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字母表示数"是初一代数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这部分内容从基础知识上看,体现了数向式的过渡;从学生的思维上看,体现了直观形象思维向初步抽象思维的过渡。因此,深入探讨这部分内容的教与学,对搞好中小学教学的衔接以及初中代数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一、做好知识的衔接,抓好知识的深化对"用字母表示数",初一学生已在小学初步接触过,在初一年级对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不能停留在对小学  相似文献   

2.
代数式是小学知识向初中知识转型的一个飞跃,是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一座桥梁,更是初高中知识的重要基础.关于这部分内容的考查,中考试题往往呈现一些知识交汇点,核心考查"一个意识、两种能力、三类题型".1.一个意识彰显数与式的和谐区别于小学数学,初中数学更重视代数思想,更关注主动使用字母表示数的意识.例1(2013·南京)计算:  相似文献   

3.
《代数初步知识》作为初中学习的开端 ,其承前启后的作用不必赘言 .从算术到代数的过渡 ,其主要标志是字母代替数 ,实现的是学生认知上的质的飞跃 .通过本章的学习 ,不仅可以弥补小学学习的不足与认知上的空白 ,更重要的是本章“统帅”作用的发挥 ,列代数式直接影响着代数的全部 ,观以下框图可见一斑 .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试述教学的总体思路 .1 认识一个飞跃 ,做好认知对象的顺利过渡初中代数区别于小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字母表示数 ,由研究具体的数过渡到研究式 .数式既有共性又有个体差异 ,代数面对的是字母化、符号化体系 ,用字…  相似文献   

4.
初中代数的主要内容是数、式、方程和函数。从数到式是初中代数的入门,至关重要。初一学生由于长期的小学教育,已经形成一套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比较喜欢认识具体形象的事物。刚一接触初中代数,由于字母在表示数字上的任意性和不确定性,具有“代”和“变”的抽象性,以他们原有的对数的认识就感到不适应了。因此,初一教师首先应该做好数与式的衔接,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代数知识是在算术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用字母表示数,使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法则抽象化和公式化。初中一年级刚接触代数时,学生要经历由算术到代数的过渡,这里的主要标志是由数过渡到字母表示数,这是在小学的数的概念的基础上更高一个层次上的抽象。字母是代表数的,但它不代表某个具体的数,这种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正是初一学生学习的困难所在。  相似文献   

6.
周吉科 《甘肃教育》2020,(2):177-177
代数知识是在算术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用字母表示数,使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法则抽象化和公式化。初中一年级刚接触代数时,学生要经历由算术到代数的过渡,这里的主要标志是由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这是在小学数的概念的基础上更高一个层次上的抽象。字母是代表数的,但它不代表某个具体的数,这种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正是初一学生学习的困难所在。  相似文献   

7.
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李怀京汪建国(南昌市滕王阁学校)一代数知识是在算术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用字母表示数,使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法则抽象化和公式化。初中一年级刚接触代数时,学生要经历由算术到代数的过渡,这里的主要标志是由数过渡到字母表...  相似文献   

8.
<正>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中数学中较为特殊的部分内容.在小学阶段,学生主要以算术知识的学习为主,数量关系也基本用数字符号表示,到小学高年级出现方程,开始尝试用字母符号表示数量关系,这与算术有着本质区别,是学生的思维方式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转化的一个开端.本文试论在中小学衔接阶段,如何进行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一、多角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蕴含的数学知识、数学观念1.从"一元一次方程"所处的知识领域来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进入初中后,由于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要求等方面的不同,在接受知识、学习方法、学习心理等方面有部分学生不能很快地得到适应。如何引导他们尽快地熟悉初中老师的教法,增强自学与自制能力,顺利渡过中小学的衔接关,是每一位初一老师的重要责任。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衔接   1.代数的特点是用字母表示数,它是在小学所学数的基础上更高一个层次的抽象。字母是代表数,但它又不是某个具体的数,这种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正是初一学生学习的困难所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好内容的深度,从小学学过的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入…  相似文献   

10.
小学时学过用字母表示数的简单例子,进入初中后,将更深入地探讨含有字母的式子.用字母表示数,是从算术向代数过渡的关键.它可以把一般的数量或具有普遍意义的数量关系正确、简明地表达出来,使计算或问题研究更方便.  相似文献   

