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莫莉 《文教资料》2011,(31):101-103
本文从我国通识教育理念的视野下,从高校艺术教育的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体系建设(内容与结构)、实施策略方面进行探讨,发掘公共艺术教育对人才培养的特殊作用,这也是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高校艺术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覆盖现状来看,该课程的开展情况并不良好,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和学生的双重不重视,教学内容单调、课程资源匮乏,教学环境封闭、教学形式单一。针对这一现状,积极构建多元化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和完善的公共艺术组织与保障机制,开展多样化的课外公共艺术实践活动,有利于形成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覆盖机制,提升高校艺术教育的水平和效果。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阶段艺术教育的不断发展,很多高校中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设置也有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时至今日,我国普通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在体系构建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笔者基于最新关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及要求,其中核心素养中的关于人文底蕴之审美情趣等的培养。要求学生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结合以上要求通过对现阶段艺术课程的发展现状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课程定位、课程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以及对相关评分制度的改进问题对于整个高校公共艺术课程设置的改革方面做一定的分析。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写作,紧扣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对于我国现阶段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体系有着明确的认知与了解,可以更好地为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及其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后现代主义思潮下的后现代课程观是一种多元的课程观,它力图构建一种新的课程观来摆脱现代主义教育所存在的弊端,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在对课程本质、教师角色、课程内容及课程评价方面有着独特的认识。后现代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对后现代教育思想也不能盲目进行引用。  相似文献   

5.
地方理工院校公共艺术课程的优化对贯彻落实教育部高校公共艺术课程设置要求的、解决当前理工院校公共艺术教育弱化现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继承与发展地方文化艺术的必然选择。文章以湖南理工学院为研究个案,具体分析地方理工院校公共艺术课程的优化设计和课程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高校公共艺术课的艺术教育形式是大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主要方式,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近几年我国地方民间剪纸艺术流失严重。因此,将地方剪纸文化艺术资源融入到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中是非常迫切的需求,适时建立科学、合理的剪纸公共艺术课程教育体系,构建与地方剪纸文化资源的联系网络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教育文摘多尔,生于美国波士顿,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任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课程与教学系教授,课程理论项目主任。他研究的主要领域是课程理论、后现代主义、课程设计、教师教育等等。《后现代课程观》是多尔教授的第一本专业代表著作。在此书,他提出了后现代课程理论,试图构建一种新的知识观、课程观与师生观。知识观现代主义的知识观把知识看做是对现实的客观反映,认为要正确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或事物之间的本来联系,并要求是可证实的或可证伪的,这种知识是封闭的、稳定的。而多尔的后现代知识观则相反,他把知识…  相似文献   

8.
朱苏华 《江苏高教》2012,(2):99-100
课程建设与实施是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关键,只有落实好面向全体大学生的艺术教育课程建设与课程实施,才能真正实现艺术教育的终极目标。文章从课程目标科学化、课程内容规范化、教学方式现代化和教学评价多元化四个方面,阐述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建设与实施构想。  相似文献   

9.
高校师生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动机。当前高校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即主客二分导致师生定位失误,缺乏交流导致师生情感单薄,工具理性导致师生交往异化。后现代教育要求构建互动合作的教学观、动态开放的课程观、平等对话师生观。在后现代视域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搭建师生立体交往的平台;创设充满生机的人文环境,打造缤纷绚丽的校园文化;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开辟师生平等对话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十二五”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艺术教育是高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是提升大学生审美素质的重要手段。目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仍存在地区、校际间发展不平衡,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学生满意度不高等问题。"十二五"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应该在国家各项宏观政策、措施的统筹指导下,把注重实践环节、完善教育体系作为改革的突破口;要在注重课堂实践教学和课外艺术实践活动的同时,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努力构建区域性、多元化、全方位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1.
公共艺术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偏远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要达到《课程方案》的要求,实现课程目标,就必须建构规范化、制度化的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并保障其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2.
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是闽南木偶艺术保护与传承的一条重要途径。应在地方高校大力开发和建构其教育课程,把木偶艺术文化融入高校的公共课程和艺术专业体系。探索高校与企业联合办学模式,培养喜爱木偶艺术的观赏者和专业人才,将促使闽南木偶艺术更好地在教育中保护,在保护中传承。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新时期立德树人的根本遵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新时期加强高校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新举措、新方向,从根本上回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近年来,课程思政逐步在高等学校推行和实施,强调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为引领,推进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在课程,根本在思政,重点在课堂,关键在教师,成效在学生。要有效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形成全体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一个都不少,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实施课程思政一门都不缺位的"课程思政+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大格局。  相似文献   

14.
认为我国高师现行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着公共基础课程薄弱、学科专业课程庞杂、教育类课程不足、实践性课程匮乏的缺陷,不利于教师培养质量的提升。为满足新时期基础教育对高质量教师的需求,必须采取措施构建较为合理的高师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如何将此工作落实到体育类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体系,是高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工作目标。通过文献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立足于学校实际,并结合其他学校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探索了落实高校体育类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设计教育规模全球第一,而综合性大学艺术学院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教育上区别于美术学院和工科院校,并根据自身优势、资源和学科优势以及师资构成来整合成自己的特色。文章针对目前综合性大学艺术学院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提出以下观点:改变艺术设计课程设置的大同小异和毫无特点来实现差异性;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开设专业和设置课程;加强学生的人文知识教育,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设计教育应与生活互动。如此,综合性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才能真正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职人才培养出现的片面化、工具化问题,在"科学与人文"融合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建立"以课程开发为主体,以校园文化建设和网络教育为两翼"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改革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解决人文教育缺失问题,并为高职跨学科课程开发及公共基础课改革提供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研究地方高校转型期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以宁夏师范学院等6所院校为研究对象,应用比较研究分析法,对比院校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学分、学时等数据要件,析出共性特征及个性差异。探索高职本科与创新性发展,重新定位本科培养目标,改革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确定课程学时、学分在2400-2550学时,140-155学分之间;理论与实践课学时比例调控在1∶0.13;重构通识教育课与专业基础课、教育科学课、教师资格认定课、职业教育方向课必修课、职业教育方向课选修课的学时或学分比例为1∶0.65∶0.5∶0.12∶0.20∶0.18。构建一个课程结构合理,学时比例恰当,课程内容之间有序、协调、衔接性好的全新的地方本科高校高职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9.
文章针对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在总结南阳师范学院多年学分制教学管理实践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加大课程建设,构建多层次课程体系;规范专业课建设,加大公共课建设;积极开发素质课程,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革教学管理模式,扩充学生就业渠道等措施,以便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  相似文献   

20.
课程改革是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是教师教育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教师教育课程整合的要素来讲,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包括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一体化、课程内容一体化和课程实施一体化等方面。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程结构比例失调、课程类别不合理,课程之间内容融合度低、教育实践课程欠整合,课程实施方式变革步伐缓慢、学生评价单一等。建立模块化课程网络体系、合理整合课程内容、优化课程实施过程等是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构建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