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爸爸和鸽子     
喂鸽和训鸽,是我特开心的事情。那是我读二年级的时候,爸爸问我,你喜欢鸽子吗。我说,当然了。于是爸爸从一个亲戚家弄回几只鸽子让我跟着他养。那些小鸽子,有着纯白的羽翼(yì)、闪亮的眼睛、嫩粉的  相似文献   

2.
白鸽之恋     
我邻居是个衣着邋遢的肉鸽养殖户,看起来像是粗手粗脚的汉子,不过难得他能时时顿及到左邻右舍。为了阻隔鸽子脱落的绒毛和臭烘烘的鸽屎味,他特意在他的院落里砌了堵三米来高的水泥墙。他养的鸽子,大多肥胖臃肿,呆头呆脑,也许是因为邻居只希望它们快快长肉出笼吧。这些鸽子不幸地  相似文献   

3.
鸽子在人们的心目中,是自由、和平的象征,深受人们喜爱,而养鸽历史也由来已久。近年来,饲养鸽子的风气越来越盛,在所养鸽子中有观赏鸽、肉用鸽、信鸽等。作者在饲养过程中,观察了信鸽的种种行为。现将饲养和观察情况介绍于下。一、繁殖过程中的行为 1.配对当鸽子生长到一定时期,首先让它们生活在一起,当它们选定了合适的雌雄后  相似文献   

4.
蒙蒙看到小鸽子吃小石子儿,就跑去告诉鸽妈妈。启启看到小鸡吃小石子儿,急忙喊道:“你这样乱吃会生病的。”12故事列车七彩风铃板块蚂蚁们行动起来,跟在小鸡、小鸽子身后,看到他们要吃小石子儿就拦着他们。34可是,鸡妈妈、鸽妈妈也在吃小石子儿,这是为什么呢?故事列车七彩风铃板块启启蒙蒙((33 ̄ ̄77岁岁)鸽妈妈抢着说:“我们吃下小石子儿,存在肚子里的砂囊中。”蒙蒙不相信,说:“我吃下硬的食物都不好受,更别提吃小石子儿了。”6故事列车七彩风铃板块鸡妈妈说:“我们的嘴里没有牙齿,不能咀嚼食物……”5嗉囊线胃砂囊6启蒙(3 ̄7岁)鸡妈妈接…  相似文献   

5.
鸽子     
《家教世界》2015,(1):34-35
饲育幼鸽
  选择的方法:
  向正在养鸽子的朋友要,或是去宠物店购买。如果是为了日后参加信鸽比赛,要注意鸽子的血统。
  鸽子养育幼鸽时,从嗉囊里分泌出被称作“鸽乳”的粘稠食物,嘴对嘴地喂给幼鸽。因此孵化后2周之内,幼鸽的一切都由鸽妈妈和鸽爸爸共同承担、照料。经过20天后,幼鸽就长成像鸽妈妈的体型那样大小,并且能自己吃食了。  相似文献   

6.
裴钰 《初中生》2011,(22):26-27
以色列有本著名的小说,叫《耶路撒冷之鸽》。作者是以色列文学大师梅厄·沙莱夫。小说的主人公是一对相恋的男孩和女孩。两个人都喜欢养鸽子。他们爱恋传情的方式就是鸽子。男孩把自己的情书拴在鸽子腿上,然  相似文献   

7.
《初中生》2011,(8):26-27
以色列有本著名的小说.叫《耶路撒冷之鸽》。作者是以色列文学大师梅厄·沙莱夫。小说的主人公是一对相恋的男孩和女孩。两个人都喜欢养鸽子。他们爱恋传情的方式就是鸽子。  相似文献   

8.
养鸽记     
"嗨,鸽子!"我大声喊道.妈妈从集市上买了两只鸽子,说要给我煮着吃.我执意要把它们养起来,爸爸见了也来为它们"求情",于是妈妈只好答应了我们的要求.从此,我开始了酸甜苦辣的"养鸽记".  相似文献   

