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对影响云南经济增长的三个因素: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进行了定量的测算,对技术进步在云南经济增长中的份额及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如何加快云南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已有关于生态补偿的研究,较少从宏观视角考虑生态补偿资金规模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在拉姆塞-卡斯-库普曼宏观增长模型的基础上,纳入生态补偿提供资金和生态效益的过程,从理论上分析生态补偿资金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表明生态补偿资金通过提高资本的增长率进而推动经济增长。再利用陕西省79个退耕还林县的统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首先,采用二步聚类法对陕西省内各县的退耕还林规模加以分类,并以此作为解释变量进行面板回归,分析退耕还林规模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平均影响,结果表明退耕还林促进县域经济增长,且高退耕还林规模对县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大。然后,采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在不同经济增长率条件下,退耕还林规模对经济增长的边际影响,结果表明,县域经济增长率越高,退耕还林生态补偿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大;无论县域经济增长率如何变化,退耕地还林对县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都大于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电商下乡对县域经济增长的政策效应,应用DID方法研究自2017年山东省实施电商下乡政策以来,对各县域经济带来的影响,通过实证得出结论:电商下乡政策对县域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具有地区异质性,对于经济相对欠发达的鲁南地区的县域经济增长表现出更显著的促进作用。结合电商下乡政策的具体实施方向,从建设乡镇商贸中心、健全农村流通网络、提升农产品电商化能力与丰富农村消费市场等方面探讨了县域商业体系的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4.
文章梳理了瓜州县县域经济发展现状,通过PEST模型分析了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及科学技术因素对县域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促进瓜州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5.
对于丝绸之路"黄金段"的甘肃省而言南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一直处于劣势,基于甘肃南部16个县域经济单元的发展现况,运用泰尔指数和基尼系数对县域经济发展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空间结构上,2000年~2016年间县域经济差异逐步缩小,区间差异逐渐成为县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因素;在产业结构上,第三产业对县域经济差异的影响正在不断扩大,结构效应和集中效应的相互作用对县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空间计量模型测度了陕西省83个县(市)2003—2011年经济增长的趋同状况。经济计量结果表明:考虑空间效应之前,陕西省县域经济增长既不存在绝对β趋同,也不存在条件β趋同;加入空间效应之后,存在着显著的条件趋同趋势,说明地区间的空间效应缩小了陕西省县域经济的差异,从而促进了县域经济的趋同。其中,工业化水平、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政府支出对经济趋同有正向影响,而居民储蓄对经济趋同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研究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的方法分析了1997-2012年浙江省县域第三产业空间格局演化,得到以下结论:浙江省县域第三产业发展差异呈波浪式上升趋势;浙江省县域第三产业发展呈现出一定的空间集聚态势,但是集聚水平较低,县域第三产业发展过程中彼此之间联系较弱;浙江省县域第三产业增长空间格局也表现出空间集聚的态势,桐乡市、海宁市以及宁波市区先后成为浙江省县域第三产业增长的核心区域。研究也从地理区位、基础设施、资源禀赋、经济水平四个方面分析了浙江省县域第三产业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林芝市6县1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赫芬达尔指数等方法,分析了林芝市2014—2018年5年间县域旅游经济的时空差异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林芝市县域旅游经济呈现相对差异逐渐扩大,绝对差异逐渐减小趋势,空间格局呈现"环巴宜区"状态,旅游资源禀赋、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区位交通条件及旅游服务设施等因素对各县域的旅游经济发展均呈正向影响。因此,针对不同县域的情况提出了完善交通网络系统,增建旅游服务设施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ESDA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利用济南市2000-2007年县域人均GDP数据,对济南市县域总体和局部空间差异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济南市县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上趋于集聚,县域之间的经济增长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0.
基于数据的可获取性,分别构建了县域社会发展、经济增长和科技进步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支持向量机分别对县域社会发展水平、经济增长水平、科技进步水平进行分类和赋值,然后根据复杂系统协调度测度思想计算分类结果,得到县域社会-经济-科技协调发展度。经过实证分析,证明该模型在评价县域社会-经济-科技协调发展方面是可行的,并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易跃明 《内江科技》2010,31(10):152-153
在经济增长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采用了模型的方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文运用统计分析方法中的因素分析法,对经济增长模型进行因素分解,以期对经济增长的因素贡献进行反映:结合广西经济增长的实际数据进行论证,因素分析和模型判断的结合分析方法,结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12.
产业结构的收敛问题一直被学者忽视。本文发展了两部门经济增长模型,讨论了产业结构的收敛及决定因素,基于重新整理的1820个县域面板数据,按照δ收敛、绝对β收敛及条件β收敛的框架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县域产业结构的演进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县域产业结构未呈现出δ收敛趋势,但存在绝对β收敛及条件β收敛的趋势;劳动力转移速度及资本深化速度是影响产业结构收敛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陕西2010-2014年35个县域农村信用社为样本,对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下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水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首先利用因子—聚类分析法将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发达、较发达和欠发达三类,之后建立面板数据模型,根据实证结果分析县域经济差异下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不同发展水平县域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水平差异较大,这是农民人均收入、就业水平以及城镇化水平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因素以及农村信用社自身的供给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2000—2008年我国1271个县(及县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经济计量方法对我国县域经济β收敛进行实证研究。经济计量结果发现,我国县域经济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地区间的空间正向效应缩小了我国县域经济的差异,促进了我国县域经济的趋同。东、中、西和东北四大板块的县域经济具有不同的空间相关效应和收敛特征。同时,我国县域经济增长的源泉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5.
介绍经济增长源泉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并运用经济计量方法对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的投入、技术进步以及制度对云南的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各个不同阶段各自对于产出增长率的贡献份额。  相似文献   

16.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县域经济增长与财政解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我国1997-2005年间县级面板数据为基础,利用处置效应模型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在促进县域经济增长、实现县级财政解困中的作用以及财政分权和政府机构改革的制约影响.研究表明,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有助于增强县级财政自给能力、实现县级财政解困,但也显著抑制了县域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分权总体上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在促进县域经济增长和财政解困中的积极作用,以“撤乡并镇”为主要措施的政府精简机构改革则加剧了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对县域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增强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财政解困效应.  相似文献   

17.
使用柯布道格拉斯经济增长模型对2000年~2018年内蒙古经济增长因素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选择了劳动力、技术进步、物质资本、能源消费等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其对内蒙古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在内蒙古劳动力的投入和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作用很大;技术进步和物质资本对内蒙古经济增长影响较小。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针对县域经济发展而言,经济建设的制度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县域经济的发展与整治的内容组成包括其治理观念、制度规划、具体实践操作体系等。县域经济发展不仅会受到其客观治理结构体系的影响,同时其治理的环境制度也是其中的关键制约因素。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内在的动力便是治理体制、经济机制的创新与发展。基于制度的视角,分析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问题。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总量由1978年的69.05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12 814.59亿元,年度平均增速达到10.4%。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2014年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与此同时,三大需求的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通过分析产业结构与需求结构的变化对云南经济增长进行初步的量化分析,了解经济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对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的趋势进行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的背景下,本文对经济增长效率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在构建基于产出角度的SBM-Undesirable模型基础上,对节能减排约束下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有:节能减排约束下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效率平均水平为0.758,仍有24.2%的提升空间;从分省来看,除云南和青海处于生产前沿以外,其余各省份经济增长效率均有待进一步改善;从分区域来看,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效率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略高于中部地区,这可能得益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产业结构、环境治理强度及能力对经济增长效率具有促进作用,而能源结构和能源效率对经济增长效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应当重视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同时要认识到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结构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