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人类正在走向一个新的文明阶段———网络文明 ,计算机互联网络全方位进入了我们生活的现时代 ,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进行批判性的解构和整合。“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两大支柱 ,将架构起新世纪网络文化背景下教育的新景观 ,成为信息化时代教育的基础手段和主流手段之一。信息化时代 ,语文教育将在多媒体网络技术开辟的创造性工具平台上迈向一个新的境界。一方面 ,语文是重要的信息载体 ,语文在知识信息的传播、运用、分配和再生产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一方面 ,信息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 ,丰富…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一词正成为当今世界最流行的词汇之一。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络的实现,信息技术的威力越来越大。它不仅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3.
浅谈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国英 《教育艺术》2006,(12):76-77
教育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人类现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受到极大的挑战,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类的信息资源实现了高度共享,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网络环境下大学德育的自主学习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信息技术给大学德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文章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德育教学方式创新的必要性,提出在大学德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广应用自主学习这一科学的学习方式,从改变德育教学的学习观念、构建网络德育环境、提高大学生德育自主学习的能力三个方面来提高大学德育的有效性,从而从根本上改变现有德育不能适应网络信息环境的现状。  相似文献   

5.
网络信息技术给大学德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文章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德育教学方式创新的必要性,提出在大学德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广应用自主学习这一科学的学习方式,从改变德育教学的学习观念、构建网络德育环境、提高大学生德育自主学习的能力三个方面来提高大学德育的有效性,从而从根本上改变现有德育不能适应网络信息环境的现状.  相似文献   

6.
新兴的信息网络技术不仅改变人类的经济生活格局,而且对传统教育的模式、内容和过程有着强大的冲击,将要或说正在改变着人类明延续的传统方式。网络信息技术以其独有的优势,使传统教育的所有方面面临着根本的挑战,使传统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革命。  相似文献   

7.
随着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应用,人类开始步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面对网络世界,课堂教学该怎样进行,如何提高教学的质量,是值得我们认真思索和研究的新课题。利用网络这一现代化的教育方式进行教学,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认可和采纳。网络教学意味着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收者,他们将有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网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建构能力,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选择信息的能力。可以说,网络教学不仅改变了课堂、改变了学生,同时也改变了教师。…  相似文献   

8.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把人类社会从依靠自然资源的工业时代,推进到以信息、知识为重要资源的信息时代,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的创新能力已成为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一场信息技术革命正在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表现在学校教学上,那就是教学手段的极大丰富,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巨大改变,计算机辅助教学日渐普及,随着电脑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应用.人类开始步人信息社会。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学校也不可避免地卷入到社会信息化的强大漩涡中,课堂教学正面临着重大变革。这场变革不仅仅是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更重要的是对教育思想、理念、模式、方法等产生深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且开始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学习、思维方式,同日寸也给现代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对教育教学的发展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本文所关注的正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柳栋先生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年7、8期合刊上的文章《定义网络教学》从学习方式的角度对网络教学活动作了一个定义。读后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命题。技术与教育的结合形成了我们称之为“网络教学”的新型教学活动。在使用网络这一新技术的过程中,我们的教学观念也在悄悄地产生变化,在新观念下对我们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就会不断完善新的教学策略,就会给我们的教育带来变革。所以,定义本身并不重要,但对新型教学活动的探索却意义重大,由这个问题引发出的更深层次的问题就是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如何实现以信息…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教育的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信息高速公路和多媒体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正在把人类由工业文明带入信息文明时代。它将改变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对教育来说,信息技术的发展则是摇撼教育根基的重要课题。然而不少教育工作者把电脑和网络仍看成是一种辅助教学的电教手段,而不认为这一全新文化载体是憾动教育要基的革命性的变革,因而探索甚少,重视不够。应从纵向的教育手段、文化载体的变革和横向的电子信息技术给未来教育带来的变革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今天,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科学技术的前沿,并以惊人的速度影响着我们的学习方式、活动方式、工作方式和交流方式。作为人类基本实践活动之一的教育,也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传统教育就是工业化教育,是适合工业文明,为工业社会服务的教育。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正在从根本上动摇和瓦解现行教育的基础,催生出适应信息社会的新教育和为信息社会服务的新课程。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创新推广教学观念理论和第三代教学模式理论的指导下,探讨了新时代学校教师和学生应具备的几大教学观念,指出新时代教师和学生要创新学习和思想观念教学。针对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具体问题的教学实践的运动流程。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以及思维方式。我们必须在思想上改变保守的思想意识,大胆尝试,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保持与创新教育同步。  相似文献   

15.
蔡亚娟 《中小学电教》2012,(11):136-136
信息技术给人类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影响着教育革命,导致了英语教学模式和语言教学观念的改变,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将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育技术与新型教学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技术领域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领域之一.它的发展,不仅将会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将会改变教育和学习方式.现代教育技术正是基于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教育信息传播理论和实践.可以说是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或者说是教育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传统的教学模式正酝酿着重大的突破,教育面临着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17.
当今社会,以网络化、数字化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人们开始使用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技术在中学已成为一门新的学科,目前已列为必修课,它集知识性、技能性、综合性和应用性于一体,有明显区别于其它学科的特点,老一套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已不适应,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8.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网络正在改变着人类原有的社会空间,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大大地改变、扩展与延伸。信息素养已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国家对中小学信息素养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如何帮助学生对网络有一个正确认识是信息技术教师首要的任务。因此笔者确立此课题,使学生在创建Word文档的过程中,树立文明上网意识。  相似文献   

19.
网络时代的教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出现,把科学研究、生产活动、商业流通乃至教育教学活动都推向一个数字化生存的新环境。信息素养将成为网络时代每个公民的基本生存能力。教育要顺应时代的潮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网络教学。随着“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大量校园网的建成,每个老师、学生都有了使用信息资源的机会,也就是说基本上实现了信息技术的“普及化”和“平民化”,不仅为信息技术进入课堂、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的融合提供了基本的物质条件,而且为实现网络教学、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提供了必备的硬件环境。但是目前缺乏的是网络教学的…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计算机网络迅速发展。电子政务、虚拟图书馆、数字地球、运程教育……这些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上的"社会",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念、生活方式及学习方式,将人类社会推向一个网络社会,网络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