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化是当代世界最重要、最迅猛的发展趋势,它已经广泛地渗透到各国的政治、经济、化等许多生活领域。全球化背景下的西方化向我国的大举挺进,深刻地影响了并还将继续深远地影响着我国青年价值观的变化和发展。因此,对西方化的反思和对青年价值观的教育与培养已成为我国当前发展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穿越"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并非全新的事物。但"穿越"文化的广泛流行特别是在青年群体中的走红还是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值得重视和研究。青年群体热衷于包括"穿越"网络游戏、"穿越"影视、"穿越"小说等"穿越"文化现象,透射出当代青年的婚恋观、生活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嬗变。深入研究这一文化现象,对于认识和把握当代青年群体发展的主要特点和基本规律,加强青年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网络游戏对青年学生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网络游戏成瘾严重危害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导致青年学生道德的沦丧以及容易引起青年学生的学业危机。网络游戏之所以令学生如此痴迷,主要是由网络游戏的客观特性和青年学生的自身特点所决定的。学校应该加强网络思想教育工作能力建设,提高青年学生的自我调控与管理能力,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加大对网络游戏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4.
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刍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我国高校学年制管理与学分制管理并存,且逐步向完全实行学分制管理过渡的改革趋势下,因突出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从原苏联引进的班集体建设理论很难适应。因而提出班级化建设的理论。班级化建设理论是我国学已经提出的校园化建设理论在班级管理领域的伸展。班级化建设要以主导化为指导,弘扬我国当代青年化的闪光面,排除青年化的暗淡面。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群体化的成因是多层面的。我国当代大学生化表现出明显的双重性或两极性特征,对传统化的否定与对现代化的困惑、积极参与与消极抵御相悖的现象同时并存。为此,教育对青年化的选择功能应相应增强,以促进大学校园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青年文化心理与民族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合理的化心理是弘扬、培育民族精神的推动力。从当代青年的化心理形成过程中可以看到,青年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化心理内化机制,并形成了相对合理的化心理。但在跨化交流中化的影响是复杂的、潜在的,应注意不良的认同发展趋势。要努力构建青年化心理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不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7.
论商业对青年文化和青年精神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对青年化的利用和影响,夺致青年化的沉沦;而青年精神作为青年化的核心,势必也会受到商业的冲击和影响,甚至引起青年精神的溃败。报兴青年化和青年精神,必须使青年摆脱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8.
高校非主流"文化"对青年学生成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高校校园围墙的打开,校园化也日益走向多元化。非主流化的存在以它独特的表现形式诠释着当代青年学生的另类心绪,它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冲击着今天的大学校园。本旨在从对非主流化概念性质的界定和其现象表现的概括中,分析非主流“化”对青年学生成才的影响,力求引导其健康发展,成为主流化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从网络游戏的发展历史、形式特征与文化价值等方面,论述了这一新的文化形式发展的原由;程式化、虚拟性、科幻性等独特形式特征和它所体现的狂欢性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0.
“梗”文化是网络社交媒体快速发展的产物,青年网络交往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深受“梗”文化的影响。“梗”文化本质上属于网络亚文化,具有表达形式多样、流行传播圈层化和价值情感成分多元的特征,为青年群体热衷追捧。但由于“梗”文化内容鱼龙混杂,形式泥沙俱下,容易引发侵蚀语言文字规范、触犯网络空间道德底线等问题,冲击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这需要从提升青年网络素养、纾解青年成长成才压力、创新主流文化内容等多个角度发力,推动主流意识形态与青年网络交往活动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