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6 毫秒
1.
杨家埠木版年画和中国画历来被认为是一“俗”一“雅”,然而由于他们都植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化底蕴之中,故存在着很多共性,本从题材的选择,艺术的象征寓意,富于特色的构图和表现手法、色彩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剖析,论证二能在保持各自艺术特色的同时相辅相成,互生互存。  相似文献   

2.
本论述了20世纪中国画的特点,认为寻找传统的山水景观,保持传统的化底蕴,追求内心的理想价值,是中国山水画家始终不变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3.
中国画笔墨是中国画的精髓。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画的观念在不断更新,中国画新的笔墨语言形式也在不断出现,一幅好的中国画应具有时代的笔墨语言,一切符合形神兼备和画面艺术追求的新技法,都赋予笔墨新的内,凝结着时代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关于师范院校中国画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画教学在师范美术系的各项专业教学中其重要性不容忽视。中国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着辉煌的艺术成就。中国画是中国化、美学思想、哲学观念的集中体现。中国画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化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继承和弘扬民族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从解析中国画空间构成来探讨中国画意象形态的表现特征,是认识和掌握中国画意象创作规律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国画的空间构成特征,主要表现在多视域流动的空间组合和书法结构的渗透这两个相互关联的构成手法之中。流动的空间组合形成区别与古典西画的焦点透视方法,集中体现在“流”字上,是流动而不是固定在一个角度观照物象,因而更能灵动地表现自然物象的生命空间,体现中国画人与物交融、纵身大化的宇宙生命态度。而这种流动的空间构成又渗透了书法的结构意识,在实为书法用笔移入的“骨法用笔”的写意笔法中,其“一笔画”之审美要求,使中国画的空间凝合着生动的气韵,创造一种虚灵的“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空间意象境界。这种独特的构成手法,区别与西画的造型,是中国传统化在中国画上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6.
中国画的变革究竞有没有底线?这条底线是什么?注重在绘画中经营诗的意象,笔墨技法营造意蕴相因相成不可分割,这是决定着中国画与西洋画的本质区别。中国画的审美价值体系以及技法体系也在极大程度上与其诗意化特征相关联。这应当是中国画的底线。因此,在美术学院、系的国画教学中,应该重视古典诗词和古代文论的教学,设置相关的课程。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画的意象造型手法赵敬之意象造型是中国画的根本特征,使物象本身意象化,是中国画绘画语言的精髓。明代王级提出“不似之似”,清代石涛提出“不似之似,似也”,齐白石和黄宾虹认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和“惟绝似又绝不似物象者,此乃真画”。历代大师所言,...  相似文献   

8.
中国形式语言的存在和流传,得益于形式语言的创造性和形式语言本身的化内涵。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画形式语言的时尚性,有益于中国画的流传。尽管模仿有时能够激发个体独创自省意识的生成,但机械的模仿,只能削弱形式语言的丰富性和生命力。正确地对待中国画形式语言模仿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有助于艺术创造的增进。  相似文献   

9.
中国画线条不但以“写形”、“写意”,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写心”、“写情”,尽情展示丰富多彩的主观认识世界。文章通过解读中国画线条背后的隐性世界,探究了中国画线条与画家情感世界的内外化规律。认为:中国画中的线条是中国画家笔墨与精神的结合体,是中国画画家的情感和生命留下的轨迹。画家的生活方式、人生经历、情感世界不同,所留下的线条轨迹亦不同。线条价值就在于线条能传递出各种不同的信息,并跨越无限的时空,不断映射出隐在画中的画家精邃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0.
国画的发展面临着多元化发展的危机,是一线生机,还是危机四伏,中国画要怎么转变,怎么发展,怎样创新。文章试从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入手,试图从构图、色彩、造型等方面获得全新的突破,吸收当代插画艺术有益成分,在保持其深刻的民族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吸收与借鉴,丰富、发展同时创新中国画艺术。  相似文献   

11.
笔墨是中国画创作表现的艺术语言,它凝聚着中华民族博大深远的理念意识与审美追求,在中国画不同的时期里,它以骨法用笔,化墨彩风韵,呈千姿百态,构成了我国历代的经典之作,中国画笔墨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其用笔用墨无不在法度之中,具有笔墨的共性和独特的个性,是中国绘画艺术表现的瑰宝.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画的前途已成为美术界的热门话题,中国画是民族精神与思想在美术领域具体表现,它的发展命运关系到中国古典思想与精神的传承,也关系到中国文化在新世纪如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如何在西方强势文化面前保持自己的风貌而又有所发展。本文就传统中国绘画的代表——文人画,其审美思想的发展脉络作一番简要论述,旨在对中国画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美术课国画教学中的笔墨程式张国酬中国画的传统特性,尤其强调笔墨结构和形式构成。为了保持这种独特品质,继承前人的宝贵遗产,国画教学应遵循其自身规律,重视笔墨程式的运用和创造。为什么要重视笔墨“程式”教学呢?这是因为,中国画的造型是意象造型,它不拘泥于自...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画的现代化变革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忧虑的问题。实际上中国画的现代化,只有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只有符合中国画自己的本质逻辑,才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万勇 《华章》2012,(28)
艺术家林风眠是中国现代绘画的先驱.他在中西艺术之间取长补短,合二化一,从而使笔下的自然总是轻咏着一首首的抒情诗,令人神往,令人回味,为中国画艺术的革新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程式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征之一。传统中国画中,笔墨的程式化的特征也非常明显。笔墨在历代文人墨客的经营玩味下,形成了一定的规范一定的格式,具有独立的审美功能。这种程式化笔墨对于提升作品的品位有重要意义,但如果过早结壳,也会影响作品品位和质量。程式化笔墨对现代水墨人物仍有一定的影响力,不过,这种影响力呈退化的趋向。  相似文献   

17.
张宇明 《文教资料》2011,(22):83-84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自我演进模式和构成体系出发,寻求并演绎出符合当代艺术发展的价值意义和文化逻辑,无疑存在着诸多难以逾越的传统价值观念。中国画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内涵和外延上皆引领东方艺术在世界文化上的不可比拟性。中国画中的"既非此即彼,又亦此亦彼;既若即若离,又未即未离"的模糊圆通、思辨多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生存环境与思维方式的集中体现,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程式化取向。当下处于求新求变球怪的时代背景下的中国画创新,处在一个进退维谷、腹背受敌的尴尬境地,扎根传统,立足当代,展望未来,是当今中国画创新,实现中国国画价值转型的实践出发点和文化使命感。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画的演变史及当代绘画所面临的冲突,提出“笔墨当随时代”。着重论述当代中国画现代形态的化规范,提出要使中国画走向现代必须基于传统,立足于时代,来源于生活,实现于形态,以确立自己的化规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中国画尚意传统形成、发展过程和中国画创作和品评中"意"、"形"、"法"、"笔墨"等美学范畴的分析和解读,提出了中国画尚意传统的精神实质、文化品性与形式特征及其在中国画创作中落实、具化的达意之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中国画尚意传统形成、发展过程和中国画创作和品评中"意"、"形"、"法"、"笔墨"等美学范畴的分析和解读,提出了中国画尚意传统的精神实质、文化品性与形式特征及其在中国画创作中落实、具化的达意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