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感人心,莫先乎情。情感是小学生道德行为的支柱,是思想品德教学不可缺少的教育因素。因为人的正确道德认识要以情感为基础,良好的道德动机要用情感去激发,自觉的道德行为要用情感去催化。如何激发学生情感,实现以“情”孕“知”,以“知”化“行”,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益呢?下面谈谈笔在实践中的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2.
道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是一种动力,能推动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完成。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感能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认识,产生合乎道德的行为。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引发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上好思想品德课的关键。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呢?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一、悟道明理以理育情道德情感是以道德认识为基础的。小学生的道德认识一般是通过教材中一些浅近的正面事例,由教师讲述获得的。这样的教法往…  相似文献   

3.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让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过多地重视了知识的传授,只是一味的说教,而忽视了学生的感受与体验,这导致学生只会口头上说,而没有内化为真正的道德涵养。笔者认为,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把思想品德课纳人生活中,使其缺乏了原有的生命力。毕竟,思想品德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德育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心灵和情感的心理体验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外在条件的诱发。  相似文献   

4.
小学思想品德新教材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表明该学生间以育人为宗旨的,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主渠道,它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怎样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呢?  相似文献   

5.
遵循四个原则开创思想品德课教学新格局佳木斯教育学院满小螺小学思想品德课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为落实这一任务,我们认为思品课在立足于明理、激情、导行的学科特点同时,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进行教学。一、“点面”结合这一原则是...  相似文献   

6.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儿童品德发展规律和心理发展特点,灵活运用教材,有意识地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逐步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达到“知、情、意、行和谐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小学的思想品德课是进行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一般政治常识教育的学科,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规范道德行为。因此,教学中必须针对学生实际,深入浅出地讲明道理,激发学生们的情感;引导学生付诸实践,将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重视明理,落实导行是思想品德课的两项最基本的任务。 一、根据儿童年龄特点,运用丰富多彩的事例让学生明白事理  相似文献   

8.
《小学德育纲要》中指出:“思想品德课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情感是其道德信念、道德力量、道德准则的有血有肉的心脏。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情感是形成理性认识的基础。因此,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情感认识、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规范学生的情感行为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情感和道德不可分离,在小学思品教学巾,情感是联结教材和学生的纽带,是将客体(教材)转化为主体(学生)的中介。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能否收到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我认为教学中应该狠抓一个重要环节——情感教育!学生只有动了感情,才能引起思想上的共鸣,教育才有可能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学生的情感才能得到升华。思想品德课才能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那么,在思品教学中如何狠抓情感教育这个重要环节呢?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情”是“知”与“行”的中介,在小学思想品德主果教学中,必须以情感为媒介,才能达到知行统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2003年5月,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思想品德课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特别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提出了体验式目标,强调“活动”、“操作”、“实践”、“考察”和“调查”等活动,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鼓励学生对教课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所谓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就是学生将学到的知识通过自己的生活,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觉、灵性等直接直观的感受、体味、领悟,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12.
小学品德课是对小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基本形式之一。通过小学品德课的教学,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思想素质,强化学生的良好道德行为。品德课教学内容形象化不明显,趣味性不是很强,这就要求我们在品德课教学中要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来提高品德课的趣味性、生动性和实效性。多媒体教学手段真实模拟教学内容的现实场景,再现教材中描述  相似文献   

13.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指出:思想品德课教学“应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可见,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对引导他们从小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具有重要意义。道德情感是加深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意志,实现道德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是知与行的中介和桥梁,在完成思想品德课由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关键。一、深挖教材内涵,培养道德情感思想品德课教材本身蕴含了极其丰富的情感因素,由于小学生年龄小,…  相似文献   

14.
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比较系统地直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重要的课程。他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培养道德情感,以指导学生的行动。那么,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课,去完成《新课程标准》对思想品德课所规定的任务呢?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由于初中学生的道德情感具有易变性、依赖性、脆弱性、模糊性等特点,所以,情境创设方法也应该是融具体、形象、生动、有趣为一体的。因此,我们大胆地探索了有关道德情境创设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思想品德课只有把学生的道德情感激发起来,把课堂教学引用到生活中去,才能使学生产生道德行为;只有将品德评价机制引入品德课,才能使学生积极地把良好的思想品德认识落实到行动上。  相似文献   

17.
思想品德课最基本的是要解决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的问题。《小学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品课教学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这就是说,着力导行,注重实效是思品课的重要特色和目的。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认识与行为之间有一条鸿沟,需要用实践  相似文献   

18.
虽然说道德情感在学生品德内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催化作用已成共识 ,但纵观当前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现状 ,不难发现 ,人为地造成情感机能性缺陷还是比较突出 ,这也是造成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 ,思想品德课教学 ,教师必须重视教学过程中情感的引发、体验、投射、激励 ,促使品德主动性内化。一、情感引发道德品质的形成有赖于道德情感的引发和鼓舞。道德情感是思想品德内化的催化剂 ,如果道德知识没有染上情感色彩 ,就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因此 ,思想品德教学要重视情感的引发 ,开采情“源” ,以“源”引情 ,以情催化 ,感动生情。…  相似文献   

19.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思想品德课要“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根据大纲的这一要求,我们把思想品德课教学划分成“明理”、“育  相似文献   

20.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教育应以育人为本,以德为先。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灌输、训教式”教学,创造性地引导学生参与思品课的学习过程,让其自主学习,主动发展。从而真正达到提高学生道德认识,激发学生道德情感,指导学生道德行为,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