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开发温室番茄采摘机器人系统,文章提出的温室番茄采摘机器人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末端执行器、机器视觉、机器人载体和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包含三个单元:机器人手臂执行控制单元、机器人载体控制单元和中央控制单元.开发了温室番茄采摘机器人系统的软硬件,满足了预期的功能需求.实验结果表明:集成采摘的平均成功率分别为94.83%、91.83%和89.63%.平均采摘时间约为35.96秒.另外,针对应用实际本文分别针对黄色和红色西红柿结合光源情况进行了机器人控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机器人实际采摘效率较高,且阴雨天的采摘效率明显高于光线充足的晴天.  相似文献   

2.
教学机器人是指具有辅助教学、管理教学、处理教学事务乃至主持教学等功能的机器人.作为一个理想的教学机器人,应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性: 第一,教学性.教学机器人不同于工业机器人等其他机器人,它主要用于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处理教学事务等工作,应按教育工作者的职业要求赋予教学机器人教学特色.  相似文献   

3.
轮履复合机器人实验平台是在分析现有移动平台形式的基础上,针对工业现场和教学实践的双重需要,设计的一种可二次开发的通用机器人实验平台。该设计采用模糊逻辑控制器控制电机驱动单元实现机器人的自主移动,采用轮履复合式的机械结构极大地提高了机器人的灵活性和机动性,拓展了机器人的活动空间。软硬件均采用模块化设计,使机器人实验平台的通用性和开发便捷性进一步增强,可广泛应用于教学、救援、巡检、军事以及勘探等领域。  相似文献   

4.
处于底层的运动控制子系统对于中型足球机器人完成其特定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所设计的基于FPGA的运动控制系统硬件部分包括基于NiosⅡ的处理器单元和多电机驱动单元.该系统可为中型足球机器人的底层运动控制承载各种算法、智能驱动等提供良好的设计平台.通过实战检验,证明了该系统具有可靠性高、响应快、易于升级等特点,完全达到了中型足球机器人底层运动控制系统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教学机器人"也称教育机器人,现在还没有明确和严格的定义。从广义上说,只要具有教育教学功能的机器人都可称为"教学机器人"。狭义的"教学机器人"是指那些专门运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可以进行辅助教学的简易机器人系统。随着许多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逐渐在中国开展并普及,以机器人为内容的机器人教育也以第二课堂、竞赛辅导等多种形式迅速发展。但是,在中国起步阶段的机器人教育领域,教学机器人还只是定位于各种能给学校和学生带来荣誉和现实利益的机器人竞赛,对于教学机器人的利用还远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蛇形机器人各种单元连接结构中,单关节内万向节连接形式具有单元少、结构协调性好等优点.从生物蛇身体结构出发,结合蛇形机器人工作环境,设计一种单关节内万向节连接形式的仿生蛇形机器人结构.对常用万向节结构所用十字轴的分体设计,简化了机器人的结构形式,机器人单元长度为91 mm,单元直径为80mm,机器人零件数量为521件.  相似文献   

7.
开发了一套面向网络制造的三维打印无人车间实验平台。该车间包含三维打印机群、仓储系统、工业机器人、直线导轨等制造执行单元,其中打印机经过改造,具有热床托盘可互换的特点,配合机器人夹具,可实现自动上下料功能。这些单元通过以太网互联,在主控程序及设备状态表协调下有序工作,实现包括制造、搬运、仓储等功能。基于该平台提供的打印服务,用户只需在三维打印云平台网站上选择目标模型,设置简单的工艺参数,便可实现打印需求。  相似文献   