11.
<正>大家知道,小学生在小学六年的数学学习中主要是具体的数以及具体的数之间的运算,而到了初一接触到的是用字母表示数,建立起了代数概念.在我们看来,"代数"就是用字母来表示一个数,但实际上绝非如此.初一的数学先是讲了"用字母表示数",然后就开始深入到了"方程",再由此展开"包含字母的式子"这一概念,然后又开始了关于不等式及函数内容的学习.因此只有找出"数"与"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区别,在知识间架起衔接的桥  相似文献   

12.
初中一年级是学生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也是由小学向中学过渡的一个重要时期,这时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更新学法的自我约束、丰富知识、提高兴趣。我们知道:在小学数学中学生基本上只接触数的运算,进入初中后,要引入表示数的字母,即用字母代替数,以及用含有字母的代数式来描述数与数及字母间的关系,引进数学语言——文字语  相似文献   

13.
代数式是初一同学开始接触的入门知识,也是今后学习整式、方程等知识的基础,显然学好代数式对于进一步学习初中数学知识是至关重要的.下面就代数式的学习要点作简要介绍,供参考. 一、正确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用字母表示数是代数的特点,代数式与算术式不同,即用字母表示数以后,就出现了字母之间、数字与字母之间的运算.这种用运算符号  相似文献   

14.
<正>字母表示数是初中代数入门的重要课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一方面从其内容上看,它是在算术的基础上引入代数内容、进一步学习代数学的重要方法和基础;是学习代数其他内容的基础,更是进一步精华数学语言、探求数学科学丰富内涵的重要手段和强有力的工具。另一方面从教学阶段看,初中代数教学要与小学数学教学相衔接,知识内容的抽象程度要逐步提高层次和观点,如小学算术中由具体的物抽象出数,并学习数的运算及其应用。因此,深入研究这一课题内容的方方面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学第九册第四单元教学内容是“简易方程”。其中第一小节“用字母表示数”是由算术知识向代数知识过渡的第一步,是本单元教学的基础和关键。因此,教学中要做好由算术到代数的“接轨”工作,为后面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打基础。一、由具体到抽象,教给新方法用字母表示数,对小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法。要从确定的数,如……过渡到用字母表示,这是继抽象数概念之后,认识上的又一次飞跃。由于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特别是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更感困难。教学时,应从学生熟悉的内容出发,通过实例,…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P44~46.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2.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体会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初步的代数思想和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美,体验数学学习带来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1.从符号过渡到用字母来表示数,引出用字母表示数的概念,初步感悟字母表示确定的数.  相似文献   

17.
本单元是小学系统学习代数初步知识的开始,它包括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易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三部分内容。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有利于加深对算术知识的巩固和理解,而且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用字母表示数是代数的一大显著特征。使学生知道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  相似文献   

18.
代数知识是在算术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用字母表示数,使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法则抽象化和公式化。七年级刚接触代数时,学生要经历由算术到代数的过渡,这里的主要标志是由数过渡到字母表示数,这是在小学的数的概念的基础上更高一个层次上的抽象。字母是代表数的,但它不代表某个具体的数,这种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正是七年级学生学习的困难所在。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数学第八册“简易方程”这一单元中的“用字母表示数”这部分教材,是由算术向代数知识过渡的基础,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学中所处地位十分重要。通过“用字母表示数”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已学过的算术知识的理解,如:用字母表示常用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学过的计算公式,比原来用文字叙述简明,易于掌握,使学生对这些知识理解得更加深透,而且为下面学习简易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以及为今后学习有理数和整式初步打下基础。用字母表示数,是简明地表达数量关系的一般  相似文献   

20.
小学三年级是过渡阶段。从掌握知识上看,以识字为重点向读写为重点过渡;从思维发展上看,由形象思维逐步向逻辑思维过渡;从认识规律上看,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这个承上启下的衔接阶段,是一个很重要的年段。但由于教师认识不足以及学生生理、心理的变化,使得三年级学生的语文成绩波动很大。怎样顺利渡过衔接阶段?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