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丹丹 《教师》2014,(28):59-59
正舞蹈是最能够表达丰富情感并具有极强感染力的形体语言艺术。在此,我结合多年的舞蹈教学实践,就如何在特殊学校舞蹈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情感表现能力的培养,谈一下自己的观点。1.学生在无声世界中需要感悟艺术、触动情感、激发内心(1)感悟艺术。我们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心理、性格、人格及行为特征方面时常表现出孤僻、多疑、急躁、自尊心强等特殊心态,在情感表达上给予一种木讷、冷漠的外表映象。反映在教学中,孩子们对那些抽象、空洞的"说""教"不感兴趣,也难以  相似文献   

2.
自尊是指一个人在对待自己的态度中表现出的对自我价值的判断.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自尊是一种社会需求,人们对它的需要超过了物质和生理方面的需要.作为自我系统的核心成分之一,自尊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自尊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整个人格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另一方面,作为起中介作用的人格变量,自尊对学生的认知、动机、情感和社会行为均有重要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因其经济困难而引发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自卑心理严重、人际关系敏感、人格问题凸显、情绪情感失控等四个方面.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层面的贫困文化和贫困心理的消极影响,高校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完善,以及个人层面的自我认知模糊.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其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开展资助工作,加强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有利于提升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公民人格的核心质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独立自主,这是公民人格的核心,缺少了独立自主,公民人格就失去了基础;二是公共生活的判断力与公民理性,这是公民人格的核心,公民意味着对公共事物的理性参与,判断力就是进入个体理智地进入公共生活的基石;三是社会关怀,个体向着公共生活的开启始自个体的内心,个体之于社会的情感态度,这也是公民人格的基本向度,缺少了个体向着社会的积极情感,个体不可能有深入而持久的公民实践.学生公民人格的养成乃是以置身学校公共生活场域中的公共理性的扩展与公民责任的养成为中心而展开.  相似文献   

5.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 ,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进行深层的品格培养。本文拟就这方面问题谈点看法。一、我国青少年人格表现类型、人格教育目标及内容我国青少年人格表现为以下几个类型 :1.健全人格型这是一种极为理想的人格类型 ,其表现为个体人格结构中知、情、意、行等诸方面都达到了高水平的均衡。人格表现往往处于优化状态。在认知系统方面 ,能主动观察和思考、大胆想象、努力探索、积极行动 ,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是非观 ;在情感系统方面 ,具有较强的理智感、道德感和其它高尚情操 ,情感冲突较少 ;在意志方面和行为方面 ,能自觉按高尚的…  相似文献   

6.
吴敬敏 《广西教育》2007,(11A):43-44
何谓“生态型美术课堂”呢?简单地说,就是焕发出学生的生命活力的美术课堂,即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充分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使他们乐于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使情操得到陶冶,审美意识和能力得到提高,人格得到发展,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  相似文献   

7.
强化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那么,我们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呢?首先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具有健全的人格的人能始终保持一种好的心境。而人格不健全的人,往往遇事不冷静,经常表现出高度的冲动性,经受不了任何刺激,碰到对一般人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事,他也会大发雷霆。教师应教育学生要善于驾驭自己的情感,做情感的主人。尤其是对于那些很具个性的学生,教师更应语重心长地去启发他们,寓教育于关怀和体贴之中,而不对他们冷若冰霜、讽刺挖苦。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其次要教育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一…  相似文献   

8.
自从进入五年级以后,很多家长向我反映孩子长大了,却没有之前懂事、听话了.我在工作中也发现类似问题:有些学生对于老师的批评教育不虚心接受,有时还表现出不满与不屑,个别学生还会出现过激行为.在为他们感到无奈与遗憾的同时,我开始思考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正情感教育是小学生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育,情感教育更多地在态度、情绪、情感和信念方面关注学生,它尊重学生的情感,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形成独立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我在班集体建设中非常注重情感教育,并一直将情感教育置于首位,以下是我推行情感教育的做法与体会:1.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我发自内心地喜欢我的学生,早晨我微笑面对每一位到校的学生,我用微笑告诉他们崭新的一天开始了,我们  相似文献   

10.
行为科学认为.人的一切认知活动均是生理和心理相互作用的结果,缺少其一都是不完全的.任何活动都是在情感的影响下进行的.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以他们的情感和情绪为转移,常常表现出不是用理智去支配情感,而是情感支配理智.  相似文献   

11.
公民人格的核心质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独立自主,这是公民人格的核心,缺少了独立自主,公民人格就失去了基础;二是公共生活的判断力与公民理性,这是公民人格的核心,公民意味着对公共事物的理性参与,判断力就是进入个体理智地进入公共生活的基石;三是社会关怀,个体向着公共生活的开启始自个体的内心,个体之于社会的情感态度,这也是公民人格的基本向度,缺少了个体向着社会的积极情感,个体不可能有深入而持久的公民实践。学生公民人格的养成乃是以置身学校公共生活场域中的公共理性的扩展与公民责任的养成为中心而展开。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列宁曾说:如果没有情感,就永远不会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人的思想总是交织着相关的情感;情感是行动的内部动力,人的行为总是受情感的驱使。课堂教学中只有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实现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一、情感与人的思想行为的关系什么足情感?通俗地说情感就是客观事物引起的人的一种较复杂的心理体验。情感不可能离开一定的智力活动而独立存在,智力活动也不可能离开情感而独立进行,二者的相互作用很难分清谁先谁后。人的思想行为总是在情感的驱使下进行的。1.情感支配人的智力活动。人的智力活动是受情感支配的。艺术家能突发灵感,创作出感人的艺术作品,是源于他们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之情;科学家能  相似文献   

