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静电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演示实验中比较难做的实验,教师在实验前准备不好,实验就不易成功.这是由于静电电压高电量少的特点所造成的.静电的电压高就容易漏电,带电量少就经不起漏电.所以,要做好静电演示实验的关键是;保证仪器的绝缘良好、消除引起漏电的不利因素.我们在静电演示实验教学中,更换了旧静电仪器的部分绝缘材料,采取了消除实验中“空气湿度”影响的两种方法,实验效果良好.这里只谈我们是怎样消除静电演示实验中“空气湿度”影响的,仅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2.
梳头时头发会竖起来,脱毛衣时会看到“小火花”,听说都是静电在作怪,这来去无踪的静电不禁勾起了我的兴趣。《DK101个科学小实验》介绍了“静电起舞”的小实验,我半信半疑,决定亲自动手做一做,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3.
静电感应实验是建立“电荷守恒定律”的一个重要“基石”,但由于该实验所用静电的电压较高,容易发生放电现象,通常情况下实验很难成功。文中将参加赛课前后的突破该实验“节点”的过程及方法展现出来,彰显了“苏派”物理实验教育特色,有利于增强大家“战胜”静电实验的信心。  相似文献   

4.
静电摆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物理课堂教学、科学普及和工业静电检测等领域的装置.然而,其实验结果往往与简单物理模型的预测不一致,给实验人员带来困扰.系统地研究了导致静电摆实验偏差的各项因素及其特定条件下的具体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静电感应、像电荷效应和悬链线不是造成实验偏差的主要原因,其占比不足0.1%;而不饱和充电造成了高达34.3%和54.5%的实验偏差.为此本文提供了一种新的校正模型来描述静电摆的实际偏转距离,能够桥接基础物理理论与实验展示之间的偏差,作为概念证明用于指导静电摆实验研究时桥接基础物理理论与实验展示之间的偏差.  相似文献   

5.
本人在教学中,通过仔细研究,反复试验,研制成功了一种有趣的双电枢静电电动机,可供教学实验用,也可作为学生课外活动内容。这种电动机用静电感应起电机供电,它是在电场力矩的作用下转动的。功率虽然小,但空载转速相当大,用于教学实验,精彩、生动,效果很好。这种电动机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两个电枢(转子)和两个电极(定子)。电枢是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做成的两个  相似文献   

6.
静电感应起电机是中学物理静电实验部分重要的起电仪器。静电具有不可视性,用静电感应起电机做丰富多彩的静电实验可使学生受到强烈震憾,从而有效突破难点。但静电实验受环境影响较大,经常出现起电机不起电的尴尬。  相似文献   

7.
静电感应起电机是中学物理静电实验部分重要的起电仪器.静电具有不可视性,用静电感应起电机做丰富多彩的静电实验可使学生受到强烈震憾,从而有效突破难点.但静电实验受环境影响较大,经常出现起电机不起电的尴尬.  相似文献   

8.
"非常规"物理实验概念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阐述了从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角度对物理实验分类研究的必要性.通过与“自制教具”、“低成本实验”和“课外实验”三个概念的比较分析,进一步论述了“非常规”物理实验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相似文献   

9.
“地”字结构是汉语中有标记的状语结构,“地”字结构的自动识别作为浅层句法分析的任务之一可以减少自动句法分析的歧义。本文在分析“地”字结构性质的基础上,利用规则与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基于分词文本对“地”字结构进行了对比性的识别研究。实验利用200万字的语料进行训练,将获取的数据用于自动识别,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两个静电演示实验的改进时春华(江苏省淮安市铁工中学,223281)“法拉第圆筒实验”和“电场线的形状模拟”实验是高中物理“电场”部分的重要演示实验.做好这两个演示实验,有助于澄清学生对电场线和静电平衡这两部分内容的模糊认识.笔者在准备模拟电场线的形状...  相似文献   

11.
在高中物理第三册第六章“电场”第三节“电场中的导体”中,法拉第圆筒实验是“导体的静电平衡”这一节教材要求的一个重要而又关键的演示实验。它是验证静电平衡中一条重要的规律:处于静电平衡状态下的带电导体(孤立带电体),净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上,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  相似文献   

12.
一、静电有“压高量少”的特点吗? 把“电压高”、“电量少”作为静电的特点,是以两个实验为依据的[注1]。下面,先让我们来分析这两个实验。 1.为说明静电有“电压高”的特点,常用这样一个实验来证明: 将直流电压为“220V”或“380V”的火线用绝缘导线(可用万用电表的表棒)接到金箔验电器的导棒上去,把地线接到验电器的外壳上,便见金箔张开,但其张角并不大。若把某一带静电的带电体去接触验电器导棒,金箔张角要大得多,有时几乎张成直角。可见,金箔的电压(亦即带电导体对地而言的电势差)高到几百伏乃至几千伏。这  相似文献   

13.
感应起电机是研究静电场的电力线尖端放电,导体上电荷的分布,静电除尘,空气中火花放电产生臭氧等实验中不可缺少的仪器.但由于使用及保管不当会出现一些故障,现就感应电动机不起电的原因及处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读了本刊《静电除尘的演示》一文(载1991年第4期).深受启发.关于“静电的防止和应用”的教学.大纲中没有规定演示实验.笔者在该节的教学中.设计了一组静电实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静电危害的演示1、静电对电子设备的影响.用一台收音机收到某个电台的节目.在收音机旁放一台感应起电机.摇动起电机手柄,使两个金属球之间  相似文献   

15.
做实验需先拿仪器,也许您会说这是一件小事,可在发生了下面这件事情之后的我再也不敢说这是一件小事. 那是1981年9月的一天,我拿了一提篮静电实验仪器到朱正元先生家.当我把仪器从提篮中搬到桌子上之后,朱老对我说:“陶洪啊,从你拿仪器的动作就可以知道你对静电实验知之甚少.”听了这句话我实在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随后,朱老对我慢慢地说出了缘由……静电实验的关键是保证带电体不漏电,而带电体主要是通过绝缘塞子、手柄、支柱等漏电的,因此,上述绝缘体绝缘性能的好坏是影响静电实验成败的关键.而绝缘体在实验中…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笔者针对“静电的利用和防范”这一堂课,构建的一篇以“体验”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本文中的设计增加了学生对静电的多方面体验;贴近生活,拉近了学生与科学的距离;实验易操作,现象明显,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17.
一、课例说明 “摩擦起电”这个小实验来源于小学教科版新教材《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该实验说明用塑料用具(如塑料自动笔、塑料直尺)与头发摩擦,可产生静电,吸起小纸屑。教学该实验旨在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激发学生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技术为做“数学实验”提供了可能,“数学实验”除了实现既定的课堂知识目标之外,最大的价值便是实现了学生研究数学问题的探索精神、科学态度以及由持续性学习到研究性学习的“隐性目标”。本文通过《几何画板》具体教学案例,探讨实现课堂隐性目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科学家们通过实验,成功设计出一种“智能导弹”药物分子,用于杀死癌细胞而不损害健康组织。  相似文献   

20.
钱克斌 《物理教师》2006,27(9):31-33
初中物理沪科粤教版新教材是在《课程标准》下编写的一本全新的教材,第十五章“电动机与发电机”的特点是学生活动多,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通观整章教材,探究活动贯穿始终,几乎所有的内容都是建立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既体现了物理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也充分体现了学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