)掌握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以及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坐标公式 ,并且能熟练运用 .掌握平移公式 .2 考试要求阐译历数 2 0 0 4年各份高考数学题的共同点 ,最抢眼的无疑是…  相似文献   

12.
要点解读复习本专题我们应做到:(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方程.(2)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3)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4)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并会简单的应用.(5)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了解坐标法.(6)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理解圆的参数方程.高考考查直线与圆的有关概念、基本方法多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  相似文献   

13.
考点题例考试大纲规定的“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一章的考点如下:平面及其基本性质;平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平行直线;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空间向量及其加法、减法与数乘;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直线的方向向量;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异面直线的距离;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平面的法向量;点到  相似文献   

14.
1考纲要求直线和圆的方程(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方程.(2)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3)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4)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并会简单的应用.(5)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了解坐标法.(6)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理解圆的参数方程.圆锥曲线方程(1)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理解椭…  相似文献   

15.
杜汉华 《广东教育》2007,(10):65-6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并灵活应用平面向量数量积公式;掌握平面向量的模的坐标公式以及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能运用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会用平面向量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理解各公式的正向及逆向运用.  相似文献   

16.
《考试说明》要求考生:1理解直线斜率的概念;掌握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能根据已知条件求出直线方程;2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及其应用;会求两条直线的夹角和交点;3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和线性规划的意义,并会简单应用;4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一般方程、参数方程的概念、性质及其应用.下面介绍高考直线和圆的考点及其解析.考点1 求斜率取值范围例1 (2003年新课程卷高考题)已知长方形的四个顶点A(0,0)、B(2,0)、C(2,1)和D(0,1).一质点从AB的中点P0沿与AB夹角为θ的方向射到BC上的点P1后,依次反射到CD、DA和AB上的点为P2…  相似文献   

17.
第九章 空间解析几何 1. 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概念,了解坐标轴上的点及坐标平面内的点的坐标的特殊表示,掌握两点A(x_1,y_1,Z_1)、B(x_2,y_2,Z_2)间的距离公式:会表示三个坐标平面及三条坐标轴,例如xoy平面可表示为z=0,x轴可表示为  相似文献   

18.
立体几何涉及空间向量的考点主要包括空间向量的概念、运算、基本定理、空间向量坐标的概念以及坐标运算、空间向量的数量积、直线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等.而影响学生得分的空间向量立体几何问题主要有4个,这4个典型问题是:空间向量的基本概念、向量的线性运算、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及运算、空间向量的数量积.下面笔者以4种途径浅析此类问题的求解.  相似文献   

19.
空间直线的向量表示及其在求点到空间直线距离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空间直线一般方程的基本特点,利用线性方程组的基本理论,给出了空间直线的向量表示,并姑合向量正交的几何意义和一元函数极值的基本求法,给出了两种求点到空间直线距离的简单方法.  相似文献   

20.
数学科《考试大纲》要求考生:①理解直线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方程.②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③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和线性规划的意义,并会简单的应用.④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一般方程、参数方程的概念、性质及其应用.下面介绍高考直线和圆的考点及其解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