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荷花心事     
一朵开出爱。一朵开出恨 一朵开得重.一朵开得轻 一朵比一朵孤独,一朵比一朵幽怨 挨挨挤挤的心事。差点挤破池塘 不堪回首的往事,卷曲 曾经盛开的爱情,凋零 剩下的,让一地风,吹散 如烟,如雾,如尘  相似文献   

2.
卞青,一位80后的年轻画家。卞青,肩一袭长发,眉清目秀,顾盼之间的神气中,自带一缕道骨仙风。卞青,与其说这是一个画家,不如说他更像一位武侠。卞青说,的确,一直习武来着。卞青,一位习武的画家;一位画画的武侠。  相似文献   

3.
两个西湖     
郑休白 《大理文化》2013,(10):75-76
浙江杭州有个西湖,云南大理洱源也有个西湖。一个是平原湖,一个是高原湖。一个身居闹市,一个熨帖乡野。杭州西湖是一首沉郁顿挫的抒情长诗,洱源西湖是一曲辽阔空旷的高原神曲。长诗缠绵,神曲幽深。杭州西湖是一位风流倜傥的鸿儒,洱源西湖是一个放浪形骸的牧童。鸿儒可敬,牧童可爱。杭州西湖是一位时尚华美的淑女,洱源西湖是一个素面朝天的村姑。淑女典雅,村姑质朴。杭州西湖是一位身居庙堂的高官,洱源西湖  相似文献   

4.
周童 《世界文化》2012,(10):42-44
一花一世界 一树一菩提 “一粒沙里藏着一个世界,一滴水里拥有一片海洋,所有的树叶并没有不同,整个大地是一朵花。”这是格鲁吉亚诗人聂鲁达的诗歌。一件很小的东西里也可能隐藏着很大的道理,一件很平凡的事情里也可能隐藏着大智慧。这首小诗所要传达的正是这种意境。细细想来,  相似文献   

5.
仰望苍山人生有许多遗憾。但有时,遗憾也是一种美丽。遗憾让人产生许许多多的联想,把你带到浮想联翩的妙境佳地。时至今日,我从未登过苍山,这不能不是人生的一种遗憾。一回又一回相约,总是与苍山擦肩而过。一次又一次许诺,总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在山脚停下脚步。遗憾和联想交织在  相似文献   

6.
张斌 《华夏文化》2013,(1):56-59
缘分是很神秘的,不仅人与人之间的联接,在无形之中、无意之间、偶然之间,产生一种必然的相遇,必然的亲近而又说不清楚是什么原因,一个人与某一位神,某一座庙,某一种民间的文化也有一种缘分。这种缘分可能是偶然的一句话,偶然的一件事,偶然的一个行为,不由自主的使一个人走近了某一位神、某一座庙、某一种民间文化。缘分是可以生情的,因缘而生隋,我就是在这种缘分之中走近了泗王庙,并对以泗王庙为代表的汉江水文化如醉如痴。  相似文献   

7.
冬日的乡村     
杨木华 《大理文化》2013,(11):43-47
冬日的乡村,是一年里最安宁的时节。这个时节,少了春天规划的烦恼,离了夏季生产的急躁,没了秋季收获的繁忙.一切都随着年关渐近而慢了下来。村口的老核桃树下,渐渐聚集起一群人,婆婆妈妈,一聊就是一个下午,直到牧群归家,炊烟袅袅,一个个才陆陆续续散开回家。这个时节,乡村就是一首宁静的诗,一幅静谧的画,一曲宁静的歌……  相似文献   

8.
静夜之水     
正忽一日,我搬了家,已经住在乾州城外的鳌头坡了。单独的农家小院。临河。一栋旧的低矮的两层小砖楼,在郊野的天空下静静地伫立。小院的围墙是有的,砖砌,几成四方,高八尺许。围墙内的土地,就占到六分多一点。临进门,墙外是一条顺河延伸的窄而静悄的水泥马路,进得院内,小楼坐北朝南,楼前则为一坪坝。也不甚宽,可以铺得七八床晒谷子的簟席,又皆以大小不一薄到寸许泛了淡淡青光的青石板铺砌。其间有四棵树:一为土蔷,一为栀子,一为紫薇,一为桂花。  相似文献   

9.
闲在大理     
马宏省 《大理文化》2013,(12):79-80
闲是一种心境,闲是一种调节,闲是一种放下,闲是一种静谧。 白墙青瓦,巷道幽深;古槐蔽日,喧嚣零落。一进大理.一股祥和的味道就如一坛经年陈酿的老酒,还未开封,醇香便已钻进鼻腔,沁入心扉;生活的重负就如松针轻飘、晨钟回荡,散落在洱海的清澈之中。让人由内心体味到一种难得的清新和自然。  相似文献   

10.
彩云九章     
彩云坊 清凉的街,古朴的道,街东头是一座牌坊。在大理的祥云古城,牌坊已然成为一种特产,一种资源,一种风景,一种文化,一种形象。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牌坊的解释是"形状像牌楼的建筑物,旧时多用来表彰忠孝节义的人物"。在封建社会里,修建"功德牌坊",借以号召人们以此为榜样报效朝廷。历史上的祥云县城,  相似文献   