13.
随着博客技术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将博客引入教学实践领域,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师生网络交互的工具.将学生应用博客时的行为特征与其人格特征结合起来,可以让我们更客观地看待学生在博客环境中表现出来的种种不适应问题.本研究在确定学生博客行为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相关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博客行为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在教育领域中应用博客技术时应当注意:利用博客扩展课堂教学而非替代;利用博客作为学生学习的辅助管理工具;以"人"为本,引导学生个性化的博客行为.  相似文献   

14.
阅读是协助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要让阅读成为学生生命的阳光,必须更新观念,把握好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情感是整个阅读活动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最强大的力量、最本质的领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若一开始就深入本源,沿源导流,我们就有可能为小学生的阅读行为注入永不枯竭的动力,引导他们自我开辟出阅读的广阔天地,然后发自内心地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由习惯上升到情感的升华、思维的拓展、品质的纯洁、人格的高尚。情感阅读的目标是实现阅读、思维、情感、人格的多位整合,高品位地展现阅读的人文性,追求的是小学生阅读水平的层次性跨越。  相似文献   

15.
此研究以价值观辨析学派理论为依据,以403名10—16岁儿童为被试,以情境故事为刺激材料,用“认知判断”、“内心体验”、“情感分享”、“行为倾向”、“行为重复”五项指征考察了小学、初中、高中的学生在诚信价值观方面的状况和特点。结果表明,他们已经具有了认知判断、内心体验、行为倾向、行为重复倾向的4项指征,但没有表现出具有情感分享的指征;在认知判断、内心体验、行为倾向3项指征上,16岁的高中学生表现出低于小学、初中学生的倾向;一般情境和角色承担两种投射情境、有无诱因两种背景都会影响他们在诚信价值观有关指征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就是学生进入教学活动,能动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的倾向性表现行为。从教的方面看,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实质上是在教学中解放学生,使他们在一定的自主性活动中获得主体性发展。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是把主体教育理念转变成学生主体人格的一种有效机制,对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教师通过正确的教学方法把科学理论转化为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鉴于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无兴趣、厌学等情绪.实践证明,教师的自身人格力量,是克服学生上述不良情绪的重要因素之一.所谓人格力量,即政治教师个人的政治品格、知识才能、道德情感、意志作风等的综合表现,即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真理的力量是巨大的,然而真理的力量通过政治教师的人格示范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由此可见,政治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学习困难学生在知识、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学习准备状态不足,这既是他们学习困难、不适应教学的长期积累的结果,又是后续学习的隐患。学习活动中的一系列消极认知、消极情感体验,强化了学习困难学生个体学习系统的恶性循环,形成其与学校学习任务相冲突的行为模式,从而进一步影响其知识增长、能力发展。学习困难学生在学校经常性的学业失败记录,教师、家长、同学的歧视与偏见,影响他们自我概念的发展,影响他们对生活对事物积极的态度和情感,进而阻碍他们人格的健全发展,致使他们有可能从学业上的失败者变为社会上的失败者。学习困难学生的存在,反映出学校教育的种种问题,其实质是学校教育在不少方面没有适应甚至阻碍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道德情感教育是人们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以情感的方式进行善恶评价,形成较稳定的道德情绪、情感和情操的过程,是直接与一定社会道德规范要求相联系的主观感受和心理体验.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影响人格,形成良好德性.长期以来,学校中的道德教育只注重知识性德育,而忽视了情感性德育,忽视了对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以至于学生中出现了许道德行为缺失的现象.中职生情感道德教育是中职生真正人性化、人格化的教育,有利于中职生成长为一个心智健全、人格完善和符合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中职生的情感体现着他们对当今社会现实的适应程度,良好的道德情感会促使中职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习惯.据调查了解,当前中职生普遍存在自控能力差、自私、虚伪、逆反、冲动、没有同情心、不懂感恩等现象.这些不良现象体现人的品德心理出现偏差,情感缺失.所以对中职生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是当今中职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迫切需求.针对当前中职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的情感现状,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当代中职生的道德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教育方面各项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实施 ,特别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颁布实施 ,以及教师素质的提高 ,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虽然没有完全杜绝 ,但确实比以前少多了。可是 ,学校中另一种行为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注意 ,那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心罚行为。一、心罚及其表现所谓心罚 ,就是刺伤学生的自尊心 ,侮辱他们的人格 ,损伤他们的自信心 ,破坏他们的情感 ,歧视他们 ,轻慢他们 ,也就是对学生心灵的打击与摧残。只要我们冷静地观察与思考 ,就会发现心罚在校园里是普遍存在的 :对学习好的 ,教师就亲近 ,更关爱 ;而学习成绩差的 ,本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