8.
小学阶段的机器人课程旨在让学生在机器人项目的体验中了解机器人的组成、机器人的功能,激发学生对机器人项目的创意与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机器人就在我们身边,并为人类服务。要有效地开展机器人教学,就必须从学生认知与兴趣点出发,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开展合作交流,并在教学中融合新兴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本文以《道闸机器人》一课为例,阐述了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节——《机器人初步知识》的内容,被作为校本课程《机器人》的入门课来进行授课。主要目标是增加学生对机器人的了解。并没有一些概念性和理论性很强的知识。但是本节是学习本章内容的基础和铺垫,对本节内容的掌握程度会直接影响下面的教学。根据学生的情况,鉴于教学的需要。本节课的重点调整为机器人的算法分析,而把对机器人相关知识的了解只作为课前预习内容。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深度领会课程标准精神,进一步思考如何开展以主题意义引领的单元整体教学,以单元内容的整合、优化和重组,“增效”英语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文章聚焦“核心素养”,从单元整体教学出发,基于单元主题、语言功能、语用功能、育人价值,深化单元教学改革,开展单元整体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1.
对国内外机器人竞赛的现状、特点以及功能进行了分析,提出我国高校的机器人教育应以开展高水平的机器人竞赛为契机,有针对性地调整和改革现行的机器人教育教学,以推动我国机器人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信息科技大概念对大单元整体教学起着全局引领作用。本文以信息科技大概念视角进行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以“开发带显示屏的专属机器人”项目串联Python的基础知识,便于学生理解、实践、内化为自我知识,教学实践过程重在发展学生的信息科技核心素养,特别是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计算思维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开发软件对反恐排爆机器人虚拟实验系统进行功能开发,该系统应用于反恐排爆机器人教学,建立D-H机械臂坐标系,实现反恐排爆机器人结构认知、装配操作、工作空间、关节运动控制,实现人机交互,利用D-H参数法建立反恐排爆机器人运动学模型,进行了正、逆运动学求解及轨迹规划。系统有着较好的沉浸性与交互性,能够完成反恐排爆机器人的虚拟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14.
随着机器人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的不断探索与实践,机器人走进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机器人是集机械、电路、程序于一体自动控制的典型代表。乐高EV3机器人是一种既具教娱功能,又具实用功能的机器人,它使用的G语言是一种图形化的编程软件,教师通过合理的教学和实践普及这种语言程序,是一个非常好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工具。  相似文献   

15.
工业机器人综合了机械、自动化、计算机等多学科技术,是智能制造系统中的重要单元。在课程实践中,将工业机器人作为一种机电产品进行系统设计和控制操作。基于ABB六轴工业机器人实验平台,以企业工程应用和自主设计任务作为创新性设计实验项目内容,进行工业机器人三维建模、控制系统设计、程序开发和动作执行。在工业机器人课程中应用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工业机器人基本理论和项目开发,培养了学生的设计开发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并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工业机器人单元在智能制造系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机器人初步知识》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节。本节的主要目标是增进学生对机器人的了解,为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内容做好铺垫。教材将对机器人相关知识的了解作为本节课的重点,而把对机器人算法的分析只作为拓展内容。  相似文献   

17.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策略是以单元作为基本教学单位的。单元教学的实施要将单元教学目标分解到课时教学之中,按照课时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逐节实施,但是仅仅完成课时的分节目标并不等于实现了单元达标。狄斯塔尔(Destale)现象告诉我们:总体(功能)大于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的总和。我们虽选择了一个教学班做过实验,单元教学最后一课时新授完成之后,立即进行单元检测,全班达成度只有32%。(尽管这个班的每堂课的达  相似文献   

18.
最近,在北京中关村的一个小区里,诞生了一款非常酷炫的机器人玩具。它的名字叫做Cellrobot,是一套模块化的机器人系统,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Cellrobot由一个一个的Cell组合起来,可以变成各种形状,实现不同的功能,比如可以变成机械臂、遥控汽车,甚至是人形机器人。各个Cell看起来很像,实际上有所不同,这套系统总共有三种Cell:Heart、Cell和X-Cell。Heart就是一个机器人的大脑和心脏,内置了计算单元、无线通讯和电池,它通过WiFi与智  相似文献   

19.
小学英语教材采用单元编排、板块分布的建构方式,这一特点促使我们思考如何站在单元的角度有效地整合各功能板块开展教学。笔者扫描教学现状,对单元整体教学进行理性分析,力求课堂更高效。  相似文献   

20.
程序设计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基础教育阶段的程序设计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培养学生用程序设计的思想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仿真虚拟机器人软件不断发展,其在原来实体机器人编程平台的基础上,加入了用计算机模拟的机器人、场景及机器人行为活动的功能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