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不同培养模式对提高国家竞技体育水平和推动高校体育工作都有重要的意义。以清华大学的田径运动员胡凯,中国人民大学奥运跳水冠军郭晶晶,北京体育大学奥运举重冠军张湘祥为案例,对我国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模式进行研究,为高校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促进我国高校成为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摇篮。  相似文献   

2.
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不同培养模式对提高国家竞技体育水平和推动高校体育工作都有重要的意义,以清华大学的运动员邓亚萍和胡凯、人民大学奥运跳水冠军郭晶晶、北京体育大学举重奥运冠军张湘祥为案例,对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模式进行研究,为高校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真正使我国高校成为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摇篮.  相似文献   

3.
高水平运动员退役过早是制约我国竞技体育向前发展的因素之一,同时也造成了人才利用率不高,财力损失较大.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对田径、游泳、体操、举重、自行车、摔跤、柔道等项目的高水平现、退役运动员及部分专家、教练就影响高水平运动员保持最佳竞技年限的因素进行了调查与访问.结果表明,影响高水平运动员保持最佳竞技水平的主要因素有,运动训练学、运动心理学、体育管理学等,为此有关部门应对此给予必要的关注,以保证能充分发掘运动员的自身潜能,为我国的竞技体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主要以我国奥运冠军运动员退役后选择职业意向、以及我国招收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学生攻读专业的选择方向两个方面为切入点,结合价值观理论分析我国目前竞技体育人力资源利用率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研究认为:(1)提升我国普通高校体育类专业招收条件,突出专业性;(2)限定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学生攻读专业为体育类专业,避免竞技体育人才在院校化模式下培养的高水平运动员人才出现即专非专型;(3)完善体育领域针对奥运冠军和国际级别运动员退役后就业管理机制,体现循环利用,提高效益的用人方式和可持续发展观理念,实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人力资源利用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5.
中美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机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美国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体系是十分完善、健全的,体育和教育结合的非常紧密.论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较研究法、逻辑分析法,对美国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机制进行了探讨,并与中国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机制进行比较.希望能为完善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工作,以及竞技体育与教育相结合之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体育物联网视野下我国竞技体育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体育物联网产生的背景、体育物联网的概念与理论探讨、实现我国体育物联网发展的战略路径、体育物联网视野下我国竞技体育发展趋势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研究。提出体育物联网的概念、"人"是组成体育物联网的一个特殊因子,同时还发现体育物联网对于运动员选材的科学化,训练及竞赛设施的科学化,大型赛事的比赛环境的监控,兴奋剂的检测技术,高水平运动员的管理的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教练员与运动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竞技体育,教练员与运动员关系好的不乏其人,他们努力训练,通力合作,为我国的竞技体育的腾飞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也有些教练员与运动员关系不融洽,使运动员过早地离开运动场,失去了为国争光的机会。文章通过教练员和运动员关系的研究,旨在为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和教练员在选材、训练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中美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文化教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对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比赛和训练、对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在比较中美两国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文化教育的基础上,试图从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背景、教育体制和竞技体育体制的异同来分析两国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差异的原因,再对美国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文化教育经验在中国的可行性进行探讨,以期寻找一些符合中国国情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竞技运动因重训轻教导致运动员综合素质偏低和竞技水平提高缓慢的问题,提出创建以“育人夺标”为宗旨、以高水平竞技与高等体育教育相结合为主体、以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等为具体内容的新体制,从而促进国家竞技运动持续、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面向竞技体育主战场,加强运动训练专业的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训练专业1957年建立以来,之所以能培养了大批高水平运动员、教练员、高级体育管理干部、优秀体育教师和其他体育专门人才,在于形成了面向竞技体育主战场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建树了可持续发展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群体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1.
从"体教结合"的产生开始,梳理了"体教结合"的发展历程,分析出"体教结合"困境的本质在于体育部门与学校的目标错位、体育部门与学校的职能混乱、早期专项化训练的认识偏颇与低效率、高校"体教结合"违背运动能力形成规律。结合当前大举国体制提出"体教分离"的构想,指出中小学、普通高等院校和竞技体校实施"体教分离"的基本思路,并对"体教分离"后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和运动员退役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2.
通过查阅大量国内有关"体教结合"以及社会评价方面的文献、书籍等资料,结合专家建议与问卷统计结果,以河南省"体教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现状为依据,结合传统校与体校的对比分析,从管理人员、教练员、运动员及运动员家长四个方面,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探寻适合河南省情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体育强国”战略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设"体育强国"是我国体育未来的发展目标。"体育强国"是一个综合概念,具有相对性和动态性特征。"体育强国"的内涵以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促进人类和社会发展,实现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为目标。"体育强国"评价指标体系分为横向指标体系和纵向指标体系。横向指标包含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学校体育三个一级指标。纵向指标包含体育资源、体育科技、体育传媒、体育产业、体育法规和体育管理等六个一级指标。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衍生出体育全球化,对各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就消极影响而言,全球化的功利性、盲目性和垄断性对健康体育文化的形成、运动员长远的发展和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不利。所以建构起具有"人本性"、"科学性"和"人道性"特征的竞技体育生命道德精神是十分必要的,结合我国竞技体育各要素的发展状况,其建构也具有很大的现实可行性。生命道德精神是一种有中国特色的体育道德精神,它既能消解全球化对竞技体育发展的非良性冲击,也能为中国竞技体育发展注入勃勃生机与活力,推动中国竞技体育以更健康、更文明、更符合时代潮流的方式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国内竞技体育发展现状,认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非均衡性具体表现为:奥运项目与非奥运项目发展的非均衡性,奥运项目分布的非均衡性,奥运项目内部发展的非均衡性,以及奥运项目与大众体育、学校体育项目发展的非均衡性。为了实现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我国奥运项目的均衡发展,缩小我国竞技体育项目分布的地区差异,协调好奥运项目与非奥运项目发展的同步性,以顺利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对第29届奥运会各竞技运动表演场域的文化空间进行观察分析,发现竞技运动表演场域的文化空间特色表现在:竞技运动表演场域多元化艺术的融合性、竞技运动表演场域彰显"以人为本"的人文奥运、竞技运动表演场域开幕式主题的民族性、竞技运动表演场域观众和运动员的文明性及竞技运动表演场域志愿者服务的细致周到性。  相似文献   