9.
养鸽练眼     
《学子》2004,(8):44-44
天刚蒙蒙亮,梅兰芳(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1894-1961)就起了床,放飞鸽子,先将领头的一对放上天去,飞了一会儿,接着再放第二、第三对……梅兰芳什么时候迷上养鸽啦?原来是这么回事。梅兰芳年少时双目眼皮下垂,眼神不能外露,有时迎风还要流泪,眼珠转动也不灵活。这对于演员来说,是致命的缺陷。怎么办?梅兰芳想了个办法——养鸽子来锻炼目力。因为鸽子飞得很高,放鸽的人须仰天用尽眼力,辨别那些鸽子是自己的,那些是别家的,眼睛老跟着鸽子飞的方向望,愈望愈远。梅兰芳养鸽子天天这么放鸽望着鸽子练眼,数年坚持不断,由于他下了功夫,眼睛终于变得…  相似文献   

10.
肉鸽,又称菜鸽,素有“禽中明珠”之美誉。其味道鲜美细嫩,营养丰富,既是高蛋白、低脂肪的名贵禽肉,又是滋养补身的珍品。我国自古就有养鸽食鸽的传统。近年来食用肉鸽更成为风尚,使肉鸽市场变得紧俏,养殖肉鸽已成为农村致富的一条好门路。 养肉鸽虽然比养鸡较精细,但养鸽成本低,见效快,每对种鸽一般早产乳鸽(仔鸽)6—10对,年利达百元左右。鸽子抗病力强,较少发生传染病。鸽子又可自己下蛋孵化育雏,不需人式孵化和保温育雏,一个劳力可照料100—300对,适于农家发展家庭式群养和专业规模性笼养生产。  相似文献   

11.
以色列有本著名的小说叫《耶路撒冷之鸽》,作者是以色列文学大师梅厄·沙莱夫。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两个人都喜欢养鸽子,他们爱恋传情的方式就是放飞鸽子。男孩子把自己的情书拴在鸽子腿上,然后放飞,女孩看到鸽子飞来,便解下字条细细品读,然  相似文献   

12.
见证真情     
走进我家的客厅,映入眼帘的,是满柜金灿灿的奖杯。赢得这些荣誉的功臣,不是我,也不是我的父母,而是鸽子。从我很小的时候起,爸爸妈妈就开始养鸽子,至今已养有一百多只。在湖南常德的信鸽界,只要一讲“老赵家的鸽子”,那是无人不知的。在这些鸽子精英中,有着这样一对:一红,一灰。红的是公鸽,灰的是母鸽,它们是“夫妻”。作为信鸽,它们不算优秀,因为它们天生弱小,没有竞争的潜能。然而它们却特别惹我疼爱,与我最亲近。尤其是那只公鸽,我可以轻易地把它捧在手上,放在肩头,它总是乖乖的,非常听话,于是我叫它“小乖”。小…  相似文献   

13.
在我家有数也数不清的信鸽,有用来为人表演的彩色观赏鸽,有象征吉祥的和平鸽,有节日用的彩鸽……。在那么多鸽子里,你能一眼就看出哪只是雄鸽,哪只是雌鸽吗?我一直觉得很难,不知道怎么去区分它们。爸爸是这方面的行家,可是每当我问他时,他总是不肯告诉我,只对我说:“原本我也不知道,就是靠一段时间的仔细观察才发现的。信鸽分得非常细,有保姆鸽、种鸽、赛鸽……如果你想分出这些鸽子是雌是雄,只要耐心地坚持观察几天就可以了’”“还要几天时间啊(’”我听后瞪大了眼睛。“几天都不耐烦啊,那你就永远也不会发现奥秘啦!”爸爸笑着说。我看着…  相似文献   

14.
信鸽抓盗贼     
姜晓春是市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他爷爷是省城有名的鸽痴。因为从小受爷爷的影响,他也十分喜欢养鸽子。爷孙俩在院墙边搭起了一个鸽屋,养了许多只信鸽。去年暑假,晓春喂养的信鸽雪儿春在全市的信鸽比赛中一举夺魁,他不仅成了全市的新闻人物,还由此成为市信鸽协会最年轻的会员。  相似文献   