11.
庄子与惠子     
<正>说起好朋友的典范,我们的脑海立刻涌现俞伯牙与钟子期,廉颇与蔺相如……,如果此时有人提出——庄周与惠施,你可能很纠结!他们是朋友吗?不是吗?庄子与惠子,一位是道家的一代宗师,一位是名家的大腕人物;一位穷得叮当响,一位贵为相国;一位视名利如敝屣,一位却汲汲于富贵;一位喜欢深居简出,一位则不甘寂寞。两人的出身与个性如此不同,却偏偏结交成了朋友。  相似文献   

12.
在大理     
杨洋 《大理文化》2011,(8):41-44
一直在下雨,但我还是决定去大理古城走走。古城和下关,现在都称为大理,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地方。下关从一座灰蒙蒙的小城一天天成长,一点点蜕变,已成为一座大气、美丽的城市。古城则是婉约的,细致的。从十多年前我见到它,到如今,它从一座宁静温婉的小城,变  相似文献   

13.
《大理文化》2012,(10):62-62
幸福,就是一种生活,就是一种比较,就是一种关系,就是一种感觉,是人们基于生活中的各种环境的生活感觉,而这种感觉自然就会通过人们良好的精神面貌传达出来。古今中外古往今来,人们始终没有停止追求幸福的脚步。  相似文献   

14.
一面湖水     
忆苏 《大理文化》2014,(10):41-44
有人说,爱上一座城,是因为城中住着某个喜欢的人。其实不然,爱上一座城,也许为的只是城里的一道风景,一段青梅往事,一座古旧老宅,一株枝蔓绵延的花朵,或许,就只是一泓碧蓝的湖水。爱上大理,爱上下关那座四季刮风的城,很大程度上。缘于那一面高原之上的湖水——洱海。  相似文献   

15.
古道寻踪     
"汉德广,开不宾,度博南,越兰津。渡澜沧,为他人。"一曲古老的歌谣,一段历史的脉冲,一叠文明的碎片,一重岁月的苍茫……古老的永平大地上那最精华,最辉煌悠远的一页,在这一曲传唱了两千多年的《博南谣》的雄浑与高亢中,剥离开那积淀了千年的尘埃与风雨,透出了它那神秘的面纱。在一个天朗气清的早晨,透过那幽幽地从远方传来的,已经显现得  相似文献   

16.
夏天的傍晚,是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光。特别是在大理才村码头那一段浪漫的海岸线上,光着脚丫,任洱海的清波一浪又一浪温柔地抚摸,那种感觉,令人深深陶醉。那是一个周末,在朋友的邀约下,我们两家人从宾川自驾到洱海边度周末。当车绕过几道弯跨过几条箐,再翻过一座长满松树的山梁之后,蓝汪汪的洱海突然就直扑眼帘而来。劳累了一周的身体和紧绷了一周的神经,很快便舒缓开来。"海,快看,大海!"女儿雯洁和朋友家的小男孩浩浩在车窗前欢快地呼喊着,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一般。其实,我们一  相似文献   

17.
瑶池与天池     
王勇 《寻根》2009,(2):130-134
天池一词在汉语典籍中最早的出处是《庄子》,本义是指寓言中所说的海。但是,至少到了南北朝时期,人们已经开始使用天池一词,来命名那些位于山原之上的湖泊。比如北魏时期的郦道元在《水经注》一书中就特别提到,山西省宁武县西南管涔山上,有俗名为祁连泊池的一处湖泊,因其坐落在山原之上,被当时的人们称为天池。也许就是郦道元的这一记述,使这一处天池在后世享有不小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18.
相扶人生     
彩云之南一座名为南涧的彝乡小县城,一条叫松南路的小街多数时间飘着缅桂花香。人们时常看到,一个盲人和一个双下肢重度残疾的女人相携相扶着慢慢走过街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别样人生路,相扶双人行,坚强跋涉在坎坷人生路上的两人合一的背影,被时光镂刻成南涧人的经典记忆,被岁月雕琢为励志自强的铿锵篇章……  相似文献   

19.
女性的庄稼     
庄稼是女性的。我首先想起的,是荞。曾经,荞是一种苦难的食物。记忆深处,家里总是吃包谷面疙瘩饭,米饭是只有过年过节才有的,甚至就连过年过节,米饭也只是锣锅底上薄薄的一层,上面仍是包谷面疙瘩。那薄薄的一层米饭,奶奶要拿来供奉祖先,一来表达对祖先的无上敬意,二来哄哄祖先,告诉他们,我们有米饭吃。家里楼上的柜子里有一袋荞麦面,  相似文献   

20.
正对于久居钢筋水泥丛林,被物质追求过分挤占了精神空间和时间的人们来说,大理旅游度假区无疑是一片放飞梦想。回归朴素,回归情感,回归生活本真的心灵绿洲。"波光远映三千顷,雪里高悬十九峰",这里山色葱笼,水光艳丽,田野一片碧绿,四季流转繁花。这里的阳光明亮,明亮得可以在草丛中拾起一根针来;这里的空气清新,清新得让你的一呼一吸都变成一种轻松的陶醉。这里的每一天,只有啁啾的鸟鸣和街边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