17.
"体育明星"就应是当代重要社会现象,不仅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而且促进体育文化传播和交流,同时也是影响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从"体育明星"的竞技水平提高了农民参与健身热情,"体育明星"的新闻报道活跃了农民参加体育运动的氛围,"体育明星"的形象激发了农民追求体育健身,"体育明星"改善了村风,和"体育明星"增强了农民爱国主义的精神等方面来研究体育明星对新农村农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我国竞技体育软实力建设的缺失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竞技体育比赛中"黑色"的问题屡屡出现,体育人文精神岌岌可危,使竞技体育已经走向了一种两难的境地,大大地失去了它在人们心目中应有的魅力。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方法,以软实力为切入点,对竞技体育软实力建设的意义进行了阐述,着重分析了我国竞技体育软实力建设的症结问题,即竞技体育中"育人"的职能缺失;竞技体育中"体育精神"的缺失;竞技体育比赛中诚信的缺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竞技体育软实力建设的路径:明确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转变竞技观念;解构物化竞技,强调知识竞技的"人物双修"思想;弘扬体育精神、加强奥林匹克精神教育。以期为竞技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我国奥运金牌历程的回顾,并以“金牌边际效益”为着力点,分析了在金牌数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潜在危机,以此探讨竞技体育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20.
在信息爆炸的当今社会,媒体已经将竞技体育媒介化、奇观化。分析了体育媒体奇观的形成,指出:体育媒体奇观只是现代体育的"拟态图景",对竞技体育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违背了竞技体育的内在规律;阻碍了竞技体育的均衡发展;助长了精英竞技体育的盛行;消解了竞技体育的精神本质;助推了竞技体育的不可承受之重。这些不仅严重地削弱了竞技体育的自主性,也直接导致对社会大众对体育精神误读和对体育责任的漠视。认为媒体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回归体育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