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潘清河 《中学理科》2007,(10):58-59
学生学过电阻的知识以后,都知道了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即导体容易导电,因为它的电阻小;绝缘体不容易导电,因为它的电阻大.但还有一些材料,它们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即它们的电阻比导体大得多,但又比绝缘体小得多,这类材料就是半导体;半导体的特殊电学性能,使它在我们的生活及生产中获得了多方面的重要应用,以“压敏元件”为例,在近年来的中考题中出现较为频繁,成为中考的热点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宋爱霞 《物理教师》2006,27(6):26-27
学生学过电阻的知识以后,都知道了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即导体容易导电,因为它的电阻小;绝缘体不容易导电,因为它的电阻大.但还有一些材料,它们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即它们的电阻比导体大得多,但又比绝缘体小得多,这类材料就是半导体,半导体的特殊的电学性能,使它在我们的生活及生产中获得了多方面的重要应用,以“压敏元件”为例,在近两年的竞赛题、应用创新中考题中出现得较频繁.  相似文献   

3.
我教《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一课的前后钟祥市丰乐小学吕方锦(431906)《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是小学自然第六册中的一节实验课、它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认识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材料性能的同时向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为达到以上教学目的,我根据教材和儿童认...  相似文献   

4.
王韶宇 《时代教育》2009,(5):134-134
导体、绝缘体、半导体可以从定义和实质两方面来区别.定义划分:物理学中,导体、绝缘体、半导体主要是根据导电性能的强弱来区分的;实质区别:导体、绝缘体、半导体实质上的区别在于构成它们的物质的微观结构不同.但是,导体、绝缘体、半导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线,在外部条件(如温度、高压等)发生变化时,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5.
《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自然第六册七课)属于实验课型。本课教学的目的要求是指导学生认识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导电性能和它们的用途,向学生进行安全用电的教育。重点是学生设计电路检验物体的导电性能。根据课型特点和教学目的要求,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已学的有关电路知识的基础上,学生独立设计电路检验常见物体的导电性能,正确区别物体中的导体和绝缘体,认识半导体及它们的用途,向学生进行安全用电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性能和它们的用途。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向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教学重点: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能和应  相似文献   

7.
一、实验目的要求本课教学的目的要求是:指导学生认识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性能和它们的用途;对学生进行安全用电的教育。学生通过做课本中提供的“检验物体导电能力”的实验,比较容易建立“导体、绝缘体”的初步概念,但对大地、不纯净的水都是导体却不易理解。因此,设计一个“大地、不纯净的水是导体”的演示实验,有利于学生从实验观察中认识到大地、不纯净的水都是导体;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认识;有利于学生进行安全用电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五年制小学自然教材第六册《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一课,其教学目的要求是:1.指导学生认识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性能和它们的用途。2.向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为达到这一教学目的要求,课堂教学时应结合自然学科的教学特点,抓好以下几点。 一、指导学生实验,帮助学生获得关于物体导电能力的感性认识 教学这一课时,应指导学生去亲自动手实验,从中感知导体、绝缘体的导电性能。课前让学生准备充足的实验材料,例如:干电池,小灯泡,各种常见的导体(像小刀、钉子、  相似文献   

9.
陶忠良 《考试周刊》2010,(55):192-192
自然界中的物质,根据其导电性能的差异可划分为导电性能良好的导体、几乎不能导电的绝缘体和半导体,本文介绍了半导体材料的发展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李秀珍 《成才之路》2009,(26):80-81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并能举出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的例子。知道金属导体的导电靠自由电子。知道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界限。认识半导体和超导体。  相似文献   

11.
随着半导体在电子仪器中的广泛应用,一些以半导体电阻为情景的试题也逐渐出现在中考考生的面前。此类试题能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技事件和新材料的应用,因此成为了中考试题的新宠。由于此类试题平时很少见,考生遇到此类试题时感到无从下手,所以此类问题很值得教师和学生关注、研究。文章结合2011年中考题中出现的气敏、热敏、光敏、压敏和磁敏电阻等对半导体电阻加以分类,初步探究相应的解题策略,给广大师生以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12.
为了形象地表现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教材一般用电池、小灯泡、导线组成演示电路,来判断物体是属于导体还是绝缘体。这种方法虽然直观,但对水、人体、树枝等导体,由于电阻较大,灯泡不足以发光,容易造成它们不导电的错误观点,该实验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为了克服上述电路的缺陷,笔者自制了一个“导体和绝缘体演示器”,可以直观地表示出常见物体的导电情况。该仪器电路简单,既可以由教师自制,也可以作为活动课的制作项目,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3.
导电体检测器黄州市路口小学刘国良(436214)指导学生认识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性能时,学生用实验电路的连接方法,将周围的一些物体逐个地接在电路中来判断被测的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但对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进行检测是比较困难的。为此我根据有关资料,...  相似文献   

14.
右图是教材中有关“导体和绝缘体”的演示实验,目的是为了说明导体和绝缘体不是绝对的,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也会变成导体.  相似文献   

15.
物质的导电性能是物质重要的特性之一,在初三物理《导体和绝缘体》中要求学生知道导体与绝缘体的区别,并知道一些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的材料。我在几年的教学中自制了一种简单的物质导电性能测试仪。  相似文献   

16.
第六册《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一课,说绝缘体是“不容易”导电,而不是绝对不导电。比如,干木头一般是绝缘体,如果在空气中潮湿了就会变成导体。为使学生相信这一结论,我做了如下三次实验。 实验一,将正在生长发育的杨柳树枝条折下一小段  相似文献   

17.
《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这篇课文要求学生知道什么叫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我在教学时没有要求学生按照课文的定义照读照背,而是从实验入手,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再进行分析概括,从而牢固地掌握这些概念的内涵,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是我具体的教法: 师:请同学们按图接好电路。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 1.能够设计简单的电路检测装置,检验常见物体的导电性能. 2.知道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3.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4.知道人体和自然界的水也是导体. 5.增强安全用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难点:认识人体、自来水也是导体.  相似文献   

19.
知识网络 电流和电路{电流 摩擦起电{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检验带电的仪器:验电器 电流的概念和形成的条件 电流方向的规定 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和半导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相似文献   

20.
李建荣 《科学课》2008,(4):58-59
一、设计思路《导体和绝缘体》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对电及简单电路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安排的。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导体、绝缘体的特性;难点是学生对大地、水、人体是导体的理解。教学中,重点容易把握。教师往往利用最简单的电路作鉴别物体是导体或绝缘体的测试器(如图1)。让学生对多种材料一一测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