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某院2007级、2008级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症状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非贫困大学生,而且这种差异显然是非常明显的;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突出,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和抑郁情绪等方面;各学校之问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尽管有所不同,但本文仍简单论证了提高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应当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探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中部地区某大学640名大学生进行一般自我效能感和90项症状自评量表问卷测验.结果显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差于非贫困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SCL-90总分等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在-.116--.268之间,高自我效能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好于低自我效能组心理健康状况.总结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显著差于非贫困大学生.提高一般自我效能感可以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3.
谈高职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她们以后的发展.文章分析了高职贫困女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提出了加强高职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使用Scl-90对一艺术院校的2010级新生施测,选取30名贫困生和101名普通学生作为样本,分析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差异,分析艺术类贫困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分析家庭经济状况与性别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发现:艺术类大学生在强迫、焦虑和恐怖几个因子与全国大学生相比存在差异显著;贫困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家庭经济状况与性别在强迫因子上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丽水学院的贫困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地方性高校的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要差于非贫困生;2010级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如2009级贫困生;男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女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贫困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差于贫困汉族学生。  相似文献   

6.
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不同特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通过检索和筛选文献,共纳入20篇文献,使用Review Manage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Z=2.67,P0.05),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得分显著高于非贫困大学生(Z=2.56,P0.05),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在性别、城乡差异上不显著。不同特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非独生子女和非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独生子女和贫困大学生。  相似文献   

7.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上的贫困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研究表明,和一般大学生相比,贫困大学生在自我意识、人际关系、人格特征等方面表现出更多的心理问题。分析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索影响其心理健康的社会原因,对寻找对策,提高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主要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化解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的对策与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从而进一步阐明贫困大学生的。理健康教育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
贫困大学生内隐、外显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内隐联想测验、自尊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贫困和非贫困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发现:大学生都存在内隐自尊;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无显著相关;贫困大学生的内隐自尊只与症状自评量表的少数症状因子有显著负相关,而其外显自尊与所有症状因子都存在显著负相关;高内隐-高外显自尊组合的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最好,低内隐-低外显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最差,高内隐-低外显贫困生与低内隐-高外显贫困生的心理健康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贫困女大学生是高校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对她们进行家庭经济状况与消费现状、学习现状、职业生涯规划、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和恋爱观等方面的调查,了解她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对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健全贫困生资助体系,加强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其心理健康档案,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贫困观,重视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提高贫困女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院校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中的一个弱势群体.本文试从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入手,通过分析贫困高职院校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的特点及成因,并结合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实践,提出解决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贫困大学生作为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普遍承受着来自学业、经济、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本研究关注的焦点。本研究以JZ学院贫困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以此来探究贫困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在呈现问题的基础上,本研究从社会、家庭、学校、自身四个角度探索影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最重要的是期望引起各方的普遍关注,以寻找方法与对策,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贫困大学生应对方式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为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SCL—90、应对方式问卷(CSQ)对嘉应学院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306份有效问卷进行对照研究。结果:SCL—90各症状因子贫困生高于普通大学生,贫困大学生更多采用自责、幻想等消极应对方式,应对方式的自责因子有显著差异;应对方式与贫困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显著相关。结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更差,应对方式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需帮助贫困大学生更多地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有针对性的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  相似文献   

14.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大学生是近年来高等学校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和其他大学生相比,贫困生面临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等多种压力,形成心理障碍的机率高于普通学生.分析并了解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索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原因,对寻找对策,有针对性地做好疏导工作,使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和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红  余彬 《华章》2011,(28)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逐步转化,贫困子弟将会为学习一技之长,选择进入高职院校.因此,研究高职贫困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发展规律,探索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指出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本研究运用心理健康状况自评量表(SCL-90)及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淮南师范学院随机抽取的500名学生进行了测量,其中收回有效问卷472份。SCL-90结果显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障碍检出率为29.0%.非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障碍检出率为18.7%,贫困大学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因子的症状表现明显高于非贫困大学生。因此,关注贫困大学生,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加强时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单亲贫困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由于受社会、家庭和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成为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人群.本文采用《不安诊断测验量表》和《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对安徽省不同区域5所大学1000名大学生心理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单亲贫困大学生在缺乏自我控制力、妄想与疑心倾向、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焦虑心理、睡眠及饮食状况不良等五个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比较显著,明显高于普通大学生.据此,本研究提出了构建以学校为中心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建立单亲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利用现代网络实施心理健康咨询与辅导、引导单亲贫困大学生踊跃参加社会交往活动等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高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抽样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特别是贫困大学生存在着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因此,要完善应对策略与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9.
高校贫困生是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江西赣南师范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发现与普通大学生相比,贫困大学生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等方面,因子、总分存在显著性差异,阳性症状在抑郁、强迫、敌对、人际敏感症状群居前列.并且,在这些贫困生中,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显著低于男生,经济上的贫困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0.
文章研究采用了抽样调查和针对性调查相结合方法以及比较分析法,了解了当今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了贫困大学生心理出现目前状况的原因,从而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