15.
《草房子》     
《小学生》2007,(5):44-44
【剧情简介】:少年桑桑是个喜欢“异想天开或者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古怪行为”的孩子,他为了让自己养的鸽子有个像样的家,就把家里用的碗柜改制成一所鸽舍;他看到渔船上的人用网捕鱼,就把家里的蚊帐剪开做成一张渔网,还真捕到了鱼;他在夏天里想到城里卖冰棍的人总将冰棍裹在棉套里,就突发奇想地在大热天里穿上棉衣棉裤……  相似文献   

16.
喂鸽子     
今天傍晚,我和爸爸去人民公园喂鸽子。喂鸽子的人真多啊!有小孩,还有一些大人。数不清的白鸽在人们身边散步,有好几只还停在人们肩头、手臂上啄食呢!我买了一袋鸽食,和爸爸一起喂。爸爸真勇敢,把几粒玉米放在手心里,蹲着等候鸽子来啄食。一只白鸽盯着爸爸手中的玉米,来来回回走了好几趟,终于飞到爸爸的手上啄食。爸爸慢慢站起来,把白鸽举到半空让我看,把我吓得连连后退。爸爸笑着说:“你真是个胆小鬼!”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接着问爸爸:“鸽子会啄人吗?”爸爸说:“鸽子这么温和,怎么会啄人呢?”我想爸爸肯定不会骗我,就战战兢兢蹲下身子,把玉…  相似文献   

17.
野鸽子     
我爱鸽子,一时也说不上为什么。我曾经养过几只野鸽子,都是哥哥从深山谷里捉来的,刚捉来也只是个肉球,一根羽毛也没有,有的长了几根,但都因为太幼小了,让人觉得可怜。去深山谷里捉鸽子,哥哥总是带着一些比较能干的伙伴去。因为多次捉鸽子的原故,所以他们对鸽子的情况有许多的了解,而且多次他们还制造捉鸽子的工具,比如一些大网等等。这样一来,只要他们有兴趣,空手去了是决不会空手回的,而且在捕捉的数量上也日有所增。在这样多次捕捉之后,鸽子的数量也越来越少……捧着野鸽子,我总是先好奇地端详一番。可它一点都不领情,伸长脖子看远处。“…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汉语中,"鸽"的初始意义是"鸽子",现今许多"鸽"作动词的新用例在网络语境中出现并迅速传播。我们推测,"鸽"的意义和功能变异的路径为:"VP放鸽子 N鸽子 V鸽/咕"。首先字面义为"放飞鸽子"的VP"放鸽子"是带"爽约"隐喻义的俗语,该俗语的核心部分是名词"鸽子"。当VP伴随着高使用频率而变得更加自足时,带隐喻义的名词"鸽子"可以在更多情形和语境下使用。通过类似途径,"鸽"作为"鸽子"的词根,脱落名词词缀"子"并保留俗语义,作动词使用。而表鸽叫声的拟声词"咕"也继承了动词"鸽"的用法,这是一个转喻的过程。"鸽"的用法变异也是网络语境中"动物化表达"倾向的一部分,反映了当下人们的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19.
我是地道的兰州人,家里四个孩子,我最小,上头两个哥哥一个姐姐。我这人打小就比较淘气,鬼点子也多。初中时我不好好学习,喜欢养鸽子,从一只一直养到30多只,它们一天就能吃半袋子大豆。那会儿有地下鸽子市场,星期天我就用书包装两只鸽子去卖,然后装四包鸽子食回来,一星期鸽子食快吃完了,那两只鸽子也就"逃"回来了,我卖的鸽子全是"铁杆",它们不自己回来那才奇怪。  相似文献   

20.
夜游鸽     
不知道您的班级怎么样,反正多数班级都会有一两个特别淘气或调皮的学生。这些学生很好动,不安分,纪律性很差,往往学习成绩也不怎么样,常年受到各种批评,耳朵磨出了趼子,也并不"气馁",也损伤不了他们的"斗志"。他们是老师最头疼的对象,多数老师放弃了对他们的期望,只求"别给我惹事儿"。 蒲松龄在《鸽异》中讲了一个故事: 邹平张公子,特别喜欢养鸽子,他遍寻天下名鸽,按照书上讲的要求饲养它们,不久成了养鸽"专业户"。但这些名鸽有一种奇怪的特性:好睡,而且睡久了又会得麻痹病死去。眼睁睁一只只奇种异鸽相继死去,张公子真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